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末,“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广东公安百名英模肖像摄影展”首展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市花城广场同期举行,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览,收获了各行各业交口称赞,更引发了摄影界的高度关注和多元思考。这个以广东公安民警为主创和主角的主题活动何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专业认可?本报再次走近影展主创团队,共同回忆——为公安英模造像而奔忙的日与夜。
距离广东公安百名英模肖像摄影展的首次亮相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影展的主办方和作为主创团队的广东公安摄影人并没有因此放松下来。一边,影展已在广东的深圳、佛山、茂名巡展,春节后还将赴东莞、潮州等地展出。另一边,影展图录画册《人民不会忘记——广东公安百名英模肖像摄影》受到好评,主办方准备将其编辑成正规出版物推出,紧张的编辑、设计和印刷等工作仍在进行……而这样的工作节奏,他们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贺毅
,1975年生,现为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华乐派出所副所长,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
15年前,一个在机关工作的法学硕士,选择了到社区工作,选择了扎根泥土。他在广州市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警务室里,以“一个平台、四个系统”的奇思妙想,将社区警务信息群发平台、社区视频监控系统、社区二级报警系统、治安联防队员绩效考核系统、治安联防队员电子巡更签到系统融为一体,他因此成为全国公安的科技先锋。在微博盛行的时代,他把个人博客、微博打造成沟通警务信息、发布安全防范知识和倾听群众呼声的平安驿站。应该说,他是广东社区民警中,最早拥有“粉丝”的网络大V。
去年初,经过长期构想和摸底调研,广东省公安厅党委决定举办一场广东公安百名英模肖像摄影展,并将其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创作英模肖像,用摄影展现警队风采,表达人民警察的生命价值与崇高追求,打造广东公安文化精品,这在广东公安文化史上尚属首次。甫闻这项挑战,担当主创团队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广东省公安文联副主席邓普丰深感责任重大。广东省公安厅专门成立了影展组委会,并组建由省公安厅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评审委员会,且明确指示邀请专业摄影家指导创作,以肖像形式来表现英模,这才让他吃下“定心丸”。
胡军
,1975年生,现为广州市公安局反恐支队一大队教导员,曾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广东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胡军是一位多面手,他做过消防警、巡警、治安警、户籍警、刑警、交警、特警。
2015年,在一起重大涉恐专案抓捕行动中,胡军带领四人海上抓捕分队,将恐怖分子的渔船截停。行动中,险象环生,船舱低矮、狭窄、没有照明,一次只容得下一人进入,而且因有人质在场,只能徒手抓捕。作为现场指挥的他率先冲进船舱,置之死地而后生。行动结束,12名涉恐分子一举抓获,15名被裹挟儿童安全救出。
二十年风雨雷电,淬火这一反恐利剑。如今的每一次战斗,对他而言,都是一次生命的涅槃。
为了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示范性的公安英模开展创作,广东省公安厅专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公安机关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在职公安民警情况进行统计,同时收集退休老英雄、老模范代表以及公安现役官兵名录。遴选的原则是坚持向基层一线英模民警倾斜,同时兼顾地区、警种等。
在组建拍摄团队过程中,以广东公安摄影家协会骨干分别担任小组长,重点挑选公安摄影团队中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和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参与,其中有12名公安摄影人担纲主要拍摄力量。4名来自新快报的摄影记者随后加入。在接下来的试拍过程中,主创团队边拍摄边摸索,在确定了样片后,明确以“思想性、艺术性、多样性、创新性、教育性”作为创作方针。
