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各位一个问题:你们懂得做数据分析吗?
估计很多老板听到这个问题,会信誓旦旦拍着胸膛说“懂”!比如不少老板会经常通过查看“生产报表”和“销售报表”,甚至通过一些市场调查来了解客户需求。
根据这些总结出来的数据和挖掘出来的需求,做一些相关决策来提高产品销量。
但这些数据真的对产品销量那么有用吗?不一定!
实际上,这些数据能告诉你产品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客户在什么时候买,买了多少,也可以看出企业每个季节、每个月、每个时间段的经营情况。
但是它却不能告诉你,客户是带着什么需求来到你的展厅,又是对产品的哪些作用比较在意,客户是如何做出购买决策的,是什么影响了客户的购买行为,客户在购买时经历了哪些思考和认知阶段……
所以你会发现,
即便做了大量的数据整理工作,依旧摸不透客户的购买心理,不晓得哪些才是影响他们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自然销量没法长期提升。
▲
客户行为:生命周期线
跟大家分享个故事。
曾经有一家书店上架了一批新书,想要吸引更多顾客,经常特意在门口放了一堆打折的旧书。
这种做法效果确实很明显,不少路过的人都会停下来瞧一瞧,大多数人甚至会买上一两本打折书。
单拿销售数据来看的话,挺漂亮的,顾客多了,销量也提高了。
但是活动过后,经过工作人员对每个区域人流密度的检查,就发现,诶,有问题了。
这卖打折区域的客流确实是多了,但是通过打折区进入书店其他区域的顾客却少之又少,甚至比不搞活动的时候人流还少。
要知道,这家书店的重点顾客是有购买热门书和新书需求的顾客,会买新书的顾客自然也不差钱,所以你用打折的方式,反倒阴差阳错地给门店套上了“打折旧货”的名号,自然吸引不了他们,甚至让原本的客户购买力打折了。
所以你看,
比起分析报表上的数据,分析销售实际场景、研究重点客户行为更重要。只有这样去做,我们才能真正把销量持续提高。
那具体怎么分析销售实际场景、研究重点客户行为呢?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家企业,做户外家具的,老板是我们学员,叫茹林斌,这5年企业销售数据漂亮的不得了,销售额增长12倍,利润增长超15倍!
其中90%的订单都是网上来的,而线下的成交率更是高达99%!也就是说,到店里的人基本上都是来卖货的,今天只要有100个客户来到他们家具展厅,就有99个能成交。
怎么做到的?他们靠的就是自己研发的一套网络客户成交模型。而这套模型正是基于分析销售实际场景、研究重点客户行为的基础上完成的。
其中的精髓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甄别客户;第二,建立成交模型。
我们知道,同一种产品,一定会有不同类型的购买者,而不同购买者的购买需求肯定又不一样,我们只有彻底深入到他们大脑,分析他们购买决策的过程,才能确保把产品以适当的方法卖给精准的客户。
所以,这个模型的第一步就是,对重点客户进行甄别。
这其实也不难,比如在推广上,你可以从搜索的关键词判断客户属性;再比如,很多客户会打电话咨询,你可以通过对方对产品的熟悉程度来判定客户的类型,甚至还可以通过称呼来判断……
▲
根据客户来源渠道分析客户偏好及行为轨迹
其实在这个环节上,有两个主要的目的:
第一,通过洞悉客户需求来判定客户类型,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成交转化进攻。
第二,获取客户的联系方式,争取把客户约到线下。
简单点说,就是在自己的主战场,一步一步步攻破对方的防线。
所以,他们做的
第一步是,建立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成交模型。
既然到了主战场,自然要有“战士”,战士是谁?自然是业务员。所以这家企业要求每一个业务员都牢记7大销售要点:
1. 我是谁?
2. 这类客户是谁?
3. 这类客户最关注什么?
4. 我的产品能为这类客户做什么?
5. 这类客户凭什么在众多同行中选择我们呢,同行的产品与我们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6. 在盈利的基础上,针对客户的抗拒点,我有哪些办法可以消除这些抗拒点?
7. 知名的客户案例有哪些,要背下来,要学会针对性推广。
打个比方,酒店家具厂商是他们的重点客户,这列客户关注的重要是交货的速度、时间以及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