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企业家杂志
多年来持续关注企业家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打造最快捷高效的商业资讯交互平台,实现您的商业梦想与精神追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企业家杂志  ·  杨植麟还没有解开月之暗面的局 ·  5 天前  
HR成长社  ·  员工礼仪培训.ppt ·  6 天前  
HR圈内招聘网  ·  女学生找工作被HR夸漂亮表示想认识,公司回应 ·  6 天前  
HR成长社  ·  2024年终绩效考核表.xls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企业家杂志

C轮融资3.8亿,这家人工智能公司创始人说:我们很贵,别人买不起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5-18 12:57

正文

麻省理工“学霸”变身人工智能领域创业者,在他看来,有人创业可能天天想着被收购,但他第一天就知道自己的公司很贵,别人买不起。

/

采访 | 《中国企业家》记者李亚婷    文| 王雷生 李亚婷    编辑|马吉英


面对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被资本追捧的盛况,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一度惊呼:“人脸识别领域有4个独角兽,太夸张了!”

 

但资本跟人工智能的“蜜月期”仍未结束。就在商汤科技宣布获得60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后不到一个月,2017年5月15日,依图科技宣布得到高瓴资本领投,云锋基金、红杉资本、高榕资本以及真格基金等跟投的3.8亿元C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行业的推进。

 

与知名度颇高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公司相比,2012年成立的依图科技称得上低调。有人曾建议依图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珑加强宣传,但他觉得使公司“全民皆知不一定有意义”。

 

朱珑的教育背景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学霸”,他曾经在MIT人工智能实验室攻读博士后,这也是打动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的原因之一。2012年,他拉上高中同学、当时阿里云技术总监林晨曦一起创办了依图科技,现在依图科技在安防和金融领域,包括车牌识别、人脸识别及智慧城市等已落地应用。

 

人工智能的热潮让朱珑颇为感慨,五年前,他在美国的同事90%转行,“只做AI都活不下去”。现在,依图科技成立五年,朱珑称公司还在扎马步,“先扎十年再说”。

 

在这一轮融资消息宣布的两个月前,朱珑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独家专访。以下为专访内容整理:



创业,用商业手段实现科学理想


2012年,我在美国读完博士和博士后回国创业,之前等了林晨曦一段时间,他是我高中同学,当时在阿里巴巴(担任阿里云技术总监)。

 

我们当时想了多种方式,一种在学校做(创业),一种是在大公司下面做一个部门,一种是我们自己出来做。

 

在学校做我觉得速度太慢了,或者我功力不够, 3、5年有所建树太难。在公司也做不了,当时人工智能不火,没有一家公司的核心是属于AI。2010、2011年中国的人工智能根本没有成为一个词汇,美国也是2012年之后才开始,当时我在美国的同事90%要转行,只做AI都活不下去。

 

我们参考了很多种方式,如果这些事情在其他场合能做,我不介意不创业,比较完所有方式后我们觉得必须得出来做。

 

我们一开始就做业务的拓展,我和晨曦都去跑客户。业务各个方向我们都想过:车子、人脸、文字,再近一点就是人身上的东西,比如拍一下找衣服,跟人贴的非常近的,逻辑上很容易成立。

 

这些方向我们在脑子里都尝试了。苏州市公安局的项目当时一跑就中了,运气比较好。我当时就跟人家说,我说能做就一定能做得出来。我现在肯定什么都没有,你把你需要的东西告诉我,我不能做,中国就没有人能做了。公安是有刚需,更顺其自然发生。我做什么是由公安来决定,不是我有一个技术去卖给他,是我跟他聊出来的,不是自己硬想出来的。实际上当时我们没有技术积累,人脸识别我这辈子在创业之前也没碰过,我没有学过那个招式。好比是一个理论科学家和应用科学家,这是两个领域,跨度非常大。

 

我们刚开始做车脸识别,看车脸识别出是宝马还是奔驰。这在过去没人做。或许也有人做了,识别率只有百分之十几二十几,我们把它推到90%。后来车脸和人脸同时做,我们知道人脸识别比较值钱。