主创团队注重吸收经验,在拍摄之初还组织专业培训,邀请广东省摄协主席李洁军和摄影家许喜占、梁力昌、谢墨等为参与拍摄的公安摄影人举办讲座授课。2017年6月初,有多年摄影指导、展览策划和设计出版“实战经验”的摄影家杨大洲应邀前往广州,担任本次活动的艺术总监,全程指导工作。
潘兆辉
,1960年生,现为广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一级警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科技英才、广东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作为全国公安技侦专家,他每天面对的既是日常、也是非常。他主持研究或主要参与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市局、省公安厅、公安部和国家级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技术发明等奖项,因此生成的战斗力,成为犯罪的克星。十七年前,他主持部级《GD5C-TS021》项目攻关,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在那间默默战斗了三十六年、攻克了无数技术难题、创造过无数传奇的斗室里,每艰难地迈出一步,就是中国公安技侦领域向前迈开一大步。
随着拍摄工作的全面展开,主创团队针对英模分布地域细分工作区,分赴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展开拍摄,要求每个主创团队成员都要对自己参与拍摄的英模自主拍摄3个场景以上的照片,确保每位英模都有12幅以上的照片供专家评选。
罗胜标
,1969年生,现为珠海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副大队长,曾获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
珠海曾一个月内发现万余枚不同型号和制式的炸弹,这是远去的战争残留的恐惧。必须迅速拆除,必须与时间赛跑!那些时刻,罗胜标累得站着都能睡着,但他仍瞪圆了双眼,未敢懈怠:因为选择的毫厘之差,就是生死永别;因为百姓平安的托付,是他最后的清醒。在珠海,他是担任主排爆手次数最多的“拼命三郎”,也是根据爆炸材料特征而多次找到破案关键的“拆弹专家”。他常年驻足在别人疏散撤离的危险地带,一次次让死亡的时钟停摆。他就这么,风雷十七载,一笑而过。
车世平全程参与了影展有关工作,不仅高标准地完成了109幅英模肖像中将近三分之一作品的拍摄,还独立完成了全部参展作品的后期制作。每次拍摄前,学美术出身的车世平都要根据英模事迹和拍摄定位绘制草图,并通过与英模接触、聊天的过程细心观察,发现特点,以此为参考,在拍摄中倾力展现英模的精气神。拍摄珠海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二大队排爆组组长罗胜标的“烈火雄心”画面
(见本报1月9日1版)
时,为了拍好这一场景,车世平和同事们专门找到一个打靶场模拟爆炸现场,数次失败、尝试,再失败、再尝试才换来了一张理想的场景肖像,这样精心而又耐心的创作标准贯穿于他的每次拍摄。
田卫
,1957年生,原饶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主任科员,曾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
30年前,车匪路霸横行乡里,劫取财物,甚至杀人越货。田卫和他的巡逻队,在324国道上一路呼啸,为正义发声,仅三年时间的日夜蹲守,抓现行,破要案,将歹徒的嚣张气焰狠狠扑灭。
曾是刑警大队长的他,有一个心结耿耿于怀:跟随他一直往前冲的徒弟,遇害了。他自责于没有教他好好保护自己。最近有消息传来,潜逃了17年的凶手终于缉拿归案。这是他对徒弟迟到的告慰。
苍苍的面容,掩饰不住内心的那抹纯真;常年与歹徒无数次近身搏斗后的累累伤痕,是他铭刻在岁月的青春勋章。
叶正清念念不忘的,是拍摄饶平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主任科员田卫的经历。起初,快要退休的田卫并不太愿意接受拍摄,而是希望摄影组去表现更年轻的公安英模。在聊天的过程中,叶正清了解到田卫的一个心结,17年前跟随他一直往前冲的一位民警遇害了。田卫自责于没有教年轻的战友好好保护自己,最近消息传来,凶手终于被缉拿归案。于是,叶正清提议将拍摄场地转移至烈士的墓前,由此才有了“十七年后告慰英魂”的画面。跟随着主人公的情绪,叶正清也不禁边拍边流泪。7月的饶平格外炎热,可拍摄当天下午突然乌云密布,飘起了少见的细雨,与拍摄环境和画面情绪天然吻合。
容础文在拍摄过程中,结合其他小组经验,逐渐和组员们总结出了一套高效工作方法。为了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拍摄前每人要为每位英模设计两三套拍摄方案。容础文会就各种方案提前协调拍摄所需的场所、背景、道具等。进入拍摄阶段,每位成员执行方案时,其他成员则协助做后勤、布光等工作。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也能在这样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有反思、有提高。
