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相关的资料收集、学术研究、设计与施工、经典案例,以及与佛教建筑有关的艺术与创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产品  ·  deepseek“黄金提问公式”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为什么 BAT 没做出 DeepSeek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不论AI多么强大,运营的核心能力始终只有1个! ·  3 天前  
91产品  ·  信用卡品牌推广方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佛教建筑

【鉴赏】佛龛之美

佛教建筑  · 公众号  ·  · 2018-02-27 06:12

正文

“龛,受也。”即容纳、盛受之意。佛教传入中国后,龛又指掘凿岩崖为室,安置佛像之所 佛龛, 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一般为木制

我国对于龛、香炉等小物品,通常是用小型房 屋来解决造型问题,这是一种习惯,也是有将小物大作的意思,显得格外精巧。








在清宫中佛龛不仅以“房屋”造型占很大比例,其中又以模拟官式建筑者为大宗,如宫殿式龛、楼阁式龛、亭式龛和各式塔龛等。清宫佛龛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是建筑的某个类别,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制,难以长期保存,因此佛龛作为建筑缩影的价值就更显珍贵。





在清宫佛堂的显要位置,通常放置仿宫殿样式并完全按照实体比例微缩制成的佛龛。上为屋顶,常刻有斗拱,中为柱身,内供佛像;下为基座,常用须弥座。其间每个细节并非随意设计,而是具有强烈的伦理特征,体现着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如屋顶的式样、装饰物走兽的数量以及斗拱、彩画纹样等,都有严格规定。


除了宫殿式供龛之外,故宫中数量居众、样式颇多的是仿宗教建筑造型供龛,其中又以塔式供龛最为引人注目。塔是随佛教而传入我国的一种建筑类型,清宫造办处的工匠从历史文献、壁画、石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所制塔龛样式除传统的楼阁式、重檐式等外,还有许多大胆变体以及结合体式,其中最具清宫特色的是“三塔龛”和“五塔龛”,综合了汉藏两地的典型建筑,顶部排列三尊或五尊喇嘛合欢塔,代表“三世佛”或“五佛五智”之意。


此外,还有类似僧人苦修的“草庐”式龛,有些甚至还变幻出莲蓬的外形,专家称其创作灵感可能来自石窟壁画或西藏唐卡。总之,宫廷工匠利用其高超技艺,将各地宗教建筑的代表性特征浓缩到宫中的佛堂之中。



仿园林式建筑造型的佛龛也很常见。其中的点睛之作便是亭式龛,其写意手法极尽想象与创造之能事,成为清宫供龛中最富变化和观赏性的样式。仿亭式造型供龛又分为圆亭式、四方亭式、长方亭式以及四角、六角、八角亭式等。其顶部的变化最为丰富多彩,有歇山、悬山、攒尖、盝顶等,一些飞檐设计更是变幻奇突,轻巧美妙。


除上述造型外,还有仿传统器物造型的供龛。如屏风式龛,灵感来自西藏唐卡的“漆泥子佛挂屏龛”则是独具清宫特色的装饰屏风。这种形式后来还被发展为全部以无量寿佛为主题的挂屏式龛,作为皇太后或皇帝的祝寿之器。


此外,葫芦形龛也是清宫佛堂的常见供龛样式,它以葫芦及其变体为载体,内供佛像常以3、6、9或9的倍数为一组出现。之所以选用葫芦形,是因为传统认为葫芦多籽,藤蔓绵延不绝,象征子孙繁衍,生生不息。此外葫芦还因“福禄”的谐音成为“福禄万代”的吉祥物,因此在清宫中有大量器物选用葫芦造型。令人惊异的是,这种造型被供龛制作者采用,而且供奉的是藏传佛教尊神,恰好表明了清朝诸帝认为的儒、释、道三教“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的观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