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迎来世博会,是一次圆梦之旅。1851年一位叫徐荣村的中国商人,带着自己的“荣记湖丝” 出现在英国伦敦的首届世博会,但直到21世纪,承办世博的百年期盼才成为现实。参展国家最多、参观人数最多、单日参观者最多... 上海世博会创下了多个历届世博之最。今天,距2010年世博会开幕已八年之久,但“世博会”三个字在这座城市却从未淡出人们的视线。
对话者:时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长、
现民建中央副主席、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周汉民
对话者:时任上海世博局局长
现任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理事长 洪浩
对话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赵勇
对话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秦畅
:【世博会,这184天,是存在无数上海人脑海深处的美妙记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直到现在依然朗朗上口。我们如今所在的世博会博物馆,坐落于蒙自路和龙华东路的夹角,是原来上海世博园浦西的D片区。这里有中国船舶馆、震旦馆、国家电网馆等等,来到这里就能回想起那184个日日夜夜。】
世博会博物馆
:【我们申办世博会的时候,上海的大街小巷写着两句话:“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今天走进这座世界上唯一的世博会博物馆,这是中国在申博成功之后,我们履行的诺言:“为世界博览事业造一座思想宫殿”。】
当时上海街头随处可见申博广告
申办标语
:【作为思想宫殿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骄傲。另外,秦畅老师,友情提醒,你和我撞衫了。】
:【这不是撞衫,是我特意选的蓝色。因为我对世博会的感情太深了。从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开园后,我一共来过68次世博园。】
:【如果那时候有步数排行榜,你一定能长时间霸榜。】
:【脚步只能丈量物理距离,但是思想却可以穿越时空。上海之所以申办世博会,是准备通过世博会进行一次城市的大变革。当时政府在整个决策层面上能达到共识吗?】
:【应该说当时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和许多部门的领导一致认为,这是上海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机遇。因为历史上,世博会给举办国带来了许多的好处。比如,巴黎今天的城市规划和发展留下了深深的世博会痕迹;美国举办过多次世博会,特别经济大萧条的时候,世博会使美国的经济从箫条走向了复兴;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则是日本经济起飞起点。】
当时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92.6%的人
认为
有能力申办2010年世博会
:【世博会可能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大于奥运会。】
:【你这是想和福娃PK吗?人家可是5个哦。】
:【把机会上升到战略高度,提升到和城市的发展机遇相关联对于我们决策者的要求很高。第一,要掌握信息。第二,要站在节点上想未来,既要看过去,又要基于当时我们的条件看未来的发展。上海2002年的时候就是想抓住这样的机遇。】
:【那个时候我们电台的同事也在直播间里同步报道了整个申办世博会的进程,当申办成功的消息传来,我们连线了身在摩纳哥现场的周汉民代表。】
:【听了我都忍不住要哭了,上海人民对世博会的感情实在太深厚了。】
:【周主席,这样一个穿越时空的联线采访,当时那一瞬间的反映,你说的那三条理由,今天来看够准确吗?够全面吗?】
上海申博成功,人群狂欢
:【当时的心声就是今天的心声。也就是说,有一个朝气蓬勃、世界瞩目的国家,有一个改革开放继续前行的历史,有一个世界与中国进一步交融、交流的必要。我认为这三条到今天都没变。当年给我两个任命,一个是中国驻国展局代表,我作为全职代表,常驻法国巴黎,只做一桩事,申办世博会。第二就是申博办,我是申博办副主任,办公室副主任。16年后,再听当时的录音,我感慨万千。】
:【上海人民对于世博的特殊感情是因为世博会真正进入到了老百姓心中。整个上海世博会秉承的理念是开放办博,指导思想就是:机遇共抓、资源共享、主题共演、活动共办、声势共造。上海世博会园区一共2万多户居民还有270多户的工厂搬迁,他们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为了服务世博会,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和市民放弃了自己的休息。】
:【小白菜,我想你们了。】
