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纪要研报中心
奉行价值投机,研究创造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纪要研报中心

大摩-多空之辩,数字越好,政策越缓?

纪要研报中心  · 公众号  ·  · 2025-01-21 17: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机构调研纪要、电话会纪要

请关注【纪要研报中心】

更多报告PDF与音频文件加微信: Y1206859索取

本文仅梳理公司和行业的最新基本面,并非在当前时间点推荐买卖公 司,本文不具备个股操作指导功能,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上周市场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上周市场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经济数据、中美关系的变化以及政策层面的信号。中美关系 表面看似缓和,内部经济数据企稳,这些因素是否能带来信心回升是讨论的关键点。同时,市场对中美之间新进展的热议,尤其是是否可能达成新版广场协议,对投资决策产生 了影响。

从宏观层面,中美关系缓和和经济数据企稳能否带来情绪上的好转?对于中美关系缓 和带来的乐观情绪,您怎么看?

许多投资者认为A股的情绪面可能已经触底并企稳,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经历了连续下跌后 逐渐收敛到我们去年底推出的年度展望的基本情形。然而,政策面上关于打破通缩的信号并不明确,例如消费品 以旧换新政策 力度温和、金融部门薪酬下调等措施,这些都与打破通缩的目标存在一定的抵触或混乱。投资者对中国资产持乐观态度有所增加,部分源于中美关系的一些积极消息,如高层交往、元首通话以及 TikTok 重新上线的可能性。然而,中美关系迷雾重重,难以准确预测,指望迅速达成类似广场协议2.0的 协议有一定难度。同时,即便美国加征关税,对 A股 造成的冲击也可能较为温和和渐进, 而非像18年那样剧烈。

对于房地产政策,市场有何反应?

市场注意到个别房企债务风险以及决策层对于介入处置风险的态度并不积极主动。这表明 当前财政政策和房地产政策仍受制于思维定式和道德风险厌恶,短期内难以给出有力的支持信号。

开年初期市场对政策预期有何调整?

根据我们接待的国际投资者反馈以及政策研讨会信息,市场对两会期间广义财赤扩张的预期有所降低,预计将达3万亿左右,主要用于基建和工业产能更新。这一预期虽略超市场预期,但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市场对政策的关注程度和情绪已趋于稳定。

对于上周GDP保五成功,是否意味着后续经济一帆风顺?

虽然上周GDP达到全年保五目标,但我们认为不应因此而过于乐观,因为短期GDP增长主要来自于抢出口和短期刺激,这些因素难以持续。尤其在贸易摩擦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企业抢出口带来的提振作用将在今年二季度至三季度逐渐减弱,对经济环比增速构成挑战。

四季度中国GDP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季度中国GDP增速回升主要由外需和政策主导,其中出口商的以价换量策略和12月开始的抢出口效应共同促使出口逆势增长,贡献了大约一半左右的GDP增速提升。而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出口的 乘数效应 意味着其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可能超过50%,甚至接近4分之3。同时,内需方面,自9月份以来的政策转向初步遏制了消费和投资螺旋式下降的局面,但内生动能仍然较弱。

从消费端来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如何?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品类表现亮眼,但整体消费倾向和消费信心仍处于低位徘徊。

家庭部门储蓄率在四季度达到27%,远高于去年四季度的26%及口罩前历年四季度平均的 23%左右。 虽然以旧换新政策带来热烈反应,但也削减了部分其他品类的开支。

房地产投资方面的情况如何?

房地产投资在四季度进一步下滑,预计今年将持续下滑。主要原因是前几年新开工的剧烈 调整导致今年在建面积深度萎缩,同时新开工的 先行指标 显示未来 2 到 3 个季度仍将保持 低位水平。新开工未见年底明显反弹,且购房者对价格预期持悲观态度,认为房价会继续 下跌,这将影响成交量企稳。因此,房地产投资可能维持今年约 10%的跌幅,而制造业投 资因盈利承压、产能过剩和出口下滑等原因也将逐步退坡。

对于当前经济回升的态势及未来展望如何?

