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派代
为创业者提供内容服务,涉及电商、直播、新消费等多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上平度  ·  人气火爆!平度旅游迎来开门红! ·  23 小时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热!辣!滚!烫!春节假期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 ... ·  2 天前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  ·  2025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5.01亿人次 ·  2 天前  
四川高院  ·  过年的法官在哪里?峨眉金顶等着你 ·  3 天前  
福州日报  ·  春节这八天,福州成“顶流”! ·  3 天前  
福州日报  ·  春节这八天,福州成“顶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派代

卖0.2元就要交税,中小商家干不下去了

派代  · 公众号  ·  · 2024-07-21 18:30

正文

作者 | 耳东
编辑 | 皮卡皮

来源 | 派代跨境电商

7月5日起,泰国开始执行一项新的征税措施:对售价1泰铢及以上的进口商品,征收7%的增值税。

泰国政府称,这项政策是为了防止廉价进口商品涌入本土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在声明中,泰国政府还特意点了中国商品的名。

泰国是东南亚地区的第二大经济体,拥有着超7000万的人口,是东南亚第二大电商市场。根据2023年东南亚互联网报告的数据,泰国2023年的电商GMV达220亿美元。因此,泰国也成了中国卖家的重要目的地。目前,TikTok Shop、Lazada、SHEIN都在泰国市场进行了布局。

受惠于泰国此前的关税政策,原先泰国民众上网从国外买东西,只要售价在1500株以下(约为300人民币),就可以免除7%的增值税。

但随着跨境电商的涌入,泰国的中小企业开始抱怨,对他们的生意造成影响。泰国电商协会也称,此前的免税政策对泰国业者和国内电商不公平,促使了国外商品在泰国市场过分倾销。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4财年前8个月,泰国从国外进口价值不超过1500铢的商品合计8900万件,总价值260亿铢。预计全年超过300亿株,约为60亿人民币。虽然1泰铢才约等于2毛钱,但这项税收,估计一年能多创造近4亿人民币的收入。

这项措施从进入政府讨论,到最终公布实施,前后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从侧面说明泰国政府的迫切程度。而随着新征税措施的执行,许多跨境卖家将不再享有税务上的隐形红利。这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跨境电商,部分产品价格竞争力将被削弱。

关注派代跨境电商

即可加入TikTok商家群↓

| 加税!审查!全世界紧盯中国商品

盯上中国的,其实远不止泰国。相比之下,泰国7%的增值税,反而显得相对温和。

几天前,有外媒报道称,印度尼西亚计划对进口服装、纺织品等,征收最高200%的保障税。理由和泰国如出一辙:保护国内产业。

中国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印尼对华进口额达742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印尼作为东南亚第一大电商市场,其加征关税的做法,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效仿。

不过在7月2号,印尼经济部长特意出面澄清,表示暂时没有相关计划。尽管如此,印尼对中国商品的“小心提防”早已经显露无疑。

上个月,印尼纺织协会(API)就曾敦促政府,加快实施针对进口纺织品,尤其是来自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进口税。根据该协会发言人所说,进口纺织品的质量款式和本地货类似,但价格便宜了50%至70%,这引发了中小企业的强烈不满。

传统上,印尼就是中国商品的重要去处。尤其是这些年跨境电商的发展,更多的商品进入了印尼市场。

数据显示,2023年印尼电商GMV达620亿美元,远超其他东南亚国家,这吸引了大量卖家进场。目前,印尼已经是TikTok的第二大站点,去年的预估GMV达60亿美元。另外,阿里旗下的Lazada,在当地市场也占据很大的份额。

中国商品的大量涌入,让印尼政府非常焦虑。印尼中小企业部长特登曾经多次指出,印尼本地企业无法与进口商品竞争。

其实,印尼早就对中国跨境电商下手了。去年9月,印尼政府一纸条例,让直播电商做得风生水起的TikTok火速关停。去年7月,印尼出台新规,禁止线上平台直接销售低于100美元的进口商品。

虎视眈眈的Temu,因为印尼政府设置的监管障碍,至今还没有进入印尼市场。

除了合规审查外,关税也是一大手段。2019年,亚马逊停止为中国第三方卖家提供服务后,大批中国卖家转战印尼市场。2020年初,印尼政府迅速回应,先是将税费起征点,从100美元下调到75美元。后来,又将这个数字变为3美元。

其他东南亚国家也将矛头对准了跨境电商。在印尼封禁TikTok后不久,马来西亚政府也传出将推出类似政策,禁止TikTok上的电商交易,颇有跟风的嫌疑。

2023年底,马来西亚推出税收新政,对价值低于500令吉(约为770元)的进口商品,额外加征10%的商品税。

此外,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也被传出将推出类似政策。东南亚是中国跨境电商第二大市场,这些政策无疑会对中国卖家造成不良影响。

