在那之前,想买保险,很不容易。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保险产品很复杂、信息不透明。
有些朋友找遍多个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也没搞清楚,到底哪些保险是必要的?哪些产品保障好、性价比高?哪些更适合自己?
也正是市场信息的不透明,深蓝保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从 2016 年起,我们就通过图文、视频、小程序等各种形式,为用户分析对比各大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打破信息差,帮助亿万家庭认识保险、买对保险。
在这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建立起
“深蓝保金榜-保险测评标准”
。
今天这篇文章,是我们
第一次向外公布
,想跟关注我们的读者朋友聊聊:深蓝保金榜是什么,有啥用?过去几年,我们在保险测评这件事做了些什么,能为你提供哪些帮助?
自 2019 年起,我们持续更新了 5 年的保险榜单,收获了信任,很多朋友养成了定期来看甚至催更的习惯:
非常开心,过去这些年,我们帮到了很多用户,并且持续收到大家的正反馈:
回想当初,我们从 2016 年开始做保险产品测评和推荐,经常会写得很多很细,但不少朋友基于对我们的信赖,也为了更省时间,希望能更方便直接地看到推荐结论。
同时,我们内部也在持续思考,内容上要如何创新,才能给大家提供更多价值、节省更多时间。
结合用户需求以及我们的思考、市场调研结果,最终我们决定,要开始做保险月度榜单。
2019 年 12 月初
,我们筹备许久的第一期榜单,终于正式发布!
虽然当时仅有重疾险、定期寿险、医疗险、意外险 4 个榜单,但
我们已经下定决心,后续每个月都要更新,帮助大家找到最合适的产品
。
至今为止,我们
测评了 4000+ 款产品
,在深蓝保公众号
连续 60 个月、累计更新 73 期、发布 310 篇榜单文章!
从最开始的 4 个榜单,扩展到现在的 5 大险种、14 个细分类型的榜单。
2020 年 4 月
,我们花了很大研发资源开发的“深蓝保”小程序也同步上线了
深蓝保金榜
。
小程序榜单的分类会更为细致,从人群及险种的角度,细分为 10 多个榜单,可以简单快速地看到产品推荐结论,更好地做出投保决策。
同时,还可以使用小程序的“
产品对比
”功能,自己选择产品进行详细对比:
小程序榜单上线后,同样也获得了很多朋友的信任,现在
小程序榜单
每月的浏览量有几十万。
从 2019 年到 2024 年,保险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
-
-
2023 年 7 月底:保险预定利率从 3.5% 下调到 3.0%
-
2024 年 8 月底:重疾险、固收储蓄险的预定利率继续下调到 2.5%
伴随着行业的调整、用户对保险产品需求的变化,每年我们都会调研读者建议,同时也对榜单内容进行至少 1 次调研:
根据内、外部收集到的建议及市场调研情况,我们会持续对榜单内容做迭代升级。
从表格的呈现、到文字内容的表达,我们都精益求精,希望能给大家更好的视觉体验,让大家更容易看懂。
并且,我们也新增了储蓄险榜单、疾病核保榜单。针对不太了解保险的小白读者,我们策划安排了对应的“成人、老人、小孩”榜单。
不管你是否了解保险,
只要你明确知道,是要给自己买,还是给家里的老人小孩买保险,认真看完对应的榜单,就知道自己该买啥产品
。
我们考虑到,很多朋友节假日会和家人待在一起,有充足的时间给自己和家人规划保险。
因此,这类榜单,会在“五一、国庆、春节”等固定时间更新
。
截止到今年,公众号的图文榜单已经迭代升级了无数个细节,而视觉设计则升级到了 3.0 版本:
除了公众号榜单,其他视频平台上也会发布榜单内容,今年新升级的榜单画面效果也非常亮眼:
这些事情说出来有些轻飘飘的,似乎没什么份量,只有身在其中的伙伴们,才知道这些榜单的背后,包含了许多钻研和辛勤付出。
为了钻研产品,我们都做了些啥?
这里也想简单和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
2020 年,深蓝保实验室测评团队只有 4 个,当时我们发现,许多朋友选购重疾险时,会考虑到重疾险条款中疾病定义的差别,想知道哪些情况会更宽松?
