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江昭和
分享隐秘的心绪。留一处鸟语花香。 愿彼此面对世事无常,获得平宁喜乐。 愿彼此有所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现代快报  ·  台媒:大S骨灰已乘私人飞机抵达台湾 ·  2 天前  
现代快报  ·  台媒:大S骨灰已乘私人飞机抵达台湾 ·  2 天前  
现代快报  ·  74岁刘晓庆官宣 ·  3 天前  
现代快报  ·  74岁刘晓庆官宣 ·  3 天前  
宁波日报  ·  大S徐熙媛病逝,终年48岁 ·  4 天前  
宁波日报  ·  大S徐熙媛病逝,终年48岁 ·  4 天前  
沈阳网  ·  王菲被曝家庭遭遇重大变故! ·  4 天前  
沈阳网  ·  王菲被曝家庭遭遇重大变故!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江昭和

一个人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小丑”的?

江昭和  · 公众号  ·  · 2019-11-25 21:46

正文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我和你。


托德·菲利普斯导演的电影《小丑》,最近在朋友圈强势霸屏,几乎零差评的成绩令人咋舌。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收入囊中,豆瓣上也收获8.8分的佳绩。

电影的成功,拖赖多种因素的加持,但最值得一提的,必然是 杰昆·菲尼克斯 对于“小丑”这个人物的绝佳演绎。

事实上,有 希斯·莱杰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传神演绎珠玉在前,后人想要在这个角色身上大放异彩实属不易,然而杰昆·菲尼克斯依旧以自己的走火入魔般的演技,惊艳和打动了无数观众。

以至于网上甚嚣尘上地猜测,来年的奥斯卡影帝,杰昆·菲尼克斯绝对是最有望的竞争选手。


为了诠释好小丑这个边缘化的角色,杰昆·菲尼克斯将自己“折磨”得骨瘦如柴。

你完全无法将他和《Her》当中,那个戴着眼镜、穿着粉色衬衫走在繁华街上,颇有几分呆萌的男人划上等号。

有一幕他背对着观众捯饬鞋子,瘦骨嶙峋的背影看得人揪心恻隐,肢体甚至已近乎于扭曲病态。

然而,这种贫瘠消瘦的状态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与人物的生存境遇息息相关——

和身患疾病的母亲相依为命、在街头扮演小丑来谋生、靠着服用各种药物来维持正常、住在令人怨声载道的公寓楼里、时时遭受来自外界的打压折磨……

一个饱受身心摧残的人物,就这般势不可挡地出现在观众眼前。


杰昆·菲尼克斯的瘦,是小丑那浓墨重彩、怪异夸张的化妆后的,又一层“装扮”。

然而,油彩涂料可以清洗干净,臃肿肥大的服装可以脱掉,只是这被人生折磨得干瘦贫瘠的肉身,却是时时刻刻如影随形。

当然,一如波伏娃所言,女人不是生而就是“女人”的,只是被社会所规训,而不断强化自身“女性”的社会形象,于是一步步地“成为了”女人。

小丑也并非生来就是小丑的。

电影以层层推进的方式,细致详实地展现给世人,一个将扮演小丑当作工作、视为乐趣的男人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个由内而外,真正散发迷狂诡异气息的小丑的。

*

较之于寻常人,亚瑟显得古怪而疏离,所以时常被称为“freak”。

做的是一份在街头扮演小丑招徕顾客的工作,却遭受路过的顽劣少年们的戏弄和殴打;

被同事以“为着自己的安危着想”的理由而算计,随身带着以求自保的枪支却在给孩子们做表演的时候掉出,引起了恐慌因此失去赖以为生的工作;

一直以来执着追求的,成为一名优秀的单口相声演员的梦想,被自己引以为偶像的“行业大腕”嘲讽和唾弃;

相依为命的母亲,原来只是自己的“养母”,收养自己却未尽到为人母的责任,任由继父无所不用其极地虐待自己而“置若罔闻”……

如果说起初的亚瑟,只是借由“小丑”的皮囊行走人间,以此寻得立足于这座大城市的一席之地,完成身为人子赡养母亲的使命,那么经历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亚瑟内心摇摇欲坠的堡垒终于彻底崩塌,“小丑”的血液开始在内里彻底地涌流,覆水难收。


这种“由外而内”的转变,借助亚瑟的几段舞蹈,得到深入人心地展现。

最初的亚瑟,在街边舞蹈,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是一种分所应当;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看到他独自一人在房间里舞动,那种顾影自怜的迷醉,那种忘我专注的投入,那种静默忧郁的美丽,诡谲而神圣;


及至电影的最后,身着“盛装”的亚瑟在城市高楼间的阶梯上舞蹈,那样的无所顾忌,那样的自在独行,全然不去顾及周遭的一切。

此时此刻的亚瑟,已经与“疯狂迷乱”的小丑水乳交融,无法分割。


他的舞蹈,越来越恣意洒脱,越来越鬼魅迷情,他的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欲望,得到了尽情的释放。

这种欲望,裹挟着爱与恨的滚滚洪涛,飞流直下,一泻千里。

就像《黑天鹅》里的娜塔莉·波特曼。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水库,日久天长地蓄积贮存美好与邪恶的能量,敌进我退,此消彼长。

总有一些人,内心的水库,一生也不会抵达某种极限,但还有一些人,一旦能量到达了临界点,就会疯狂肆虐,毫无退路可言。

在他当街舞蹈的那一刻,浑身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写满了邪恶与癫狂,但是这种邪恶与癫狂,却让人感受到了某种迫人的气势与悲壮的美感。


