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囊团达人
你所有的机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无论你和谁结婚,都会后悔 ·  3 天前  
冯唐  ·  什么样的人才是真狠人? ·  2 天前  
青年文摘  ·  她一张嘴,呛死半个内娱 ·  2 天前  
青年文摘  ·  此心安处 ·  2 天前  
冯唐  ·  硬 · 道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囊团达人

为什么优秀的人更喜欢到处浪?

智囊团达人  · 公众号  · 美文  · 2016-12-19 19:08

正文

回复 “智囊” 两个字,获取每日智囊!



(题图来自插画师Marion Fayolle作品)


家是温柔乡,无论你在哪里漂泊,心里都会念着家。但是家却不是一个适合你工作的地方,若你想成长,请你离开家。

——智囊君



文|陆JJ 授权发布


01


大概是2年前,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 尽可能不在家工作


宁愿去咖啡厅、去图书馆、去大学自习室也不待在家里,能离家就离家,能滚多远滚多远。


因为这个,家里人常说我是事儿逼,朋友也觉得这样蛮傻逼的。


“你看看你,出去瞎浪干嘛?待家里不挺好?”


“出去还得花钱!一杯拿铁得三十多块吧?你钱真多!”


“来回还得花车费!你4不4傻!”


“家里不挺好?你看我宅在家不是照样工作?”


我只能说,这种想法都是too young too simple。


为什么我这么不建议你待在家里?

02

家是偷懒成本最低的地方


我赌5毛钱,你在家里一定不会好好工作。


一会儿想吃东西了去冰箱里翻翻,一会儿累了回到床上去躺躺,一会儿无聊了去刷刷手机... ...


还没人管你,多爽。


家看上去最温暖,也最充满诱惑,你可以毫不费力地享受这些诱惑。


正因为偷懒成本低,所以偷懒的可能性将会大幅度提升。


而外部工作环境,将会为你隔离掉大部分诱惑。抱歉,没床给你躺了,没电视机给你看了。


咖啡馆、自习室这些地方,除你之外还有大量陌生人,他们都是学习者。


这种积极的氛围将会带动你更好地学习。


其次,有陌生人环绕在你的周围,这将催生出你更多的兴奋与紧张,亦有利于你的专注。


最后,大量学习者共处一室,彼此之间互为隐性的监督者。恭喜你,你无法为所欲为了。


当你想偷懒时,看着别人都在看书与学习,你那张老脸也挂不住,自然会又回归到工作的状态中。



03

别想在家里学好,正如别想在自习室睡好


每一种环境,都有各自的属性与功能。


家,即私人旅店。本就是休息的地方,不是用来工作或者学习的。


躺在床上,不可能工作好。正如你在自习室里,永远也不可能睡好一样。


当你试图模糊环境的边界与功能时,该环境原本可能带给你的意义与收益也会随之而减少。


比如:你走进图书馆,图书馆作为一种符号,传达给你的潜在信息是——很好,既然来到这里,就请专心地学习吧。


也就是说,环境能够作用于人,给人以暗示,唤起仪式感,从而促进人类进行符合环境特性的行为。人类的行为又成为了环境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促进,建立有益的小型生态圈。




04

人都是社交动物,你也不例外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这是《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


一个人如果只顾自己学,而不与人交换经验与见解,便容易陷入知识狭隘、视野局限的境地。


人,是注定要与人产生连接的。


家作为内部环境,始终是闭塞的、不流通的。


身在外部环境的好处就是,你不得不实时与人交流。


你被逼了!


被逼出舒适区!


被逼去与自己不熟悉的陌生人交流!


这种交流的好处是:信息共享、价值碰撞、巩固固有知识、融合外部知识。

在商务领域,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讨论: 当今世界,沟通成本逐渐变低。即时通讯、电子邮件、视频会议已经如此发达,传统的面对面办公模式是否还有其意义?


Jackie Reses是雅虎全球人力资源总监,他曾经提出“互动”和“体验”是传统办公模式的最大意义,也是在家里的即时通讯所无法带来的。


从组织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面对面的沟通更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理解。因为面对面的方式,更能确保人类积极地投入。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每一个行为动作、手势、表情细节都会暴露在彼此的视野之下,这对于建立理解与合作至关重要。



05

好像在家里你会更忧郁一点


长期待在家里的人,其社会属性也在一点点脱落。


我最深有体会的是,曾经为了准备考研,我连续宅在家一个月没出去过。


朋友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卧槽!你跟个人猿泰山似的!”


其实是这样的,个体一旦疏离社会群体,他的语言能力、行动力、表现力都会全线衰退。


这还只是能力上的衰退,另外还有心理上的消极影响。


我们都体会过,待在家里,人容易陷入负面消极的漩涡。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还采访了10位微信好友,他们最近一条带有负面情绪的朋友圈,都是在家里发出的。


家里盛产孤独。


此外,待在家里更容易迷茫,因为当我们与外部世界失联时,我们便成为了个体意识的囚徒。


我们终日一个人在家待着,越来越看不清自己和自己未来的道路。


山本耀司有句话,说的即是此理: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了解‘自己’。”


也就是说,是其他事物成全了我们。


使我们自己能够成为自己。




最近还发现一件事,很多人在家不快乐,是因为晒不到阳光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洞见  ·  无论你和谁结婚,都会后悔
3 天前
冯唐  ·  什么样的人才是真狠人?
2 天前
青年文摘  ·  她一张嘴,呛死半个内娱
2 天前
青年文摘  ·  此心安处
2 天前
冯唐  ·  硬 · 道理
5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