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导读:今天中午,北京天空出现日晕。太阳周围出现一个漂亮的大光圈,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同时,一组超美日晕摄影火遍网络,传媒内参第一时间联系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编辑、摄影师陈晓夏老师,请他谈一下这组摄影佳作的创作过程。
来源:传媒内参
作者:陈晓夏
下午四点,刷刷地收到朋友微信,说我照片上了头条,吓了一跳,俺没干啥坏事啊!
打开几个主流资讯客户端才定了神,原来它们转载了我中午发的日晕图片,包括国家地震台官微、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等微博大号也都纷纷引用。
其实,能拍到少见天象纯属摄影师低头看路,抬头看天的职业习惯使然,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天上掉馅饼呢。
上午在位于北京顺义的东郊湿地公园健走,因为这是座建设中的公园,植被丰富且人少,成为我近期常光顾的隐秘花园。说到花园,这里的成片出现石竹、蓝花亚麻还是能出点片子的。
唯一的不足就是距离首都机场T3很近,每隔一两分钟就有航班低空起降,噪音在头顶屡屡炸裂略酸爽。
不过今天出来的有些晚,接近正午,日头有些毒了,白晃晃的刺眼,根本没有举起相机的欲望。如果早晚间来拍摄就是另一番景象了,金光穿梭在树枝花丛之间沁透心脾。
走到公园西南侧的树荫里,有了树叶遮挡才得以抬头看空中频繁的航线,发现不同机型机翼角度各有不同,形成美丽的弧度,于是举着手机拍了几张。
检视手机成片,发现机尾有一圈彩虹,一开始以为是尾流彩虹。因为飞机在飞行时会产生压缩冷凝水蒸汽,发动机也会排出烟尘粒子,混合形成凝结尾流。被太阳光照射时,不同波长的光线被折射及反射,产生“彩虹”。
钻出林子看才发现这是一个完整的日晕,与飞机无关。日晕也叫圆虹,一种比较罕见的天象。它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
日晕分为全晕圈和缺口晕,今天北京上空的是全晕圈。日晕的形成与高云中的卷层云有密切的关系,卷层云的存在是形成日晕的必要条件之一。离地5000米以上的高空中是卷层云“生活”的地方,当它“靠近”太阳和月亮的时候,可以形成幻日和月晕。
由于蕴含冰晶的高云一般是雷雨天气入侵的“先锋”,所以日晕的出现,往往预兆着天气在短时间内便会转坏。故民谚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之说。
赶上了这般天象赶紧用华为P9plus手机的专业模式拍了几张,色彩选择鲜艳模式,EV选择-0.3,RAW与JPG同出,相当于等效35毫米相机视角还是够用的。随身还带了一台Sigma DP2Q,45毫米的定焦甚至不如手机焦距理想,下图为相机接近50毫米标头出图。
其实在北京拍日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很多朋友都是简单地直对晕圈按下快门,尽管场面唯美,却因为没有参照物会使画面觉得空洞无力。
天时地利的拍摄机会来了,机场频繁起降的航班成了最好的参照物,拍好了就能实现不用长焦镜头也可拍出飞机穿月般的视觉效果。可是航班航向不尽相同,要等到正好进入日晕的飞机挺不容易,每次根据远处飞机的方向改变拍摄角度。
原本觉得有些扰民的航班声却成了迫切等待的信号,一旦航班进入光晕就是一串连拍,此时我已经放弃了定焦相机,全部用广角手机摄像头拍摄。
像这种有时效性的现场图片来不及回家在电脑上用Lightroom修图再发,我一般用手机上的Snapseed对曝光、氛围、对比度和饱和度略微调整,下图为调整前后对比。
好运气加耐心构图,再加上移动端适度修图,就实现了超美日晕的大片出笼,及时通过微博分享自然就能获得朋友们的喜欢。
作者介绍;陈晓夏,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编辑,文学博士,川大、厦大、兰大、中传、北邮、浙传兼任客座教授、研究员。《美丽中国》(中方制片人)获第30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敦煌》(总制片人)获第十届“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人文类评委特别奖。先后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可可西里无人区核心地带,行走五大洲记录视觉人类学。如需看到更多精彩影像志,可搜索关注陈晓夏公众号“说一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