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吹拂,碧波荡漾。抚仙湖梁王河入湖口,潺潺清水从梁王山主峰东麓的梁王河奔流而下,一路向南汇入抚仙湖。
抚仙湖流域内,入湖河道纵横交错,一泓清水入湖,一湖水质向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澄江市采取截污、清淤、护坡、引水措施,改善河道水质、打通清水通道,实现清水入湖。2024年,抚仙湖全湖水质总体良好,水质综合类别为I类;21条主要入湖河道全年水质全部达到IV类以上,优良率达85.7%。
抚仙湖流域径流区是农业灌溉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威胁水质。澄江市结合实际,抓住减少入湖污染负荷这个核心,探索实施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灌溉、高效节水水利、高标准农田改造引水、高效林业发展用水“五位一体”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推动水环境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
通过健全湖外水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体系,持续开展湖滨缓冲带“大清理,大整治”行动,将未达到入湖标准的农田退水拦截住,再从调蓄带内取水灌溉农作物,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实现了调蓄带拦截蓄水在湖外全部消纳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增加抚仙湖生态补水,实现清污分流、清水入湖,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澄江市抚仙湖管理局局长韩国辉说。
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全面深化“一河一长”、落实“一河一策”,强化流域联防联控,示范引领提档升级,全省河湖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清澈碧绿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水鸟在晨雾中嬉戏盘旋。这是曲靖市独木水库呈现的生态画卷。
“独木水库处于煤层之上,一段时期内大量煤矿尾水、矿井水流入水库,高锰高硫污水集聚,加上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库区3万多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水库,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水库水质亮起红灯,一度达到劣Ⅴ类。”对当地居民来说,这是一段沉痛往事。
独木水库每天向曲靖中心城区供水10万立方米,是100万余人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落实河湖长制,曲靖市重拳整治煤炭行业污染,关停水库保护区内煤矿企业、火电厂、煤货厂等,炸毁封填私挖滥采井口1.5万余个,建成生物膜污水处理站、生态湿地、集镇污水处理厂等设施,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Ⅱ类,水质稳定达到饮用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