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望京博格投基
绿巨人基金组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望京博格投基

大涨之后的追高

望京博格投基  · 公众号  ·  · 2021-01-17 20:3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喜胖不胖

读完需要

5
分钟

速读仅需 2 分钟

1


我们应该追高吗?

最近,很多前期上涨很高的板块都进行了回调,比如在某宝上有 1000 多万关注的中证招商白酒最近一周回调了 7 个多点,给刚冲进白酒的人们迎头一棒。不仅如此,最近有些明星基金经理和机构也对所管的基金进行了调仓,卖出了部分涨幅比较大的,换仓了一些安全壁垒更高的行业。

最近看到一组数据,感受颇深。

  • 甲骨文公司花了 14 年零两个月 ,股价从 2000 年 3 月份的 38.16 美元重回到 38.25 美元;

  • 微软花了 14 年零 7 个月 ,股价从 1999 年 12 月38.03美元,重回到 38.77 美元;

  • 苹果花了 4 年零 10 个月 ,股价从 2000 年 3 月份 1.11 美元到 2005 年的 1.12 美元;

  • 亚马逊花了 9 年零 10 个月 ,股价从1999年12月 106.69 美元到 2009 年 10 月份的 108.49 美元;

  • 纳指花了 15年零9个月 ,从4704.73点重回4716.16点

看完这组数据只有一个感受,

苹果真是个好公司,高位解套只需要区区四年。

巴菲特说过, 在股票投资过程中,没有比高估一家公司的股票更能减损潜在收益率的了。

价值投资者总是强调好公司或者好赛道,长期一定看好。但这个长期是多久呢?如果短期的泡沫过大,那只能是透支了未来的增长空间。如果一只股票或者一个板块长期不涨,又有多少人能拿得住呢 ?即使是再好公司,如果我们在高位接盘,那中间的摩擦成本(时间、精力,机会成本等)也是一直存在的。 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或者板块是永远持续上涨的。

真正的悲剧大抵如此, 你买了一家业绩非常好的公司,但由于你在他被高估时买入高估,结果你没有赚到任何钱。

  • 记得去年 11 月下旬开始跟博格老师做直播的,弹幕里最经常问的就是,白酒能不能买?医药能不能买?那个时候最流行的话语就是 左手医药,右手白酒;

  • 过了一段时间,弹幕里好像变成了能不能买医药?能不能买新能车? 醉驾齐驱才是最好的赚钱方式

  • 前段时间好像又变成了能不能买军工? 买军工才是真的爱国。

上周银行的崛起,让一部分目光又开始重新注意到了大金融。 我敢说如果下周银行继续大涨,那么弹幕里面来提问的就又会变成能不能买银行了。

某个行业或者公司产生了赚钱效应,才会被人关注。之后因为这个上涨结果,市场上会有一万个赞美的理由,一旦下跌,又会有一万只脚踩上去,把它贬的一文不值。

我记得每次在直播中有人问到博格老师是否应该买入 xx 热门板块的时候,博格老师总是说你要想买就自己买,我没办法给你建议。总之你买了亏钱了不要找我。这口气一听就是被骂多了所以学乖了。

我总是说,你要真想买可以建一个底仓,但千万不要重仓追高,这样跌了还有余地去补,涨了心理也会觉得舒服一些。因为我知道 每一个在弹幕里面提问要不要追热门的人,其实他根本不在意你的回答 ,最终一定会因为看到身边的人买到赚钱或者市场鼓吹的消息而买入,所以他在不同的直播间里穿梭,不断询问,只是想中获取一个买入后的心理安慰。

比如博格老师说,“我是看好未来新能源和军工未来 5~10 年的发展,也许盈利或者业绩有可能会再翻 n 倍,但是现在这个时间段可能相对来说是比较高估的,我只能说我持有很久了,所以我暂时不加仓,但拿得住。”

可这段话在那些弹幕里提问能否追高的人的眼里,似乎只能听到那一句 “未来业绩会涨 n 倍。” 于是 重仓买入,稍有回调,转头骂人

所以每次在直播里我碰到别人问能否追涨某一个板块时候,我都会说,如果你要真想买的话,可以建立一个观察仓或者底仓,因为我不说这句话,他也一定会买入,因为不买不甘心,那不如建议他买入,但同时提醒他千万不要重仓,要预备好回撤 30%甚至 50%的风险,希望这样的回答能让他们的亏损会更小一些吧。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几个月来的学习和实践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的是很难。

人很容易凭借一点皮毛,就误以为自己知道,把“不知”当做“知之”。

博格老师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你要放弃寻求一个结论的逻辑。

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后视镜去思考结果,总想从 A 推理到 B,就像是每一个在弹幕里去询问能不能追高的人一样,如果碰巧这个追高的行为产生了赚钱的结果,那么似乎就是成立了一个正确的结论,比如,白酒永远会长。

凡事如果都能推导出一个结论,那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穷人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所谓的“知之”角度去理解事物,但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都并不知道自己处于“不知”的状态。这真的是太难了。

从一开始懂了一点皮毛,让人我觉得有所收获,到现在又懂了一点皮毛,却让我觉得心情复杂,因为永远那山更比此山高,在投资的世界里,是永远学不完的。 其实真学的多了也未见得投资的多好。

我们普通人要怎么办才好呢?

  • 不要追涨杀跌。 不要等某个行业已经暴涨了再杀进去。 不要拘泥于短时间内一城一池的得失。

  • 机会总是有的, 不要急于一时,要更耐心的等待。

  • 相信专业的人,可以做专业的事。 (这个人可以是你信任的基金经理,也可以是你信任的大V) 且这个趋势,未来会更加确定。

  • 多看一些传记类的经典投资书,心理学,历史哲学的书, 可能比看专业的投资知识的书更靠谱。

3


赌约

最近跟博哥老师打了一个赌。

我想试试一半买行业龙头股票,一半买基金指数,会不会比只买指数基金要好。其实我们谁也不知道这个结果是什么,对我来说,只是我思考过后想尝试的一种做法,哪怕 3 个月后我赢了也不能说这个策略是一定是有效的。

当然,不管谁赢,都希望地产能上涨.....

最后,请大家每天默念

选好基金,趴着不动。

耐心是最大的美德。

Love and peace


喜胖不胖,陪你运盛财旺


欢迎 点赞 在看 鼓励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