 

用商业的手段能够解决并且实现我做科学的理想,赚钱对创业来说非常重要,这是道德问题,你选择了商业就选择了承诺,遵守这个游戏规则。不是我喜欢赚钱,而是这个职业特点是这样。

 

以前在学校里我可以很放肆的做科学,那个时候做梦都在做科学,或者说只有在做梦的时候才做科学,白天是酝酿。但创业是要克制地做科学。

 

(AI创业中)技术重要性最多只占1/3。其他还有技术的前瞻性以及技术跟业务的结合,这几个能力很重要。我跟晨曦最重要就是沟通商业上的2/3的事情。

 

科学和技术不是一回事,科学最重要是有创新性、探索性。很多人是把现有的基础做好了,那不是科学,比如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做到95%,这不叫科学,这叫技术好。

 


用建模的方式理解企业


我博士研究的课题是通过建模来刻画这个世界。而企业怎么组织,怎么管理,这个模型也是有相似性的,这是我现在的主题。

 

做了10年的研发,对管理企业非常有影响,让我更有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事物都是有客观规律的。比如有两类公司,微软是金字塔结构,谷歌很早之前是平的结构。这在数学上可以分析,这两个结构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组织方式。

 

平的结构,要特别出色或者特别聪明的人。平有什么好处呢?三下五除二,信息传递非常高效。但是有一个极强的前提,就是招聘的质量要非常非常高,这很难。这种组织结构一定会成功吗?也不好说,原因是这种人可能没那么多。

 

像金字塔结构,可以找的稍微差一点,但是这样招进来的量就会很大,市场容量和供给就会非常强。这个结构要一层层上去,信息和决策的链条就特别长。这是企业或者组织极端的两种形态。两种选择,没有谁对谁错。不是哪个更优秀,更容易成功,都有一个平衡的结果。

 

我们偏向于扁平化,因为越迟金字塔化,公司越优秀,效率就高。公司现在上海交大、清华、浙大刚毕业年轻人会稍微多一点,创业上这样比较危险,这也是我们团队比较特殊的地方,我们的能力在于可以把年轻人培养起来。

 

我们当然也要寻求别人的帮助。创业最难的地方就在于节奏,不是你不愿意,而是还没寻求帮助的时候,你不知道问题有多严重,对于创业者这是难点。比如很多人说过去公司宣传做的不够,但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不够,我没法判断我是否做错了,做得好还是不好。

 


准备长跑,十年后见


2012年以依图为代表开创了中国创业的新篇章。先有科技创业,后面才有人工智能,高技术的创业形态才慢慢建立起来。2012年之前,海归创业没人理,2012年以徐小平投资我们为代表,无论是定价、支持力度,还是宣传上认可了它的存在。

 

今天来看我们当时比较幸运,创业很难赶上一个潮流。今天再出来,难度会大大增加,因为时机问题。创业要非常大的运气,碰到一个贵人。(资本市场看好、碰到风口)可能只是小运气。

 

现在我们每次融资时钱很多,但跟你聊得来的不多。我更看重跟谁聊得来,喜欢我这个人,不要只看中我赚钱的能力。AI泡沫就算破灭,也不会对我们有很大影响,因为钱只会集中到优秀的人手上。

 

现在我们涉足医疗领域,目前在接触三甲医院的客户,他们非常感兴趣,也是他们的刚需。别人很容易给我们贴上标签,人脸识别、图象识别,医疗恰恰不是图象识别,而是语义理解、病例。

 

对于创业我没有明确的预期。创业最大的特点在于不确定性,不像爬山那么有计划性,一个小时爬到1千米,2个小时爬到5千米。这个不可确定在于你都不知道山有多高,不知道有多危险,也不知道准备好了没有。

 

有人创业可能天天想着被收购,我们第一天就知道我们很贵,别人买不起。我们第一天就准备长跑,没有想短期的事情。长跑的意思是说,我做这个企业,就是10年后见。



来做个小调查,轻松一下吧~




2017(第十七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将于6月24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点击图片可直接报名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