关瑞文是整个拍摄团队中唯一的女性,刚刚退休的她虽然对各种会议、活动的现场摄影经验丰富,但刚开始面对这个新课题时,她并没有明确思路,大家的创意也在逐渐激发她产生新想法。而女性特有的敏感也让她拍摄的英模肖像更显英雄柔情的一面。
傅运中
,1973年生,现为河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江北大队大队长,曾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
从十九岁开始,傅运中就是交警,河源纵横交错的道路,都烙在了他生命的年轮。有一次,有群众向他求助,说是病重孩子急需送往医院救治,但却被车流堵住,焦急万分。他在确认位置后,立即呼叫附近同事,前去用执勤摩托车鸣笛开路。同时,他托指挥中心实时监控,调整沿途信号灯,保证一路畅行。在他有条不紊的指挥下,原本至少10多分钟的路程,仅用了三分钟就抵达医院,分分秒秒的节省,为成功抢救孩子,赢得时间。
他代表一座城市,表达了对一个小小生命的尊重。
这一个个片段只是拍摄过程中的吉光片羽。为了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他们不分昼夜,有时凌晨就要起床准备,捕捉清晨第一缕光线;有时则通宵达旦,还原英模在侦办案件时的现场感受;有时将自己置身于深潭泥浆,只为让图片更加真实。拍摄团队在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用脚步一次次丈量着全省的每片土地,参与拍摄的多位公安摄影人因奔波劳累,体重直线下降。
公安摄影人拍摄公安英模的优势在创作中得以显现,他们更加了解公安的岗位职责,也更加贴近英模的所思所想。此次拍摄对于公安队伍自身文化建设也有着重大意义,通过拍摄实战,广东公安打造出了一支富有实践经验的摄影骨干队伍。
黄金泉
,1958年生,现为博罗县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大队主任科员,曾获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全国模范军转干部等荣誉,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
黄金泉曾参与围捕一涉黑团伙头目,他被从柴房窜出的歹徒用枪砸伤前额,满眼血肉模糊的他,反被歹徒挟持,歹徒边逃边疯狂扫射。对峙中,荷枪实弹的民警已经严阵以待。此时,歹徒叫嚣着:来一辆车让其走,不然一枪打死黄金泉!黄金泉和这个歹徒多有较量,为民除害机会难得,他怕战友心软,忽然高呼:“不要管我,向我开枪!”歹徒果真枪响,黄金泉英勇倒下。一刹那,正义的枪声大作,为队友复仇的子弹,一起射向了残暴的歹徒……
黄金泉向死而生!
主创团队的正式拍摄从2017年6月持续到11月下旬,公安摄影人风雨兼程,不停地拍摄、选片、比照、补拍,平均为每位英模代表拍摄图片达到1500余张,累积照片总量达到17万余张。
面对这样的辛苦付出,杨大洲虽然看在眼里,但并没有放松审阅照片的要求,第一轮拍摄后会淘汰一半的照片。“重拍!”“再来!”他的严苛让摄影组成员叫苦不迭,一面戏谑地叫他“杨世仁”“杨扒皮”,一面又对他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敬佩不已。杨大洲也轮流跟随4个摄影小组奔波于英模拍摄现场进行指导。为了提高各组外出拍摄的效率,他们建立微信群,边拍摄边传图、点评。经过一天拍摄和选图、修图后,杨大洲常和摄影组成员一起评议至凌晨。
沈忠民
,1968年生,现为惠州市公安局惠阳分局淡水派出所教导员,曾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等荣誉,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
曾有特大洪水来袭,一受淹居民楼随时会垮塌,而此时楼顶有老幼、孕妇,多人被困,危在旦夕。但船开不进,别无他途。沈忠民找来救生绳,先将一头固定在附近防盗网上,然后游过肆虐的洪水,拴牢另一头,并沿绳子往返多次,尽管险象环生,但他还是和战友争分夺秒地将人一一救出。
一次抓捕时,疑犯疯狂地用铁棒砸向沈忠民,即使护头的两根手指被砸断,即使钻心的痛,但他还是没让危害群众的作恶者,趁机逃掉。
一次次为百姓挺身而出,他成了百姓口中常念叨的“老沈”。
“读图时代,人们习惯于图片的传播和表达方式,同样也会对大量形式重复的图片产生‘疲劳’。如果没有选择好合适的拍摄方式,往往不能引起观者共鸣和关注。”杨大洲在指导拍摄时始终把作品的传播环节放在心上。
经过多次商议和尝试,主创团队最终决定以情景再现式的环境肖像手法展开拍摄。他解释说,“公安通常所处的办案现场是我们普通人极少经历和看到的,如果在图片中加入这些特殊的环境元素,一定会让照片充满吸引力和冲击力。虽然是通过艺术加工手段模拟再现了一个场景,但照片中的人物形象却是真实的,而观者看到照片的同时也会直观地了解发生了什么。情景再现是当代摄影艺术的手段之一,用来完成这个项目再适合不过。”这样的表现手法的确受到多方好评,影展画册在印刷时,画册小样就吸引了不少艺术界同行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