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 | 雷闻《永念群生:隋唐礼俗与信仰论集》
壹卷YeBook
壹卷YeBook
2025年01月26日 15:05
四川
本书诸文,大多与隋唐礼俗与信仰相关。上篇讨论了隋唐国家对于宗教仪式的控制,分析了佛教对中国古代积敌军之尸为“京观”的传统之改造,并结合新出《窦琰墓志》与唐代小说集《冥报记》的相关记载,考察了《金刚经》对唐初社会的深刻影响,又利用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来分析唐代西州道教的发展。下篇是书评与综述。所评之书,多为唐代礼制与信仰方面的重要论著。综述则是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隋唐史研究的一个总体性鸟瞰,以及对唐代道教石刻研究的初步小结。书名“永念群生”,出自《从“京观”到佛寺》一文所引隋文帝的一道诏书。毕竟,无论是礼俗还是信仰,归根结底都是以人为本的。
雷闻,1972年生,陕西旬阳人。2002年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博士学位。2003—202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唐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为2007—2008年度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中古宗教史、敦煌吐鲁番学。著作有《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官文书与唐代政务运行研究》《永念群生:隋唐礼俗与信仰论集》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隋唐时期的聚众之禁,是统治者的恐惧又或是警惕,人群的聚集是否会脱离国家的控制,成为王朝的对立面?
战场上的生与死,“京观”之立是震慑敌人的宣扬武功,还是泽及枯骨的亡魂救度?
涅槃图像中割耳剺面与刺心剖腹的胡俗,与汉族社会伦理教化观念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冲突?
本书打破了以往关于国家祭祀与民间社会相隔绝、与民众个人宗教信仰无关的看法,通过国家祭祀与地方祠祀、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建立了国家礼制与民众生活相互影响的新思维,为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文化提供了新视角。
隋唐时期的聚众之禁——中古国家与宗教仪式关系之一侧面
一、合法的聚众
二、汉隋间国家对宗教性聚众的限制
三、唐代前期的聚众之禁
四、唐代中后期的聚众之禁
余论
一、隋代之前的“京观”
二、鲸鲵之观,化为微妙之台:隋文帝的举措
三、立七寺与毁京观:唐太宗的努力
余论:唐太宗之后的京观
走入传奇——新刊《窦琰墓志》与《冥报记》“豆卢氏”条的解读
一、《窦琰墓志》录文
二、
关陇集团
的贵戚世家:窦氏
三、窦琰夫家田氏
四、祖母豆卢氏的灵验故事
五、初唐的
《金刚般若经》
信仰
余论
一、唐代西州道观的始建年代
二、西州道观的转经、斋醮与国忌行香
结语
割耳剺面与刺心剖腹——从敦煌158窟北壁涅槃变王子举哀图说起
一、割耳剺面
二、刺心剖腹
三、割耳剺面与刺心剖腹在唐代的影响及国家的态度
结语
凉州与长安之间——新见《唐故左羽林军大将军康太和墓志》考释
一、康太和的家世与凉州粟特胡人集团
二、入朝宿卫
三、回归凉州
结语
一、唐代的“三史”
二、唐代对“三史”之研究及其地位之比较
三、唐代的科举与史学
结语
一、金仙、玉真公主的行第与名字
二、金仙、玉真公主封号之变迁
三、玉真观的前身:窦诞宅—崇先府
杨贵妃与安禄山“三日洗儿”的仪式解读
评陈戍国《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卷》、任爽《唐代礼制
研究》
评甘怀真《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
研究》
读郝春文等《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1949—2019)》
一、敦煌吐鲁番文书与石刻史料的整理与刊布
二、制度史:从三省制到中书门下体制
三、均田制与唐代经济史研究的兴衰
四、《天圣令》与唐代法制史研究
五、粟特人入华与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
六、礼制史与宗教史的崛起
一、新出唐代道教石刻的研究价值
二、《道家金石略》与道教石刻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