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币圈邦德
” 获取专业区块链资讯及服务!
今天情报员要讲的是一个没有中文名的项目,英文名称叫Zilliqa,4月份的时候Zilliqa官方曾向中文社区的伙伴们征集中文名称的建议,但是目前还没有公布。Zilliqa这个名字来源于硅谷的英文名Silicon Valley,所表达的含义是Zilliqa团队对现代高新科技技术的敬意的一种方式。
4月份以前Zilliqa一直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即便自从免费上线币安后价格(BTC单位)一度翻了三倍多,Zilliqa在国内的社群氛围也非常不活跃,甚至可以说是消沉。直到五月份Zilliqa连上了国内OKex,韩国的两大交易所Bithumb以及Upbit后,价格继续飞升的Zilliqa才把眼球紧盯EOS的中国币民们吸引过来。
短短两个月时间,从上线币安至今价格一度翻了7倍的Zilliqa到底是什么来头,且听情报员给你娓娓道来。需要注意的是,
本篇文章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请您自行审慎判断后做出投资决策。
这篇文章将从以下五个部分剖析Zilliqa项目,看完后欢迎读者留言。
-
团队介绍
-
技术创新点
-
路线图及进度
-
市场热度
-
市场表现
Zilliqa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的项目,因为CEO Xinshu Dong和CTO Yaoqi Jia都是中国人,本科分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俩人研究生阶段都选择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深造得到博士学位,俩人是师兄弟关系。虽然CEO和CTO都是中国人,但是Zilliqa团队内中国人面孔寥寥,团队成员实际上来自五湖四海。
Dong和Jia的老师,Zilliqa的首席科学家Prateek Saxena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助教,也是他带Dong接触到了区块链。Prateek在2015年创立了Zilliqa的前身公司,他还和Kyber Network的创始人兼Zilliqa顾问Loi Luu一同在国际顶尖安全会议CSS上发表过国际上第一篇关于分片技术在区块链上的应用的文章《A SecureSharding Protocol For Open Blockchain》。
除了技术大咖云集,Zilliqa也获得了区块链顶级资本的青睐,例如FBG、Kenetic Capital、八维资本等。去年Zilliqa首轮从VC融资的额度就达到了2300万美元,今年3月份NEO也低调向Zilliqa注资了100万美元。
Zilliqa的顾问团队成员也都是来自各个行业,例如Facebook的工程师专家,国立大学助教、StrongHold Labs的CEO、Kyber Network的CEO、twitter内容营销总监、FBG创始人等等…
小结:
团队成员教育背景强,主要的核心技术人员都拥有博士学位;行业背景一般,大部分人员在区块链的从业年限不超过三年时间;顾问团队资源较好,但与市场上的热门项目仍有较大差距;已有合作伙伴,但主要集中在新加坡。
Zilliqa的目标是打造一条高容量高TPS且安全性能出众的公有链,它突出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三项:
Yaoqi Jia曾经在Medium上写过一篇关于Zilliqa分片技术应用的文章。分片技术主要区分为三类,分别是网络分片、交易分片以及状态分片,Zilliqa应用的是网络分片技术和交易分片技术,而以太坊则正在着手开发的是状态分片。网络分片和交易分片具体来说就是将节点和交易分别分割成不同集合,各个集合自行处理集合内的任务,再将结果汇集到主网络。
在传统的区块链网络如比特币的网络,100个交易必须经过所有网络的认可才算交易成功,否则会出现分叉,而分片技术相当于将节点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完成后一起向大组长(主网络)汇报工作结果。这种分片技术有个好处就是随着网络节点数的增加,网络理论上性能是可以先行增加的,直至到达某个瓶颈。
值得说明的是,2017年10月份Zilliqa在内部测试网络中,通过3600个节点,6个分片的情况下,交易吞吐量达到了2488TPS,是目前以太坊交易速度的百倍。