不过,更大的隐患还在酝酿之中。

今年年初,美国国会议员提议立法,取消中国进口商品的“小额豁免”政策。美国国会的报告称,800美元最低免税门槛让中国商品拥有“独特地位”,矛头直指整个中国跨境电商行业。

若取消800美金的基准线,几乎意味着对所有跨境直邮小包商品的“一网打尽”。所谓直邮小包模式,是跨境电商主要的物流方式之一。

从2016年以来,有大量商品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美国市场。2020年,美国小额商品进口额价值达到670亿美元。这其中,包括大量来自中国的商品。

2023年,约有10亿个此类包裹进入美国,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美国众议员的报告甚至指明道姓,称Temu和SHEIN就占了小额豁免发货的1/3。

美国目前是中国跨境电商的第一大市场。中国的Temu与TikTok Shop,已经跻身美国电商前五。中国跨境电商在美的迅猛发展,对本土企业形成了挑战,让美国政府和企业如临大敌。

以Temu为例,2022年9月,Temu在美国上线之初,月度GMV仅为300万美元。到了2023年第三季度,Temu的GMV已达50亿美元。截至2023年12月,Temu的独立访客数量达到4.67亿,仅次于亚马逊,排名全球第二。

加上地缘政治的因素,美国市场对中国平台一直多有提防。目前,TikTok身背官司,面临封禁的命运。叠加这两大因素,美国国内限制中国电商的呼声一直很高,取消“小额豁免”政策已经在路上了。

另外,还有传闻称,欧盟正在制定一个计划,取消目前150欧元的免税购物门槛。一名官员甚至公开表示,欧盟酝酿的新规,主要针对的就是中国的Temu、速卖通和SHEIN。

加税和审查,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市场对待中国商品的两大武器。

| 大平台很稳,中小卖家却风雨飘摇?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搅动全球电商市场的“鲶鱼”。

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的出口额达到了1.83万亿元,在美国、东南亚、日韩等市场都占据了不小的份额,而且增速非常喜人。

可以看到,这些出台限制性措施的国家,几乎都是中国商品的重要目的地。随着政策不断收紧,的确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以美国市场为例,许多中小卖家曾受惠于美国的小额豁免。一般来说,使用直邮模式多为中小商户。这些跨境卖家销售的小包商品,如服装、鞋子、配饰、玩具、家居用品,通常都低于800美元,因而享受免关税的优惠政策。

许多中国跨境卖家,都是用这种方式进行避税,因而定价策略更加低廉和灵活。小额豁免如果取消,卖家的成本将直接增加,尤其是依赖低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的卖家。

上个月,在轮番放狠话之后,美国政府动了真格,一举吊销了数家服务于中国电商的清关行。据媒体报道,由于被关停小额豁免牌照,国内卖家数千吨的货物无法清关而滞留。

跨境平台若被强制叫停,影响的卖家则更多。去年TikTok印尼被关停,至少有600万卖家受到波及。当时,一些中国商家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甚至发不起工资而关门。

相比中小卖家的风雨飘摇,平台至少表面上气定神闲。以取消小额豁免为例,除了美国,欧盟也在酝酿类似的政策。但中国的“出海四小龙”却多次表示:欢迎政策调整,我们不靠小额豁免挣钱。

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主要有直邮、第三方物流与海外仓三种模式。尽管跨境电商平台也会采取“小额豁免”方式,但也在第三方物流合作与海外仓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因而,平台的调整空间要大得多。

比起关税,平台方更怕审查和特殊对待。毕竟关税是针对所有竞争对手的,而歧视性政策或者严苛审查,很可能扼杀一个平台。比如Temu因为被阻拦,至今都没有进入印尼市场。TikTok则在美国面临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很可能被赶走而颗粒无收。

面对地缘政治风险,中国跨境电商祭出的宝剑是:本土化。例如,TikTok在关停两个月后,就通过控股本地电商卷土重来,还赶上了“双12”大促。在欧洲,中国跨境公司也选择类似的本土模式,这样可以规避风险。

当然,对卖家来说,情况也没有那么糟糕。抛开其它因素不谈,中国商品畅销海外至少有两大原因——这可以成为中国卖家的底气。

一是,中国商品“高质低价”,这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卖货,货好不好才是王道。目前,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无一例外走的都是性价比路线。

二是,消费降级已经成为海外市场大趋势。据麦肯锡的报告,连最有钱的欧洲消费者,都在缩减家庭开支。因此,中国商品的“价格力”,成为了插入海外市场的利刃。就算当地政府加税,用不着商家反对,就还会遭到消费者的反对。

中国卖家可以借助跨境平台,将自己的商品打入海外市场。就算某些平台被封,卖家还有别的平台可供选择,不必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500+电商老板已加「派代增长社」
群由派代创始人主理 专注电商增长
欢迎进群交朋友 听独家干货分享
限老板等决策层加入 详情咨询↓

* 本文转自 派代跨境电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