:【如果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最终能够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其实最开始就体现在这一批动迁的原住民身上,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今天我们如果去看一下浦江镇,体会会很深。】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
:【我特别难忘的是世博会结束的那一天,当世博会的旗子徐徐降下的时候,很多人和我说:“世博会办完了,一下子感觉到心里空落落的。”】
:【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其实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沧海一粟,但是能够奉献世博,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荣耀。】
:【因为世博会不光是政府或者一个团队一个班子要做的事情,它最后变成了凝聚上海和长三角甚至凝聚全世界的一个盛会,把人与人都连接在了一起。除此之外,世博会还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和丰富的遗产。就好比我们浦西片区这个最著名的建筑——大烟囱。】
:【关于这个烟囱有很多故事。过去我们造新建筑,传统做法就是拆。世博会规划中我们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也吸取了全世界一些先进的文化理念和实践做法,觉得一定要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个留下文化痕迹,留下历史印记的世博会。当时这个烟囱到底保留下来怎么办?我们做了很多的方案,最终世博温度计诞生,这个烟囱也永久保留下来。】
:【我们在世博会之后有很多经验总结,包括筹办和整个运营过程当中,叫做上海解决方案。】
:【我的感触是,第一,战略设计要留白,为了后续的调整做准备。第二,试运行,大家要去发现问题。第三,对文化而言,世博会是文化和文明的平衡。】
:【办世博会,我们想做的就是推动世界文明。1851年到今天,这么长的历史岁月,上海世博会是这条长河中的一个巨浪,但是这个巨浪所有回声、回响都是在历史参合之中,而不是在参合之外。】
2003年10月31日,周汉民陪同国际展览局秘书长
洛塞泰斯登上卢浦大桥
:【有的时候,你别看办一届世博会,那何止是一届展览会。那么,除了烟囱,世博会还为我们这座城市留下了什么?】
:【我能提名我自己么?虽然我知道,你们印象最深的一定是排队。】
:【今天你随便坐哪一部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哪怕是挤成相片的九号线,早高峰阶段都是排队的。为了喝一杯网红奶茶,为了在迪士尼玩一个项目,排一两小时的队大家也是井然有序。经历了世博会,我们的忍耐情绪提高了,我们知道排队对一个城市文明秩序有多么的重要。】
2010年游客在世博园区耀华路主入口排队入园
:【实际上,排队问题、园区的卫生问题、秩序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整个世博会过程中不断解决的问题。我觉得世博会留给我们管理者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通过提高管理者本身的水平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就拿排队来说,我们不从市民素质而从自身找问题。第一,设施不全,没有排队的设施。第二,天气炎热也不没有消暑、纳凉的条件。还有排队时间这么长,大家老是这样蹲着、站着太累。后来我们用一个木条作为长凳,让大家能够坐。排队过程中非常枯燥,于是我们的演出团队去进行一些小的演出,和参观者进行互动。最后排队问题在不断解决参观者的需求中、不断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中,逐步得到了解决。】
世博会沙特馆曾经创下了9小时的最长排队纪录
:【我觉得世博会还留给上海几个非常关键的财富,第一就是开放。我们通过世博会使上海变得更加开放,使中国变得更加开放。第二就是创新,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人类面对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进行创新理念和实践的一次展览,办世博会也是我们进行的创新。】
上海世博会最具创新元素的场馆——英国馆
:【举个例子,我已经把耳朵洗好了。】
:【上海世博会解决了一个历届世博会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女厕所排队。我们派出了许多人,掐秒表计算出女性上一趟厕所平均用时118秒、男性46秒。那我出一道算术题:“如果一个人3小时上一次厕所,世博会一天运营时间12小时,按照最大流量80万人,其中男女性各一半计算,各需要多少个男女厕位?”】
:【没上过奥数的我今年才8岁!】
:【当时我们就是这么一算,整个世博会厕所的设置就科学了。这就是一种创新,对原来规则的一种创新。此外,我们还留了10%的流动厕所。第三条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契约精神。说到做到,讲诚信。最后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精益求精、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