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严肃八卦
擦亮眼睛谨防山寨,正版的严肃八卦没有认证,不信请到@萝贝贝 的微博扫置顶二维码。||严肃一点,我们在八卦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犀牛娱乐  ·  当短视频成为音乐产业必选项 | 年末观察 ·  14 小时前  
犀牛娱乐  ·  剧集宣发2024:多点齐发,共创生态 ·  3 天前  
煮娱星球  ·  无语,这也太抓马了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严肃八卦

“清流”综艺的样子:没有网络语言,没有花式字幕,只有以文会友

严肃八卦  · 公众号  · 娱乐  · 2017-02-08 21:48

正文

【严肃八卦(微信号yansubagua)禁止未经许可转载,转载及合作请询@萝贝贝,或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ps当然欢迎你们把原文转发到朋友圈


过年期间就有读者推荐我们安利《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这档节目,是央视出品,从大年初二开始日播。


但是在网络和年轻人当中也有很大反响,昨晚收官,收视率同时段第一了,超过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抠图却收视数据很好的《孤芳不自赏》。


作为一个综艺节目,评分也有8.5,口碑算是不错了。


节目其实很简单,就是各种方式来比选手的古诗词储备量,把填空题选择题和“飞花令”等等都搬到电视上来展现,再配上《百家讲坛》几位受欢迎老师的讲解。


《诗词大会》不可避免地有些央视风格主旋律鸡汤和煽情,但确实展示出了古代诗歌之美和一种古典雅致的“清流”感。


先看舞美。


春节期间的节目,遍地都是大红大紫的各台春晚,主打热闹喜庆。


《诗词大会》的画风就显得很清新养眼。


这种舞台才是你要的中国风对不对?


参赛选手都是古诗词爱好者,衣着打扮的风格也都很不一样。

有穿汉服的



少数民族妹子就穿自己民族的服饰,啊,也好美


比较特别的是北大女博士陈更,穿的是民国女学生的蓝黑袄裙。


再说背景音乐。


传统文化的因子在这档节目中“润物细无声”地感染着观众,《诗词大会》节目用的古风背景音乐,都很雅致,有网友主动整理出了歌单,而且还不止一两个网友在做,说明这个节目使用的背景音乐也是触动一部分人审美感受的。


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个综艺节目的话语体系,既不是官话套话连篇,也不是直白粗暴的网络流行语联播;没有夸张的字幕强行解读,没有打乱观众注意力的重点镜头播放;大家都知书达理、斯文儒雅地以文会友,真的是太舒服了。



——————————


最能体现节目风格的就是董卿啦。


这个主持了13年春晚的央视超级熟脸,从来没有像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这么可爱。这个节目完全发掘出了董卿最美的一面。


只要看过几期节目,就会感知到,董卿的诗词和文化积累,跟选手和嘉宾比,也不逊色。

她背诗的反应很快,康震老师讲评的时候信口说到薛宝钗的:“好风凭借力”,董卿就接:“送我上青云。”


还会吟诗,曾即兴用上海话来朗诵《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实力示范啥叫吴侬软语,特别苏!


原诗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我们截取了一段语音↓


董卿对诗史也有不浅的了解,能对大部分诗人生平和作品风格都说上几句,比如在一个柳永相关题目答完后质疑,选项是否过于简单:

总之呢,董卿成功引起了各种学者的注意。

一个国防大学的教授说她文学修养令人赞叹↓

一个台湾东吴大学的副教授忍不住发微博问:“董卿是真的这么厉害,还是节目组帮她准备的?”

