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节后综合征”的定义、表现及如何缓解,包括调整作息、预留缓冲期、适度运动、保证睡眠、清淡饮食、积极心理暗示等,还提供了一些保持好状态的小贴士。文章旨在帮助读者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工作状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一种状态的戏称,指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学习或工作的紧张状态时,生理和心理平衡被打破,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观点2: 如何缓解“节后综合征”
1. 给自己一个缓冲期,逐步增加学习强度;2. 适度进行体育活动,调整情绪状态;3. 保证睡眠,调整生物钟;4. 清淡饮食,调整饮食习惯;5. 积极的心理暗示,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
关键观点3: 保持好状态的小贴士
包括调整作息、拒绝内耗、立即行动、管理形象、专注当下、整理情绪、广泛阅读、自主独立、内心坚韧等,以帮助读者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工作状态。
正文
经过一个假期的各种happy
新学期悄然而至
开学之际
你是否发现自己总是感到疲倦、昏昏欲睡
甚至胃口欠佳、难以集中精神
学习工作
有不正常肌肉酸痛或心跳太快
并时常感到焦虑、
空虚或容易发怒?
如果有以上症状的话
小心
可能是“节后综合征”的症状哦
“节后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一种状态的戏称,指的是人们由假期的
放松状态
突然进入学习工作的
紧张状态
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生理平衡的打破比较直观。
春节假期中,我们参加各种聚餐,难免暴饮暴食;我们不用早八上课,可以自由的熬夜刷剧、玩游戏,一觉睡到大中午。而开学之后,我们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自己的肠胃,其间很可能腹泻、食欲不振;我们必须强迫自己早睡早起,因此出现晚上失眠、早上睡不醒、白天精神不振等现象。
心理平衡的打破,则更值得我们思考。
可以说,“节后综合征”主要是指情绪问题,从假期回到学习工作,不仅是从闲适回到紧张忙碌,更是从“自由”回到“不自由”。一些人会由此产生厌倦、提不起精神、效率低下甚至焦虑、神经衰弱等表现。
从
“假期模式”
平稳过渡到
“学习工作模式”
,这中间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出现
难过、烦躁
等情绪,这些都是
正常
的心理反应。
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些情绪,我们需要在开学之初预留一段缓冲的
“过渡期”
,帮助自己接纳在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身心不适。在学习方面,我们可以逐步增加学习强度,遵循
劳逸结合
的原则,从而慢慢地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
学会自我调节,适度进行体育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帮助自己尽快恢复到原有的生活状态。
我们可以每天运动一次,如慢跑、球类运动等,每次
持续20~30分钟。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唤醒身体肌肉,调节情绪状态,减轻精神疲劳,提高专注力和睡眠质量,激活身体能量。
调整生物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逐步改变,从每天
提前15~30分
钟
入睡和起床开始尝试,让作息更加规律,慢慢恢复到
早睡早起
的学习工作状态。
睡前1小时,我们可以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不看容易引起兴奋的电子游戏或短视频,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
如果还是入睡困难,不妨试试热水洗脚、轻按头部、适度散步、欣赏音乐等方式调整。
假期吃了太多高能量食物,加重了肠胃的消化负担。回到学校后,我们需要给肠胃一个缓冲的时间,逐步调整为健康的饮食习惯。
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确保摄入足够的谷薯类、蔬菜水果等营养素,以保持身体的
营养均衡
。避免继续无节制地摄入过油、过甜的食物。同时,我们还要注重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身心放松,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回到学校后仍然沉浸在休闲的惯性中,难以迅速调整到正常的学习工作状态。这个过程中,会容易出现
情绪的波动。
我们要学会
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
,认识到出现烦躁和难过的情绪是正常的现象,接纳
最真实的自己。
尝试和自己相处一会,学会和自己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以激发正面的情绪,帮助我们
精力恢复和情绪提升。
当面对学业工作中堆积如山的任务时,我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甚至觉得有些无从下手。为了更有效地应对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制定一个任务清单,按照
紧急程度和重要性
进行排序。从简单的任务开始,逐步进入学习工作状态,让自己慢慢适应节奏,提高效率,减轻焦虑感。
调整作息:
合理规划,确保学习工作与休息的平衡;
拒绝内耗:
轻装上阵,方能行稳致远;
立即行动
:
勿让想法成为空谈,行动起来方
见成效;
管理形象:
着装得体,形象佳则状态佳;
专注当下:
全神贯注,让每一天都充满意义;
整理情绪:
保持积极心态,乐观面对生活;
广泛阅读:
拓宽知识面,从书中汲取力量;
自主独立:
减少依赖,自我成长方为长久之计;
内心坚韧
:
悦纳自我,从容不迫地展现 真我风采。
新学期,新气象,新航程!
愿大家在新的学期
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学习工作与生活节奏
尽情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
责任编辑:柴雪莹
图文:SMU心理健康
排版:魏丽萍
校对:孙梦欣
审核:张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