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本地宝  ·  湖北春节返程省内易拥堵路段汇总! ·  3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武汉电动自行车上牌攻略 ·  4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武汉2月3日-9日消费券领取时间表! ·  3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武汉高龄津贴发放指南!每月补贴多少?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全红婵,别哭

正和岛  · 公众号  ·  · 2024-08-07 16:02

正文

腾空、翻腾、入水……“水花消失术”再次上演,全场为之沸腾。


昨夜(8月6日),全红禅再次惊艳全场,以425.60的高分,夺得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项目的金牌,卫冕冠军。


第一跳更是再现10101010101010,所有裁判全都给出10分!


夺冠后,全红婵红着眼眶和教练陈若琳紧紧相拥,而陈若琳也轻轻地捏着全红婵的脸;随后她又跑向陈芋汐,两人暖暖相拥,她们既是对手更是最好的队友, 画面美好的让人泪目。


有网友说:“跳了第一名之后也会泪流满面,这三年一定过得很辛苦吧。”


“天才少女”光环下的伤痛与苦楚,或许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三年前,全红婵横空出世,她苦练跳水拿金牌争冠的背后理由,却让人心疼。她说:


“我想赢得冠军,赚很多钱给妈妈治病。”


这三年间,全红婵经历了最难熬的一道“坎”——发育关,身高长高了,体重也增加了近十斤,就连自己最拿手的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也成了她心中的“梦魇”,连续两届世锦赛中都输给了陈芋汐。


在一次次的失败和全力以赴中,她坚持下来了。在赛后采访时,她说,


“我不是你们说的天才少女,

这些都是练的,一遍一遍地去练,

这三年里,有自己的辛苦、泪水,

也有开心的时候。

拿到这枚金牌很不容易。”


2021年,我们第一次写下全红禅的故事,令无数人动容。几年过去了,她熬过发育关,但骨子里的那份纯真、不屈、勇敢,始终没变。


在全红禅卫冕冠军之际,我们重发此文,祝愿全红禅,愿你未来皆是光明。


编 辑:张启玉、孙允广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图 源:新华网


今年奥运会中国队第33金,让人惊喜又感动。 很多人说,看完采访内心想哭。

这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她叫全红婵。进国家队不到7个月,参加的正式比赛不到10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破纪录了。


8月5日下午,在跳水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中,全红婵以466.2分领先第二名40.8分的巨大优势夺冠。 她仿佛掌握了“水花消失术”,五次三跳满分。有网友说:“要不是满分只有10分,妹妹还能拿更高的分。”

而全红婵苦练跳水拿金牌争冠的背后理由,却让人心疼。面对媒体采访,她说:

“我想赢得冠军,赚很多钱给妈妈治病。”

为这一句话,沸点与泪点交汇,网友们瞬间破防。

为国争光,为母亲治病。这位2007年出生的“05后”小女孩,究竟是怎样的人?


一个靠卖2万块钱甘蔗维生的家庭

在广东省湛江市的麻章区有一个迈合村,这里有大概400户人家,398户姓“全”,人均一年的收入是1.1万元。 村里有38个低保户,红婵家是其中之一。

家里五个孩子,红婵排第三,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弟一妹。 哥哥在外打工,父亲便将自己的七八亩地连同大儿子分得的十亩地一起耕作,三四亩种水稻自己家吃,其它都种上甘蔗。家里主要的收入,便是每年卖甘蔗的近2万块钱,加上每个月3000的低保补助。

爸爸话不多,平日要操心的事儿却不少,加上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全红婵平时主要跟哥哥全进华联络家里的情况。

全进华初二没读完就辍学,“读下去也是浪费钱,还不如找份活干”,于是他去当学徒,学摆盘,空闲自学果酱画,后来又当了厨师。对于全红婵走体校这条路,他也跟家里人一样从来不给压力,“我们不像高端家庭,读得到就读,读不到也没事儿。”

