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津高法  ·  津小法有话说 | ... ·  昨天  
天津高法  ·  津小法有话说 | ... ·  昨天  
环球时报  ·  《哪吒2》,突破130亿! ·  2 天前  
都市报道  ·  急冒烟了!豫A78666车主,全网等你现身! ... ·  3 天前  
都市报道  ·  急冒烟了!豫A78666车主,全网等你现身!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这才是中国文化该有的样子!王潮歌这部新作,让马来西亚人沸腾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7-13 20:15

正文

本文来自我的小伙伴每经影视

微信号:meijingyingshi



(全文5000字,深读约需10分钟)


标志性的白衬衣、黑色牛仔裤,王潮歌在演出结束后小跑到舞台中央,全场2000多人掌声、欢呼声不息。


7月7日是王潮歌的大日子。当晚,由她导演的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马六甲》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市全球首演。 一位年轻的马来西亚观众看完演出后激动地给妈妈打电话:“我一定要带你来看,看我们的根脉故事。”


2013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王潮歌在中马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签约《又见马六甲》。


马六甲,所有地理、历史课本都绕不开的名字,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距离马六甲海峡海岸线100米的地方,一座为《又见马六甲》量身定制的“又见马六甲”剧院静静地伫立。从首演日起,这里将每天上演《又见马六甲》。


观众席旋转,舞台旋转,


“600多年前,郑和带着船队来到马六甲,带来和平与爱,我想这个剧场就像一条时光船,观众来到这里,就搭上了时光之船,跟随着穿梭,向前。”王潮歌说。


1995年,王潮歌在人民大会堂第一次接触舞台剧,作为大型演出创作者的生涯从此开启,如同永远停不下来的时光船,她从未徘徊、停歇或更换航道。


她与张艺谋、樊跃合作的《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等“印象”系列开创实景演出先河之后;她又独立开创《又见平遥》《又见敦煌》《又见五台山》等“又见”系列情景体验剧。


“这个《又见马六甲》之后,我将开始做我的第三个系列,叫‘只有’。”在马六甲首演现场,王潮歌告诉每经影视(微信ID:meijingyingshi)记者,“‘又见’颠覆了‘印象’,‘只有’又将完全抛弃‘又见’的模式。”


她不喜欢“无所谓”“都行”“没关系”的所谓“佛系”人生观,她说自己是反义词“疯系”——不断颠覆,追求极致。


▲王潮歌接受每经影视记者独家专访(图/受访者供图)


《又见马六甲》首演之际,王潮歌接受了每经影视(微信ID:meijingyingshi)记者的独家专访。 (点击文内更多视频,近距离了解王潮歌)


自如文化的重心是创作


《印象国乐》《又见国乐》王潮歌只收了“一元钱导演费”,因为她觉得这是需要去助推的文化公益。


但王潮歌并不认为文化公益是常态, 文化应该形成产业,给市场好作品,再从市场上拿到很好的回报反哺创作,只有这样,文化创意产业才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每经影视:您怎么看作品的盈利性?


王潮歌:我认为盈利是一个作品存续下来的根本,盈利不那么困难,只要作品好。


我的作品里基本上都是良性的,如果营收不好它们就都只能歇着了。即便停演了的《印象海南岛》,因为一场大台风给吹来,把剧场的盖都掀了,灯光、器材,全毁了。台风后由于规划的原因,西海岸要腾开,剧场也就被拆了。当然你说一个导演有没有失手的时候?选址有没有失手的时候?我都赢?我是谁呀?不可能的。


我已经是商业成功率巨高的导演了,中国没有第二,现在也是每天2~3万人在观看我的作品,每天同时在8个不同的地方演出。


每经影视:《印象刘三姐》演出仍然在继续,但实际运营《印象刘三姐》的主体公司却因为重复借债、担保等不当的资本运作,导致负债累累并破产。作为导演,您想不想再回应一下呢?


王潮歌:我觉得那事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戏演着的,票房好着呢。


观众去看一个演出,不是因为背后投资人是谁才去看,观众要看的是作品。 所以对于普通观众来讲,投资人爱玩什么资本游戏就玩去,只要这作品还在成功上演,我作为导演,我的闭环就画完了。后边的人,愿意怎么做资本运作,与我无关。


我只关心演员按时上场,灯光准确打出来,音乐按时响起,观众满场到达。所以我觉得参与这样的讨论,本身又中了资本游戏的圈套,对于观众来说不需要讨论,大家只认作品。



▲点击观看——王潮歌:《印象•刘三姐》运营公司破产和我无关(NBD视频)


每经影视:您现在是自如文化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这家公司不去做融资或者上市等资本运作方面的考虑?


王潮歌:我现在每天就特别简单,就是创作。我唯一有兴趣做的事就是创作。我用我自己的作品,来支持这家公司的良性发展。


“又见”系列即将封山

“只有”系列要建幻城


艺术和市场双丰收的创意问世后,随之而来的是许多跟风之作,王潮歌对此的态度竟是“乐见”。


每经影视:这三个系列一路演化,怎样做才能不落入自己熟悉的那种套路?您每做一个系列,就有跟风、模仿,您怎么看?