于是我们开始准备干一件大事:收集并对比市面上重疾险的重疾定义条款,以此来衡量每一种疾病定义的宽松程度。
2020 年 4 月-2021 年 6 月,我们收集了线上线下多家保险公司的几百款保险产品的疾病定义条款,同时邀请了 7 位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核保核赔老师参与到这一项目中。
最终,我们顺利完成“疾病定义库”项目,并最终获得知识产权认证。
2021 年,“深蓝保 FPM 疾病定义库”
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证书
说起来,在那一段时间,为了方便专家老师的时间,我们都是在周末的时间去完成这件事情。这个项目的很多工作都非常细碎,除了沟通,还有疾病定义文档的复核、整理工作。
并在所有疾病定义都讨论完毕时,从头到尾检查,修改有误的地方,再次对疾病定义评级做最终的梳理、汇总。
部分沟通过程(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就像我们团队伙伴说的:我们做内容、做产品测评,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走到了无人区,前面的路很难,但我们仍然会努力去做好。
2021 年,因为资管新规即将在 2022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理财产品以后再也不保本了。
很多朋友开始关注储蓄类保险,大家有需要,我们就想为大家提供产品挑选的参考意见。
为了能更科学、准确地判断各类保险产品,公司成立了保险测评标准项目组,
测评团队的伙伴,以及商品的多位资深精算老师,历经 3 个多月,一起制定了 10 大险种的测评标准。
除四大险种以外,还有年金险、增额寿等储蓄险,都一起纳入进来了,深蓝保测评标准也就更完善。
制定完这些险种测评标准后,大家也进行了一定范围的交流和学习。
内部有小伙伴感叹:
当
然因为热爱,这些体力和脑力上的辛苦并不算什么,真正让我们难过的是,过去几年,我们也收到过一些负反馈,比如一些无厘头的谩骂和投诉,比如大量的举报,导致我们的公众号甚至差点失去原创功能……
不过好在还有非常多的用户认可我们在做的事情,这些认可和鼓励,给了我们很大的安慰和动力。我们依然保持初心,希望为大家找到好产品,
希望大家都能“买对保险”,而不仅仅是“买了保险”。
在深入介绍深蓝保金榜之前,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深蓝保测评专家团:
-
首先是
深蓝保实验室测评团
,过去几年里,团队成员一直专注于“产品测评”这件事,自深蓝保成立以来,测评过上千款产品,熟悉产品形态、产品条款等。
-
其次是
资深的保险精算师团队
,团队的商品老师服务过多家保险公司,参与设计开发多款热门产品,能够从风险发生率、保费定价等方面科学解读保险产品。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深蓝保金榜,如何科学、专业地判断一款保险产品好坏?
5大核心维度、192个测评细则:全面细致测评每一款产品
在深蓝保金榜中,每个险种榜单都由深蓝保测评专家团进行筛选,我们会从保险产品的
保障内容、投保规则、产品保费、收益高低、保险公司实力/服务
等 5 大核心维度展开,为大家优中选优,筛选出市面上的好产品。
保障内容是保障型保险产品的重要核心,与保险能否理赔、赔多少密切相关。
测评产品,需要结合不同产品类型的保障要点、不同人群的保障需求,拆解多个细分保障的维度,来进行分析。
投保规则包括保险产品的交费期限、投保保额、职业要求、健康告知等,虽然这些并不会影响产品本身的保障,但是对我们有两大影响:
① 能不能买到好产品?比如职业要求不符合、健康要求不符合,保险公司就不让买了。
② 是否方便我们灵活地挑选产品?比如能否买高保额?身故保障是否可以自由附加?买增额寿是否可以设置第二投保人?
投保规则宽松的产品,灵活性相对就比较高,更适合绝大多人选择。
有些线下产品,保障很复杂、不能单独买,而且每年保费大几万。
如果单独拆开按险种来看,在同等的保障内容下,哪款更便宜?同样健康宽松、同样价格的情况下,哪款保障更好?
我们会结合产品的保障,选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让大家能花合适的价格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保障。
买储蓄险时,收益如何,意味着自己投入的这笔钱能增值到多少。
正确计算储蓄险收益高低的办法,就是看 IRR
。IRR 收益越高,这笔钱未来增长就越多。
这里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有人不提 IRR 是多少,反而和你说条款上写了 3%,或者某年比上一年增长了 3%,那都是有猫腻的。
IRR 不是选择一款产品的唯一因素,但绝大部分储蓄险,功能都差不多,这种情况下当然要看收益。
我们会结合产品自身特点,进行综合考量,选出收益更高的产品。
大家平时买保险时,也会关注保险公司的服务好不好。比如:客服响应快不快?理赔速度快不快?
说实话,这个问题和个人的
主观感受
比较相关,而且每个人接触到的服务人员不一样,体验上自然会有差异。
一般来说,我们会重点关注一些公开数
据,
比如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并适当考虑保费规模等因素。
尤其是对于分红险来说,我们会更关注保险公司的实力,包括偿付能力、股东背景、过往综合投资收益率、过往分红险产品的分红实现率等。
但是,没有完美的产品。有些产品可能保障更突出,有的产品可能背靠大品牌但保障弱一些,也有些产品既是大公司的、保障又好,但可能价格贵一些……
而我们的每一次产品测评,都是结合以上 5 大核心维度、192 项测评细则,力求中立客观、全面细致地去判断每一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