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提问环节部分回答内容
Q:最后问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吧,怎样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写论文的过程中有哪些点要侧重,比如算法,思路这些?
郑贺亮:
我当时也是被同实验室师兄师姐的科研热情所感染,尽量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做实验,拿出一种论文必能投中的自信心态去做实验。在方法上掌握了问题该用什么办法去解决,然后总结成一种思路,再赋予它含义,最终写成paper。
论文的引言(introduction)部分比较耗费精力,要学会讲故事不仅要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和出发点,还要想到别人会有什么疑问,以及可能引起别人争论的地方。争论的地方是否是该论文的缺点,如果是的话,要采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这个缺点,这个过程是我和小老板考虑的主要内容,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Q:以Momenta 为例,招人的过程中比较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或者有哪些要求?
孙刚:
基本的招人原则就是首先要看科研方向和我们需求的方向是否一致。对于研究方向不是太一致,如果这个人很聪明或者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所欣赏的,也是可以的。另一个要求就是招的人必须要在某一方向非常强,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Momenta比较青睐有专长的同学。有意愿的同学可以给我们发邮件
[email protected]
。
Q:面试的核心考点是不是算法?如果算法能力不是太好怎么办?
孙刚:
在某方面是不是特别强是一个方面,另外也不会因为某方面不擅长就完全否定一个人,比如候选人的思维非常活跃,可以根据一个问题提出创新型方案,但编程能力不是太好,这也是没问题的。我们会通过一个综合的评定,会根据候选人擅长的部分量身打造一个职位。
Q:三位都已经发表过顶会论文了,那么你们在做学术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哪些坑,需要提醒大家去避免的?
邱钊凡: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理解你在干什么。刚开始做学术你可能会拿到一个项目课题(topic)或者看到别人做一个课题,你也想去做。但是你在做这个的过程中,可能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在于你是否真的知道这个课题的意义,你做的这个点的提高为你带来什么,或者为你的课题带来什么。另外需要有一些前瞻性的视野,在你看别人工作时除了看到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之外,还要知道他的这个思路还能用来做些什么,他的课题方向还可以做些什么。就算不是自己相关的工作,也可以去思考。
孙刚:
我比较认同钊凡所说的。我本科到博士再到工作,最大的进步并不是说自己在科研,技术上的进步,主要还是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逻辑的进步。做学问的时候,自己要仔细考虑一下,我做这个究竟是为了什么,自己喜欢做什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一下做的这个事情是否能达成。在做具体事情之前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包括对自己未来职业上的规划。这些方面,我觉得是比做学问更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郑贺亮:
我觉得他们说的特别对。选题特别重要,如果你选的不是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那研究再深也没有什么价值。所以说选题还是要慎重考虑,一方面是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研究的这个确实是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研究过程中,不要只为了发现一个方法来研究,而是要总结出一套方法论来,也就是说你的背后要有一个思想一直在指导你,你发的每篇论文都是慢慢地走向你最终的目的。在看别人发的论文也要看到他们背后的那个思想是什么。
Q:如果自己实验室的方向和深度学习不是太相关,差不多就是一种自学的状态,怎么能在这个领域更深入一些,或者如何设计一个自学的路线?
孙刚:
我其实也有过一段这样的经历,当时我做topic和老板所研究的也不太一致,这种情况下,自己的成长确实比较慢。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要和老板商量下,能不能通过实习的形式来和更多的人交流,来改变这一情况。另外,就是要看你自己了,老板有时要求你必须做的,你也不想做,确实比较痛苦。我们公司有几个这样极端的例子,有个同事干脆就辍学了,他当时学的是物理,他觉得物理要作出一些成果,需要比较长时间的的假设检验过程。每个人时间都有限,肯定要挑选一些假设检验周期比较短的事来做。当时他就放弃了物理专业,然后从计算机零基础开始学习人工智能,现在已经是这个领域非常牛的人了。
文末彩蛋
▼
首先感谢你一直以来的关注与支持!为了给你带来更好的服
务和体验,我们诚挚的邀请你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
帮助我们共同建设更好的数据派!
我们将挑选出10份参考价值较高的调查问卷,为提交者
送出数据派精心准备的礼物
,并择时公布中奖名单。
此活动大家自愿参与,所有信息我们都将严格保密。
你的意见和建议将对我们的工作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扫描下方
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填写问卷~
公众号底部菜单
有惊喜哦!
企业,个人加入组织请查看
“联盟”
往期精彩内容请查看
“号内搜”
加入志愿者或联系我们请查看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