然后就有第二季的百人团选手盛梦珂发微博说,董卿没有提词器,“所有和点评嘉宾、选手、百人团的诗词互动全部都是张口即来”。


而且董卿的文化功底并不是局限于古诗词,还有过各种旁征博引↓

引用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话来称赞一个在支援阿塞拜疆设计铁路的女工程师:“如果我的身躯能够匍匐成华夏大地的一根铁轨,那对于我坎坷的人生来说,也是莫大的幸事。”


有感而发想要送几句诗给一位做父亲参赛选手,张口就是叶赛宁的《我记得》:

“当时的我是何等的温柔, 

把花瓣撒落到你的发间。
当你离开, 

我的心不会变凉, 
想起你, 

像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还用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来鼓励一位选手的盲人父亲:“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双眼,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不过一查资料就能发现,董卿可能真的是个学霸,父母都是复旦大学的,董卿小学读了四年就跳级了。


事业低潮的时候,她就在家读《红楼梦》和宋词,考研考去华师大读古典文学了。


不管怎样,能对面对不同选手的人生境遇有感而发再旁征博引,也是需要一颗诗心的,所以有女选手夸董卿:“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色,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您美得清新隽永。”


然后被夸的董卿害羞惹⁄(⁄ ⁄•⁄ω⁄•⁄ ⁄)⁄


相比晚会主持人那种浓烈艳丽,更喜欢董卿在《诗词大会》里的知性温婉。


她穿纯色职业套装就是那种以柔克刚的高智商范儿。


选手输了之后借诗咏志,她在边上也笑得很温柔。


——————

当然,节目最大的看点还是诗词,其中让观众最high的环节是“飞花令”。


简单来讲就是两个选手轮流背诵含有同一个关键字的诗词,直到对方背不出了,就算你赢。


《诗词大会》最大的八卦和黑马都诞生在这一环节。


八卦是引发争议的选手张淼淼,她背诗很厉害,但是被认为在“飞花令”中表现得很没风度。


第三期飞花令打断王婷婷:“(这句诗)我说过了。”她的眼神被电视镜头放大,观众会觉得她很有攻击性。


王婷婷就此止步比赛,张淼淼的面部表情,也看着不太善意。


第九期张淼淼还是百人团答题第一名,又玩飞花令去了。直接略过要和自己比飞花令的选手姜闻页,对擂主喊话说:“在擂台等我。”


董卿和康震说她风风火火,喜怒都写在脸上,都不把姜闻页放在眼里。


玩飞花令时,张淼淼再次打断背诗重复的对手。


惜败的姜闻页表现得反而更有风度和情怀。


她用一句诗来告别:“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示自己热爱诗词的心不需要用胜负来明鉴。


郦波老师也是耿直,显然更欣赏输了姿态好看的姜闻页,当着张淼淼的面对姜闻页说:”你是真正的赢家。”


之后郦波又发微博夸了姜闻页,说:“我们的善良,也有锋芒。”


评论里针对张淼淼的意思更明显了。


张淼淼是胜负心太重,在一档大家都斯斯文文的古诗词节目里,她的不得体的细节似乎就更突出,微博被骂了一万多条……


“飞花令”也让黑马武亦姝一战成名。她是昨晚诞生的第二季冠军,前几天她曾因为飞花令玩得厉害上过微博热搜。


武亦姝是个才十六岁的小姑娘,上台攻擂好多期,只穿过两套素色汉服,心思单纯的小学霸。


她对阵北大女博士生陈更时攻擂成功,当时陈更说了这么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陈更这样尊重对手、不吝赞美,让观众更喜欢了,胜负哪有那么重要?)


到了决赛环节,武亦姝更是四个攻擂选手中唯一答满九道题的,还创下整季最高分317分。


她玩飞花令没有输过,和陈思婷对决的这次很精彩↓


关键字是“月”。


武亦姝也遇到过背到重复诗句的问题,但她能力挽狂澜。

第二次背到“明月几时有”被董卿提醒:“说过了”。


结果她没有任何停顿和情绪波动,马上另说了一句《诗经》里的,还一口气带了四个“月”。


看教授们惊喜的表情↓现场观众欢呼声好大,莫名的有点燃!