当前经济回升高度依赖出口和政策有限传导,政策效果较低。预计经济在今年二季度开始会再次出现放缓迹象,原因包括潜在关税影响、整体政策规模和结构未达到合理水平,以及新政策反应不足以完全对冲关税冲击,叠加通缩螺旋内生的下行压力。

为何判断二季度经济会放缓?

一是出口在一季度可能有后劲,根据历史经验,出口在关税实施后仍能维持一个月左右平稳,随后才明显下降;二是观察到近年来政策前置的新趋势,特别是工业生产方面,一季 度可能会实现接近 5%的增长以保证经济开门红,但二季度后续发展将取决于实际关税冲击、国内政策反应及政策陈述效应大小。

川普访华对市场风险偏好的提振作用及市场情绪变化如何?

目前市场情绪已较为平稳,对于中美关系和内部政策预期已降低风险偏好,但具体影响还 需观察后续发展。中美关系波折不断,即使川普访华也可能不意味着经贸紧张态势完全缓 解,因此提醒投资者保持定力,关注具体政策投向及效率。

春节假期将至,对于市场波动和投资策略,你们有何建议?

在春节长假期间,由于市场无法交易,以及国内外多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的心理预期波动,我们观察到持仓过节的意愿逐渐低迷。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市场波动率的变化,并对接下来超长春节假期可能发生的不确定风险系数保持谨慎,采取保守策略,不要轻举妄动。

对航空业的最新研究有什么发现和观点?

我们最近发布的航空业报告认为,中国的航空业将进入连续多年的反转阶段,类似于全球 航空业从2021年开始的变化。供给侧受到全球供应链影响较大,而需求端受益于中国航空出行渗透率的上升,这使得航空业可能成为中国最早走出通缩阴影的消费相关子行业之一 我们上调了三大航股的H股和A股评级至超配和匹配,认为当前航空业面临十年一遇 的转折机遇,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风险和短期市场情绪处于绝对底部区域。

为什么认为航空业现在处于十年一遇的转折机遇期?

航空业自2018年开始跑输市场,经历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需求增速放缓等一系列 压力,叠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压力,对行业盈利水平形成巨大压力。而从短期市场 情绪看,一月以来市场担忧人民币贬值、油价上涨,叠加潜在贸易摩擦风险导致商务出行 和旅游sentiment下降,这样的悲观组合在未来可能不会再出现,因此认为这是一个十 年―遇的转折点。

为什么认为航空业已经到达拐点?

拐点的判断主要基于客座率水平在2024年下半年超过口罩前2019年同期水平,尤其是中国航空三大航在三季度旺季时实现了历史最高的客座率。尽管价格竞争导致盈利表现一般,但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价格弹性将逐渐显现,预计今年产能率将继续提升。

今年产能率提升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今年产能率提升的基本假设是:机队增长维持在 2%-3%的水平,而需求增长预计至少为中 单位数,略高于实际 GDP 增速。在这种情况下,机队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将带来价格表现 的好转和盈利水平的提升,这一点已在国航发布的四季报中得到验证。

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好转的预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自12月中下旬以来,市场曾对跨年经济好转充满期待,但现实面前遭遇了挫折,预期逐渐调低。目前市场心目中的基准情形正朝着通缩是持久战的方向深化和收敛,而非短期 能够走出通缩状态。




加入组织,获取每日100+最新机构调研




纪要研究中心,奉行价值投机策略,每天更新80+最新企业纪要和行业报告,共同挖掘具有100%增长潜力的标的,


1、锂电,光伏,风电、半导体,医美 ,医药 ,大消费等行业公司最新纪要,


2、微信会员群 是基本面爱好者的聚集地,也是缩小你与机构信息差的根据地


如果你也是一个基本面爱好者,那么请加入我们, 每天更新100+最新企业纪要和行业报告,挖掘具有100%增长潜力的标的, 实现超额回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