王潮歌:超越人家不容易,超越自己就更难。 我对自己的每一出戏,都要求创新,每分每秒都必须是颠覆性的。


做《印象刘三姐》时,我们第一次把大剧场和舞台放在山水之间,第一次把劳动者、月亮、风、当成我们的演员,这是对以往戏剧形态的推翻。很多人看到印象系列实景演出火了,觉得这个好,我也做一个,全国有多少模仿的?我也不知道,据说很多。


▲《印象刘三姐》系列(图/受访者供图)


我一看有人跟风,心下窃喜,我说行,兄弟们,都跟上吧,挺好的。 我没想到印象系列实景演出会打出这么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个产业的未来不是我一个人打下的 ,而是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的跟着打,它给观众提供了享受文化的机会,让文化市场变成真正的产业,变成大家都愿意去关注和投入的产业,我觉得这超过了自己的愿望。


到了“又见系列”,突然间又是一个诋毁性的翻覆,不是简单地回归剧场,而是把观众席和表演方式都做了巨大的颠覆,大家在不同的场景中,体验不同的穿越和故事。又有好多人去学习了,也去搭建这样的东西,甚至套用“又见”的平台,我也挺高兴的,我说大家都跟上来,你们都跟上来了吧?好,我不玩了,《又见马六甲》是我“又见系列”的封山之作。


▲《又见马六甲》首演现场剧照(图/受访者供图)


我现在新做的“只有”系列有一个新的宏图大愿,看我有没有这样的运气和才华来完成与实现。我想把演出的外延扩大,扩大,再扩大。


我不愿意去对标迪士尼或者环球影城,我想用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建立我们的幻城。


它是一个戏剧幻城,是一个剧场的聚落群。也就是说,你走进来,并不可能一天全看完。你进入这个剧场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进入这个幻城,这里不用有多少速度的过山车、高科技的VR体验,不要那些。我们还是用传统的、带有浓度的故事,用戏剧本体让幻城成立。


每经影视:现在“只有”系列开发到什么程度了?


王潮歌:“只有峨眉山”“只有河南”“只有红楼梦”,这三个“只有”,正同步进行。这个项目,没有对标。


“不交换 是座右铭

时时拿来警醒自己


王潮歌曾在一期节目中谈到,对她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浮士德》。其实这本书是讲一个人如何面对自己的欲望,一个人为了满足欲望跟魔鬼作交换的过程。 当今社会诱惑无处不在,什么东西能交换,什么东西不能交换,这个边界特别难找。



▲点击视频观看——王潮歌:艺术创作是我活下去的理由,不愿用此交换资本运作(NBD视频)


每经影视:您觉得自己哪怕走到最后一步,什么东西是坚决不能拿来交换的?


王潮歌: 我基本上都不想交换,我觉得“不交换”这三个字可以成为我的座右铭,拿它来警醒自己。


很多时候,有人也在提示我可以给人挂名,做监制、指导,用这种方式拿好多钱。但现在,我一个都没这样做。我不想做这样的交换。


我都这么大年纪了(笑),还保持在一线工作。我会亲力亲为地写剧本、构思、处理台词、设计演员动作。因为我认为观众买的是王潮歌的作品,所以就应该是王潮歌的作品。


我不认为艺术创作是一个职业,它是我的信仰,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是我在这个世上活下去的理由 。如果你现在跟我说给我几百亿元或者更多,换我从此以后不能拍戏了,我就说滚。但如果说你这个作品,能换来对创作的极限挑战,换来给更多人和行业带去好处,我就说哪怕只给一元钱,干。


▲在现场凡事亲力亲为的王潮歌(图/受访者供图)


每经影视:如果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社会绝不会问他“如何处理工作跟家庭”这样的问题,但对职业女性来说,就一定会这样问。


王潮歌:我反感极了。我初期的合伙作伴,一个叫樊跃,是男的,另一个张艺谋,也是男的,我们三个合作的时候,有的人就议论了,这两个男的为什么和一个女的合作呢?我说这当然是因为我杰出的专业能力,要不然你们还以为是什么! 虽然是女性,但在合作过程中我从不偷懒,我的工作量大过所有人,我的贡献致使我的两个合作伙伴要尊敬我,不能小视我。


每经影视:会不会担心这种对工作的亢奋感会削减?


王潮歌:担心,那就说明艺术生涯截止了。


我每天都在这种焦虑之中,焦虑江郎才尽,焦虑我再也没有办法创造出一个新奇的主意。事实证明,焦虑是对的,因为我经常出一臭招,不对,再想一个,又不对,还得再想,每天都这样。


我对自己保有好奇心,我也不知道未来王潮歌是什么样的,也许又弄出一个前所未有、震撼世界的,也许狗屎一摊,我也不知道。


唯一初衷是为观众

否则为何还要继续


正值毕业季,王潮歌作为“大师姐”回到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对毕业生们说, 不要“佛系”,不要那种“无所谓、都行”的价值观,要过极致追求的“疯系”人生。


每经影视:怎么理解这种“佛系”和“疯系”?


王潮歌:我觉得“佛系”这种说法首先是对佛学精神的一种误读,佛不是明哲保身、退避三舍,佛是牺牲、奉献,救他人于水火之中,渡人间苦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其次,这种一辈子待在舒适区去过那种所谓“小确幸”的生活,这种价值观如果放在一个人身上,那是你选择生活的自由,我无权评价。但如果是一个民族或一代人都这样,那太危险了,民族的活力就没有了,没有激情、没有追求、没有执着,那种疯劲儿没有了,我们就没可能看到那种改变世界的伟大。


另外,没有天上掉馅儿饼的可能性。你想追求什么,就要不遗余力,什么舒适感、计算得失,更不讲究。一天干不成就两天,两天干不成就10年,10年不成就20年,你总会有收获,而这个获得往大了说,你为其他人做了贡献,往小了说你对自己很满意,这辈子没有白活。


我认为一个人应该有精神境界,活着不仅仅是为了盆盆碗碗坛坛罐罐,讲究着精致的小日子,讲究自己的孩子、老公,讲究自己在单位的那点小钱,指望买个房,放个假,旅个游。这样的日子,我不认为值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