第二次就是昨晚决赛,飞花令对战王子龙,武亦姝先说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又互相说了好多句之后王子龙也背到这句,一下子就慌了


于是败下阵来。


但你们看过飞花令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第一季的四期擂主李子琳曾试着挑战了一下原始玩法,连续背出七句第一个字带“花”的诗句。


她轻松背出来了


董卿又补充说,其实最正宗的玩法是第一句第一个字、第二句第二个字……第七句第七个字为“花”,但是怕太难为李子琳。


结果李子琳说没问题啊……又完成了。


看来这个节目目前的赛制,完全无法激发选手的全部功力呢


有些网友质疑过,《诗词大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比的也只是“背诵”,算不得多么有底蕴。


但这档节目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恰恰是因为大家都记得些诗词,电视竞赛的形式激发了普通人的童年记忆和参与热情。


而且,诗词耳熟能详,难度反而可能更高。


举例来说,《诗词大会》和另一档诗词节目《中华好诗词》有个相似的环节,都要求选手从一堆字里找出一句诗,《好诗词》给25个字,难度较大↓


《诗词大会》则是12选7或者9选5,但是侧重给出迷惑选项。


看这一题,虽然考的是“润物细无声”这种耳熟能详的句子,百人答题团里也会有16个人答错。


关于“这么简单也能错”的质疑,《诗词大会》的蒙曼老师接受澎湃的采访就表示,难易相成啊,题目看上去越是简单,越是复杂,而这样的设计,反而体现了古诗词之美,因为常见的意向可以幻化出无数个句子。


澎湃新闻百人团的名单现在已经出炉,虽说来自各行各业,但是基本上都和诗词有很深的渊源,你觉得为什么会败在类似“举杯邀明月”这样对大家来说都很简单的句子上?


蒙曼哈哈,那个就是陷阱了,为的就是让节目更好看。当时有一个石家庄的老师,他说,你知道的越多,越有可能掉进去,为什么呢?你知道很多,一旦你看见一两个字的时候,无数首诗已经涌现在脑子里了,然后你就觉得这个也像那个也像,这又符合中国诗词的一个很重要的意向,中国的每一首诗词,背后都能幻化出无数首诗词比方说鹧鸪,很多诗里都会用到。


比如这个“牧童遥指杏花村”,一不留神就会选成“水村山郭酒旗风”,填错再改也没时间。


而往往是最简单的诗句,足够解读出很好的意义,让人爱上诗词。


大家都学过的古诗词,在电视里被“看似简单又容易错”的题目唤醒了记忆,嘉宾的点评也会让人重新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小时候死记硬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像中学课文里选过李清照的《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康老师说,这是李清照十六岁写出来的词,“后苏门四学士”之一李格非的女儿,大家闺秀,又是才女,但这个十六岁的女孩居然在划船玩耍,一下子就有画面感了。


又说到现在,十六岁的女孩可能就是武亦姝这样,读高中,应试教育,但是大家也应该“沉浸诗词当中,跳出诗词之外,体会人生的快乐”


最后再表白一下嘉宾老师们都很可爱。


郦波老师特别耿直大家也看出来了;上图的康震老师是讲解深入浅出还很幽默可爱的一个教授,还有绘画技能,化简笔画给选手看图答题,而且先不画关键信息点,把大神彭敏给坑了😂


——————————


在电视上比赛常识这种节目形式,隔一段时间就会火一次。小时候风靡一时的青歌赛,最带收视率的是文化艺术常识问答,大人小孩都爱看看有什么题目选什么答案,歌手们错在哪里,专家怎么讲解(吐槽专家的讲解也是一大乐趣)。后来《开心辞典》之类的节目也是类似的效应。


当然可以说,电视节目里这样一带而过的诗词和讲解都是简单快速的,刻薄的人还会说这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快餐。


但常识的奇妙之处不就在于:从小就知道,却时时有用、终身受用。你年幼时硬着头皮背诵过的句子,以现在心境来体会,感受又完全不同了。看电视能得到这种感受,也是很难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