当他身受重伤躺在车上的时候,哥谭市的人民犹如面对一个神祇般地将他簇拥,无望如蝼蚁般的平民在这一刻寻觅到了他们内心的风向标,捕获到了奔腾而迷狂的内心最安全的发泄口。

那一幕,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香水》的最后一幕——

一整座城市陷入了某种迷狂的境界,男男女女赤身裸体,疯狂交媾,肉流成河。

而他站在人群中央,是身上散发异香的无冕之王,谁曾像他一般,让如此多人忘乎所以,神魂颠倒。

哪怕他是个潜入少女房间,用斧头将其砍杀的罪恶魔鬼。

一个是极致的美的化身——收集处女的气息,从而创造出人世间最圣洁最销魂的香水,哪怕这每一滴香水的背后,都是血腥和罪恶;

一个是极致的恨的化身—— 是对整个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到恐怖的“恨”,是对虚荣伪善人心邪恶的“恨”,也是对自身境遇的不堪却又望眼欲穿的无能的“恨”。


他们都起到了“火星”的作用,点燃了人们长久以来压抑在内心的偏执渴望,于是因势利导地编织了这样一场场画面悲壮而宏大的“黑暗狂欢”。

当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怪异地倾斜扭曲,当人们谨小慎微持守的道德尺度远远无法企及社会默认的冷酷严苛的法则,就容易诞生“小丑”这样的人物。

这是一种必然,更是一种悲哀。
*

从一个本性善良,天真而执着的中年男人,到一个杀人不眨眼,狷介癫狂的“魔鬼”,电影讲述了一个活生生的小人物,是如何被这个社会的偏见、冷漠、虚伪、无知和毒辣一步步往边缘的绝路上逼,一步步鞭笞为一个只能以极端方式来自卫的恶毒“小丑”的。

比起希斯·莱杰版小丑,幼年时候被父亲划破脸颊而心怀恨意,于是以将城市拖扯入地狱的手段来自我“疗愈”、将死亡视为一种华丽的仪式、视毁灭为美的终极体验,杰昆·菲尼克斯的小丑,更多了令人「感同身受」的人性色彩。

这种「感同身受」,来源于他的小人物的形象特征、他的为了生活忍辱负重的卑微、他的为了梦想执着追求的心酸,还有他的一步步走向“人格”毁灭的悲剧的凄凉。


当然,我们身边未必会有这样行事乖张、悲剧命运浓稠得化不开的小丑,但是,有关于社会的虚伪无情,有关于人性的阴险狡诈,有关于个体的挣扎与幻灭,我们见得还少吗?

从“小丑”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生而为人的脆弱渺小、孤单与颓唐。

自然我们都乐意看到,海明威“桑提亚哥”式的人物,无论经历多少磋磨,你就是击败不了他,充满着无限的人格的力量。

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在绵延不绝、周而复始的风雨摧残里,依然挺立,坚韧不倒?

我们需要桑提亚哥,因为他告诉我们,人应该拥有追求个体“精神巅峰”的伟大志愿,但我们也需要“小丑”,因为他让我们看到,在一整个麻痹困顿、病态扭曲的生存环境里面,一个人能够被打击、被折磨、被毒害成什么模样。

仰望高处的繁星璀璨,也要警惕低处的暗黑深渊。

因为你不知道哪一个人,哪一秒钟,就会被深渊吞噬。

因为你不知道哪一个人,就是那个每一次狂笑,都让人渴望堕泪的小丑。

*

杰昆·菲尼克斯版《小丑》无疑让小丑成为绝对的主角,因此显得更加具体、丰满、立体、深入。

它将“小丑”的逐步沦陷、日趋边缘化、慢慢被社会所遗弃的悲剧命运叙述得详尽无比。

人物背后的逻辑性和真实性就像铁钉一般,一寸一寸往人的心灵深处遁入。

小丑不是生来就是小丑的,影片展示了小丑的前世今生。


当然,拖赖菲尼克斯的癫狂般的演技,才涌现和贴合住了影片那浓稠的悲情、残酷的诗意、决绝的美丽。

而这一切,都是以惨淡晦暗的生存境遇作为底色,再一层一层勾勒渲染。


当然,电影还有另一个绝对的主角——人性的罪恶。

电影从头至尾,都在为“人性罪恶”这四个字“现身说法”——

毫无道德底线地捉弄街边的小丑、阳奉阴违地对待自己的同事、寡廉鲜耻地调戏地铁上的女孩、不顾忌公众形象地将一个小人物作为大众的笑料来满足自身的娱乐需要,而最是一根导火索的,是母亲对于亚瑟这一生的摧残和毁灭......

一生被母亲教导,要微笑、要为他人带来欢乐的 亚瑟 ,终有一天发现,原来 母亲手上也沾着洗不掉的鲜血,还是来自 己的......

我能够理解,他为什么选择用枕头压住母亲,任她挣扎至窒息而死。

那是汹涌的爱,更是狂暴的恨。

多年的相依为命,原来只是建立在一个谎言之上;

既然选择了成为小丑,便没有了退路可言,结束母亲的生命,也是告别她这一生,作茧自缚、无望无由的痛苦。


电影最狠辣的一点,在我看来,是对于 小丑亚瑟身世的“未下结论”。

我们有理由相信,亚瑟养母的病症属实,所以耽于幻想,将曾经服侍过的成功男人当成自己孩子的父亲,那字字恳切娟秀的书信,只是她一辈子渴望超脱的梦的剪影;

但是我们能否这样假定,有头有脸的成功男人,仗着自己在社会上的威名,只手遮天,翻云覆雨,捏造事实,篡改证据,和家里的侍女有了私生子却碍于名声而弃之不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