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名研究生来说,科研方面的训练并不陌生,学术研究方面的能力和表现,是衡量一个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渐渐成为了众多高校选拔推荐免试研究生、导师挑选心仪学生的重要参考要素之一。
但是,问题在于,本科阶段的我们没能接触太多有关科研方面的训练,但在每年的推免选拔活动中,
有些院校却是十分看重学员的科研成果。因此我们需要利用本科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去争取更多的科研机会,为保研筑梦之旅扬帆助力。
毋庸置疑,决定推免成功的影响因素很多,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专业成绩和排名,科研表现只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
不同高校对申请者科研方面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共同之处在于,本科阶段就已经在科研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无疑会是导师们的“宠儿”,为最后的保研成功提前加分。
本文旨在为广大同学提供有关本科阶段科研训练的相关内容,旨在解答大家对科研训练的困惑。需要提前说明的是,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科研之路不会一蹴而就,科研“大牛”更不会一日速成,
本篇文章只是为同学们打开一盏科研探索中的探路灯,未知的前方,还需要你们自己去闯荡。
(一)导师看重科研经历
无论你是参加推免夏令营,还是九月份的正式推免,简历筛选是必经的考验。而简历的筛选者,大多都是该高校学院里的导师们,说到底,在某种程度上,导师们也是在“物色”学员呢!
那导师都看重些什么呢?虽然成绩排名很重要,但除此之外,本科阶段的科研成果,也是导师们特别关注的。
老师看重科研经历,主要是因为研究生阶段主要是以从事科研工作为主,需要拥有提出问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阶段有相关科研经历必定会对未来的研究生生活起到一定的帮助。
老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参加科研活动的体会,可以考察一个学生对待科研的态度,和是否适合从事自己的研究方向,这点对于有意向申请直博的学生更为重要。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大体了解学生对专业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因此如果你在本科阶段就有了一份漂亮的科研成绩,在推免申请中无疑是很好的一个亮点。
(二)有利于获取本校推免资格
科研成果亮眼不仅能为你敲响心仪高校的大门,还能为你更加轻松地赢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尤其在保研资格并不多的高校,本校名额的竞争有时候比夏令营、九月份正式推免来得更加激烈。
此外,在很多高校的保研资格选拔条件,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情况下,对于某些获得过科技创新方面较高奖项的学生,会有一定的特殊政策。
因此多做科研训练无疑会是双赢,本校推免资格也妥妥的。
下面是国内某高校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选拔工作的一些相关政策,以此为例,来了解一下科研成果在获取本校推免资格中的益处:
(三)有利于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不会在一朝一夕中速成,因此本科期间的科研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大家能够在本科阶段,参与一定的学术训练,就会发现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篇不错的论文或者积
极参与一些科研竞赛之后,你的科研素养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与此同时,也为自己的保研增加了一份有力的保障
。
在不断从事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信息搜索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快速阅读能力、论文写作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为我们的保研之路扬帆助力, 还能在日后的研究学习抑或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
众所周知,大学老师在教学之外的重要任务就是科研,所以跟随老师的项目做科研,是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学院的网站上公布的老师简历上了解各个老师在研或者已经结题的项目,知道不同老师的研究方向
,最重要的是,一般还能从官网中得到老师的邮箱联系方式。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对老师的项目感兴趣,以及能不能“胜任”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最为重要的和老师取得联系的过程了。首先,我们要大胆向其表达想要参与项目的愿望,
不要一味地担心会收到老师的拒绝,无论最后成功与否,我们都要勇于尝试,乐于挑战。
实际上,老师还是很喜欢成绩优异又热心的同学参与到他的项目中来的,尤其是在老师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如果能有同学来帮他“打打下手”,做做查找数据、文献的工作是最好不过的了。
在首次和老师联系中建议尽量使用电子邮件,以便我们通过详细的文字说明我们的想法,有错误也能及时修正,更不必担心有打电话后对方有事不便接听的尴尬。
如果联系的老师是自己的任课老师,亦或本科制的导师,那么在课后或者去导师办公室,当面与老师进行沟通也不失为一种简单直接高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要有勇气去争取参与老师项目的机会,一旦老师接纳就会从中获取到很多有用的科研经验,对于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
(二)参与本校的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项目
目前很多高校都实施了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项目。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的目的旨在:
创新基金的资助原则为“理实结合,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注重实效”,资助办法为“自主申请,公平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
简单来说,也就是指导教师利用科研项目的资源,通过培训学生查阅文献、翻译资料、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等工作,让学生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中逐步提升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
其实,科研能力训练就是学校有组织地选择吸收优秀的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而不必我们自己去寻找老师了。
不同学校在申请程序方面大同小异。一般是先公布老师项目的课题名称、愿意接收的学生专业、自己的联系方式等,然后再师生双向选择。
有的高校则会由各学院(系)组织推荐申报,由各学院负责组织项目初评,然后每学院向学校推荐规定数量的项目数,最后由学校再进行复审,根据当年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申报推荐名额确定国家级、市级和校级推荐项目名单,学校将对通过立项的项目予以资助,一般人文社科类最高1万元,理工科类最高2万元。
可见,这种学校主导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为我们参与科研提供了方便,也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
所以争取参与到学校的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是大家参与科研的绝好途径。
(三)参与科研竞赛及申请发明专利
除了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和本校自己发展的科研训练项目,我们还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组建自己的学生研究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各种具有学术研究性质、有一定影响力含金量的比赛,是我们自主参与科研项目、再次丰富自己简历的又一良机。
除此之外,申请发明专利虽然小众,但同样能提升我们的科研能力,增加我们保研成功的筹码。
在高校保研资格确定的过程中,专利是很多高校认可的加分项,同时也会为我们的简历和复试增色不少。很多参加比赛的成果或者参加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作品可以用来申请专利。申请专利要经历申请文件的填写与材料撰写、专业申请的受理、缴纳申请费、审批等程序,周期一般较长。
(四)自行申报科研项目——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相对于前面介绍的几种参与科研项目的途径,自行申报科研项目,无疑是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这类项目的典型代表就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该类项目的主要模式就是学生自己组建研究团队,自行联系指导老师,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和发表研究成果等,突出特点就是学生的自主性最强。
从项目开始前的选题、撰写申请书申报课题、到项目执行开展研究、划拨研究经费、中期检查、结题等各个方面都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是一个学生全程参与体验科研活动的机会与平台。
-
覆盖理工/农医/人文/经管/法学等学科
-
推送
最新保研资讯
-
不定期分享
公益保研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