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养
以视频形式呈现优质育儿、父母教育内容,推荐高品质成长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新一代父母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娃包皮长,到底割不割?不用纠结!对照这3点, ... ·  18 小时前  
掌上铜山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昨天  
掌上铜山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这种死磕面料的童装,我好担心以后就买不到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有养

新鲜育儿观 | 专注力居然不是培养出来的?!

有养  · 公众号  · 育儿  · 2021-01-15 17:34

正文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都是陪伴孩子的主力,爸爸负责在外面工作赚钱,平时跟孩子相处的时间相对少。

根据飞鹤2019年《亲子陪伴质量》报告显示,工作日每天陪伴孩子5小时的爸爸仅占4.7%,远低于妈妈22.8%的占比。节假日每天陪伴孩子8小时的爸爸占比为20.3%,而妈妈占比为37.5%。

妈妈的亲子陪伴时间远高于爸爸。

如果爸爸时间充裕,多陪伴孩子绝对是好事,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妈妈也更轻松。

为什么爸爸带大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爸爸的陪伴有一个特点,就是很自由。 对孩子没有那么多的拘束,孩子就有很多新想法和新尝试,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信、独立和创新,所以我们鼓励爸爸用自己的方式多陪孩子。

可如果爸爸时间特别有限,又该如何处理工作和陪伴孩子之间的关系呢?

听听专家怎么说👇👇



听音乐真的能提高宝宝的智商吗?
有效果,但怎么听很重要。

实验发现,音乐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记忆能力、推理能力、数学能力和执行功能,甚至有利于提高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摘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过音乐训练所得到的认知优势会持续到成人时期。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给孩子听音乐最好?


1到3岁


这段时间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音乐能促进孩子的语感,有助于孩子语法的学习,未来他们的语言完整度和协调感会更好。


在这个阶段,最好给孩子听儿歌或者速度中等稍慢的乐曲。 父母可以边唱儿歌边配合一些动作吸引孩子关注, 孩子的专注力也能得到锻炼。


4到7岁


这段时间是孩子对音乐真正的敏感期。


当孩子们听音乐时,大脑的听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负责智力核心的顶叶会综合运作,当这些大脑功能经常“合作”,孩子们的大脑认知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


尤其是听到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更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等大脑认知能力。


问题又来了——不同的年龄阶段,该选择什么类型的音乐?又该听多长时间?


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



“专注力”对宝宝来说非常重要,市面上也有很多所谓提高宝宝专注力的各种培训班,但“专注力”真的可以被人为培养出来吗?


专注力是被培养出来的吗?
不是,专注力是被保护出来的。

蒙特梭利博士有一句话“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深以为然。


学者观察到,在原住民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做事时更能集中注意力。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更单一,受外界的干扰少,孩子的专注力自然得到了保护。


而在现在的社会中,孩子成长环境充斥着网络、游戏、玩具等大量碎片化信息。这些信息以秒为单位切割孩子的专注力,导致孩子的专注力被破坏。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宝宝的专注力也会因为年龄段不同,持续的时间也不同。 不能因为宝宝看上去“容易分心”,就定义自己的宝宝专注力不好。


那到底不同年龄段的宝宝专注力都有哪些特点,又该如何“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呢?


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新鲜育儿观》第三季

到今天就圆满落幕啦!


养娃路上一定充斥着各种误区和观点

孰真孰假,需要一双慧眼识别

多听听育儿专家们怎么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