虽然家里人不给她压力,但对她永远有期待和关爱。

全红婵的比赛,哥哥一场都不会落下。去年在上海当厨师,赶上妹妹的第一场奥运选拔赛,全进华就一边炒菜,一边用手机看直播。那天全红婵夺冠,他高兴得请同事们喝了饮料。

全红婵四处参加比赛,有一次在上海,哥哥全进华来看她。

从静安区到浦东新区,一个朋友骑电瓶车载着他从晚上9点骑到11点。然而酒店门口保安、警察管得很严,没有工作证谁都不让进!全红婵跑下了楼,却仍有几十米的间隔。

那一夜,兄妹俩隔着酒店玻璃幕门打视频,聊了不到十分钟,全红婵就得遵守作息去了,哥哥回到家,已经是凌晨1点。

去年三场奥运选拔赛,第一场就拿下冠军的红婵瞬间成为最大的黑马,引来众多关注,不承想紧接而来的第二场比赛,她却一落成为第五。哥哥后来问怎么回事,得到的答复是:赛前采访比较多,人有点懵。

然而那天因赛前采访而发懵的全红婵,接受赛后采访时竟也看不出来颓丧,依旧乐呵呵。这让我们不由想到全红婵在广东省队的教练何威仪说的: “她在国家队有个外号,大家都喊她‘红姐’,就是因为她的大心脏。”

但即使这样一个小小年纪就有大心脏的孩子,面对比赛失误、训练辛苦能一笑了之,采访时被戳中心底,想到妈妈,心里的酸涩还是会难以抑制地涌上来。

“我想赢得冠军,赚很多钱给妈妈治病。”



“妈妈生病了,却没有告诉我”

2017年末,全红婵的母亲干了份给人做饭的零活,不承想在去工厂的路上被车撞坏肋骨,落下顽疾,先后住了几次院,本就不充裕的家庭一下子被掏空。这一年,是全红婵在体校的第三年。

在一次采访中,全红婵回想起这些事,告诉记者:“我妈妈之前有点生病,出过交通事故,住院过两三次,但家里有时候也不告诉我。”

理解父母不愿意让自己有压力的苦心,全红婵却仍然暗自有所背负。

“我打电话给我爸,他才告诉我这些,他让我不要在意太多事情,但是妈妈治病要花挺多钱的,我就感觉自己也得挣钱,好寄回家给妈妈治病。”

不止家里不想让全红婵担心,她自己其实也时常对父母“有所保留”。

“他们一般都会告诉我不要想太多,不管教练怎么说,就听教练的,按教练说的去做。我也不敢跟他们讲训练的苦,怕他们知道。”

日夜艰苦的训练换来赛场上的几分钟竞技,从起跳到入水的时间很短,全红婵也没想过一定要谁来看,赛后分享成绩和喜悦是她至今仅存的“张扬”。

“爸爸要工作没时间,可能看不了我的比赛,妈妈应该也没空,她要做饭做家务,比赛完了我会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得了第一名。”

而这一次,全红婵走上了奥运会的跳台,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全国人民见证她的高光时刻,所有人的时间都为她停留。



天降紫薇星

作为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全红婵本就受到外界更多一些的关注,大家好奇有之、期待有之,甚至质疑也有之。就在昨天,全红婵对这些情绪给出了最响亮的回应——5跳3满分的金牌。

一瞬的沉静过后,全网爆发了极大的讨论热潮,不少人在了解了全红婵的训练历程后,直呼她“天降紫薇星”。

早前寂寂无名,在国内奥运预选赛上横空出世一鸣惊人;

入选国家队不到一年就获准出征奥运会,成为中国跳水“梦之队”10人参赛名单上唯一一个非世界冠军;

机缘巧合,因为奥运会推迟一年才堪堪跨过参赛年龄要求的门槛,成为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成员;

5跳3满分,以总分466.2打破世界纪录,高敏、吴敏霞、陈若琳、郭晶晶四位跳水皇后为她尖叫欢呼。



就在网络情绪一路高涨,“天才少女”“跳水神童”的赞叹不绝于耳之时,全红婵在广东省队的教练何威仪发声叫了停。

“首先她确实有这个条件,然后经过刻苦训练才得到现在这个成绩,而不只是什么天才或者黑马……”

“她非常能吃苦,对待训练的态度是同年龄同一批运动员中最投入的……”

“她每次训练都是全力以赴地去把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来,一天要练习400多跳……”

人人都爱看天才横空出世的意气风发,但在现实中,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才是真正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大部分。

跳水的孩子六七岁开始训练,全红婵也是在七岁那一年被湛江体育学院资深跳水教练陈华明找到的。

练跳水的讲究线条美,腿型、手型都要符合标准。陈华明当时初步找来一批孩子,现场测立定跳远,身高1.2米的小红婵,一蹦就是1.76米,用极强的爆发力征服了这位资深教练,成为了这一批入选的4个小孩之一。