Zilliqa的共识机制是PBFT,情报员在4月11号发布的的
《什么!《权游》死人的根本原因是共识破裂?!》
中曾经介绍过这种共识算法。这种共识算法的优点在于无需像POW那样经过多个节点确认后才能确认某笔交易完成,PBFT在交易确认上更加高效。Zilliqa的共识算法是PBFT,但也引入了POW来对节点和交易进行分片,能源消耗大幅降低。可以预见的是,若Zilliqa主网成功上线之后,普通显卡挖矿将成为可能,全民挖矿的景象将很可能出现。
Ziliiqa的主要技术团队之前均是网络安全研究出身,自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很高。前段时间BEC智能合约漏洞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因为一段代码的疏忽而被黑客所利用,几个亿的市值瞬间归零。Zilliqa专门研发了一套叫Sillica的智能合约语言,虽然这套智能合约并不是图灵完备的,但安全性能或许是当下区块链更重要的属性。
小结:技术已通过内部网络测试,可落地预期较强;Github上代码提交次数一般,贡献者数量较少,只有14人;以太坊的分片技术落地可能冲击Zilliqa的生态建设。
Zilliqa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经完成了代号为“红虾”的1.0版测试网络,目前网站上也已经上线了测试网络的的区块链浏览器。
值得称道的是,创始人Xinshu Dong经常更新Zilliqa的技术更新进度,基本上每一两周能够在Medium或者Zilliqa的官方公众号上看到最新的进度报告,可以看出这个团队的实干能力。
5月份是Zilliqa活动十分密集的一个月,5月15日Zilliqa将参加在纽约举办的全球区块链共识会议,5月16日出席在新加坡举办的“Techin Asia Singpore 2018 Blockchain Stage”活动,5月17日,出席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Bloxpo大会,5月23日Zilliqa将在新加坡举办见面会,正式发布Sillica智能合约语言。
2018年第三季度,Zilliqa的主网将正式上线,究竟开Zilliqa在开放式环境下的实际落地结果如何,还要继续观察。
小结:
路线图规划时间曾推迟3个月,存在潜在延期风险;公链赛道激烈,竞争对手多,技术创新选择难度较低的网络分片和交易分片,状态分片的技术研发尚未开始。
从4月初到目前,情报员潜伏在Zilliqa官方Telegram中一个多月,英文Telegram的人数从最初的20000人出头到了目前接近30000人,中文Telegram发展较滞后,人数从三四百人发展到目前的1500人出头。
可以判断的是,Zilliqa的官方社群人数都是真实人数,英文社群的总体活跃程度也很高,群内的问答互动更多的是管理员在回答提问者关于Zilliqa技术实现、路线规划的一些问题。
从4月下旬突然成立韩文Telegram到正式宣布在韩国大交易所上线,Zilliqa的官方行动速度非常迅速,而接连在各大交易所上市,可以看出交易所对该项目的认可度较高。
在韩国交易所上线前,Zilliqa在币安上的交易量占比占到了所有交易总量的近60%,而在韩国交易所上线后,这个比占降低到了不到30%,韩国两大交易所的交易总量之和大于币安近十个百分点,可见韩国民众对ZIL的热捧。另外,Zilliqa在各个交易所交易量更平均分布也意味着币价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成功在主网上线前在交易量排名前五的交易所上线,下一步Zilliqa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技术实现和社群运营上。
小结:
市场热度处于中上水平,中文社区热度较低;社群整体认知相对较高。
目前Zilliqa的代币ZIL市值相比爱西欧时上涨了20倍,市值排名也来到了市场前二十五。近期随着BTC价格大幅调整震荡,多数山寨币的市值均有大幅度调整,ZIL相比之下价格较为稳定,表现出抗跌特性。
由于前期利好消息过于密集以及价值发现,Zilliqa的涨幅大幅领先其他山寨币,近期市场趋于冷静且受BTC大幅下跌影响,倾向于Zilliqa将缓慢回踩5日线至10日线后横盘调整或继续向上发力。
小结:
较发行价涨幅已有20倍,突破高点后抛盘明显,上涨压力大。
觉得有帮助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