名单报到体育局,学校很快便联系了家里,“选上就去咯,反正有书读”,全爸爸的想法很单纯。就这样,红婵跟跳水正式挂上了钩。

初来乍到,那时全红婵不过才7岁。

“她特别泼辣,训练的时候很冲。”陈华明说。有些动作,她敢带头做。克服恐惧是渐进式的,“一开始肯定害怕,有一点基础后,再加一点难度。”

选定了苗子,还要想办法让孩子安心留在体校。很多小孩离不开家,苦一点、累一点,就退缩了、厌倦了,想回去。全红婵却过渡得很平顺。

6点半起床,7点半前吃完早餐,打扫完卫生,开始上文化课。11点40分放学,吃完午餐休息到两点半,然后训练。

训练分为陆上训练和跳水练习,先室内再室外。从最简单的开始,比如101、201……练跳和跑垫子最累。练跳的话,选一个15米的场地,往返跳算一趟,一次要跳20趟。

通常下午三点练跳水,平均要跳50次。年龄太小不能跳10米,高度是循序渐进的,从1米、3米跳板,到5米、7米跳台,直到10米跳台。长期的训练在每个孩子的手心都留下了一层茧。

晚上还要自修,在宿舍空地练手臂、腰腹和腿部的力量。

体校的刘老师说,小学阶段,孩子们做了什么事,特别期待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其他的孩子会主动告诉老师“我干了什么”,但全红婵这孩子从来不把自己的功劳展示出来,不用嘴巴说,但看得到。她从来不偷懒。

主管生活的苏老师也有感触,别的孩子累了会撒娇,嘴里喊着“我不想读了,我累死了,我想回家……”,但红婵不管多累,都笑嘻嘻的。

因为她来的时候就说过:“不想当逃兵。”如此,全红婵在体校度过了四个年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3月,全红婵因成绩优秀被输送到省队。

更加完备的设施、更加艰苦的训练、更多的竞技比赛、新的伙伴、新的老师……仿佛一些都变了。 但在这其中唯一不变的,是全红婵更加刻苦地埋头训练。

那段时间里,全红婵的生活压力依然存在。家里仍十分困难,爸妈不会用手机转账。

好在教练对她悉心照料,生活费都给垫付,再加上省队和国家的一些补贴,才渡过艰难时刻。


爱吃辣条的小妹妹

梦想是开一个小卖部

抛去冠军的头衔、天资的加冕、心底对家人一些沉重的牵挂,全红婵也还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

因为剪了短发,参加直播时被观众误以为是小男孩,会把头埋进同队姐姐的肩头小声嘀咕:“呜呜好伤心啊……”;
被问到训练之余喜欢做什么,她跟这个年龄的孩子一样被手机游戏深深吸引,但由于未成年,系统严格限制了玩耍时间让她颇为遗憾;
直言喜欢吃辣条引得大家纷纷感叹“我跟冠军爱好一样!”,更有品牌放话,全红婵以后所有的辣条都被他们承包了;
至今最大的梦想是开一家小卖部,这个要求还一度难倒想满足妹妹“小”心愿的全进华,如今,广东一家公司闻言直接送来了商铺……



新的一个采访里面,记者问14岁的全红婵放假会去哪里?

全红婵几乎没有思考:“放假就会回家,回家又没去别的地方玩,就是在家里。”

顿了顿,她看一眼记者,有些不好意思地补充道:“我连游乐园还没去过”,然后自己也笑了,说:“动物园我也没去过。”

记者又问她奥运会结束之后想做什么?

“想去游乐园,去玩一些抓娃娃之类的……”

这一小段对答再一次戳中不少人心底的软处,心酸过后转念一想,网友招呼起了今年10米气步枪的冠军“杨大妞”杨倩,喊她去给妹妹多打些娃娃回来。

得到的回复是:“来吧,组个团”。

全网上下都在齐心协力宠爱全红婵这个妹妹,个中感情复杂又纯粹——欣喜于她为国争光、心疼于她苦累不谈、欣慰于她踏实懂事。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只一次金牌的凯旋

为国夺冠,为母亲治病。背后是贫寒的家境、沉稳的性格、拼搏的品质……这些因素组合出现在一个14岁的小姑娘身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