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聂圣哲
无理想,喜欢胡说八道的杂家
51好读  ›  专栏  ›  聂圣哲

聶聖哲:《陳其美的黑道傳奇》序

聂圣哲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6-10-21 00:00

正文


代序:立異求同的歷史寫作

聶聖哲*

張耀傑從1982年在河南農村擔任中學教師開始,便有意識地大量閱讀各類英文讀物,其中包括英文版的基督教聖經。據我所知,張耀傑雖然沒有接受過宗教洗禮,也不參加週期性的教會活動;但是,他深受包括基督教文化在內的西方文明的陶冶影響,在知心朋友面前也會偶爾表明自己是一名“文化基督徒”。

作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的一名研究人員,張耀傑的本職專業是戲劇學研究。由於他深受一些英文原典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很快由戲劇史學研究轉向更加寬廣的中華民國史研究,並且繼承發展了胡適先生充分世界化的“健全的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念和價值譜系。在2014年出版的《民國紅粉》和《北大教授與〈新青年〉》兩本書中,張耀傑反復強調了這種“健全的個人主義”價值譜系中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價值要素:

其一是自由,也就是主體個人的自由自治、自主擔當、自限權利,自我健全。

其二是平等,也就是甲乙雙方自然人及法人之間意識自治、雙向選擇、誠實守信、違約受罰、權利義務量化細分的契約平等。

其三是民主,也就是公共領域內以個人自由、契約平等的私權保障為基本前提的民主授權、權由法定。

其四是憲政,也就是制度建設層面以個人自由、契約平等、民主授權為基本前提的憲法至上、憲政限權。

基於這樣的價值觀念和價值譜系,張耀傑認為,中國本土家國一體、等級森嚴的宗法農耕及皇權專制的傳統文化,尤其是政教合一的儒教文化,與工商契約及民主憲政的近現代文明之間的顯著區別,其一是缺乏系統性、多元化的譜系思維,習慣於抓住二元對立一元絕對的單一要素上綱上線、極端發揮,從而單邊片面地區分出君子與小人、好人與壞人、正動與反動、革命與反革命之類黨同伐異的敵對雙方;而不是像提倡充分世界化的“健全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念的胡適那樣,既注重于創新立異的個人價值最大化,又把所有的創新立異歸結於人類大同的自由平等、共同進步。其二是缺乏責任擔當的罪錯意識,不像基督教文明那樣習慣性地反省自己一方的言行罪錯,並且虛心誠懇甚至於正大光明地懺悔改正。

具體到張耀傑個人來講,他的充分世界化的“健全的個人主義”的集中表現,就是一直以只問耕耘不求回報的公益心態從事學術研究,並且在學術研究和公共事務方面不留情面地較真糾錯、立異求同。

中國人自古就有愛面子、講情面的陋規習慣,張耀傑在學術研究領域一反常態,他不留情面地較真糾錯、立異求同,甚至到了“一根筋”的程度。就我所知,張耀傑在相關著述中先後“得罪”過的知名人士,包括袁偉時、茅于軾、劉曉波、李澤厚、張鳴、邵建、徐友漁、劉軍甯、戴晴、曹長青、余傑、王怡、蔡登山、丁學良、笑蜀、餘世存、傅國湧、秋風、吳稼祥、林賢治、冉雲飛、梁曉聲、王奇生、王康等等;其中的大多數都是我所熟知的師長和朋友。我自己和張耀傑在不同場合對於某些事情的觀點也迥然不同,甚至有過當面爭吵的經歷;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們之間的私人情誼和持續交往。像袁偉時、茅於軾那樣的前輩師長,更不會過分計較張耀傑的言語衝撞。令我感到遺憾的是,我所敬重的張鳴先生至今與張耀傑不相往來,這既委屈了友情,也影響了學術交流,希望他們能夠重歸於好,闊論笑談。另一位民國史研究者葉曙明先生與張耀傑也有“過結”,他的《中國1927·誰主沉浮》,曾被張耀傑在書評中熱心推薦;另一本《大變局:1911》卻被張耀傑的另一篇書評尖銳指責。所幸的是,葉曙明並沒有計較此事,繼續與張耀傑保持良性互動……說句真心話,我有時候也很煩張耀傑,但又忍不住要閱讀他的著作和文章。在我看來,張耀傑的可敬可愛處在此,可恨可憎處也在於此。

按照張耀傑的說法,早在1913年1月24日,由謝石欽主持的湖北革命實錄館,就已經在《呈副總統職館開辦以來情形並編纂辦法及請催湖北軍政府建設始末由》的呈請公文中明確認定,該館收錄的辛亥革命首義將領及功勳人士的文獻資料,“大都私人攘臂言功之作,求其以事系人,而以民族之進化、社會之發達為前提者,幾如鳳毛麟角之不易得”。直到現在所能看到的幾乎所有辛亥革命親歷者自述自傳的回憶文字,基本上都可以用“私人攘臂言功之作”來加以概括。張耀傑在《北大教授與〈新青年〉》一書中,就不留情面地指出過高一涵、周作人、沈尹默等歷史老人的相關回憶,嚴重背離了事實真相,從而招致沈尹默後人沈長慶的出面抗議。

基於他一貫較真糾錯、立異求同的學術追求,張耀傑的歷史著述的主要特徵,就是胡適所謂“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史料發掘和文獻考據。這種歷史著述適宜於遠離喧囂的慢閱讀,而不適宜於文化泡沫時代的快消費。張耀傑從來不奢望自己有朝一日成為左右逢源、八面玲瓏、人見人愛的暢銷書作家;而是腳踏實地致力於既有歷史價值又比較好玩有趣的人物及個案的寫作考評。稍微有些耐心的讀者是不難從他既嚴謹理性又愛恨分明的相關著述中,得到眼前一亮、茅塞頓開的新發現、新感悟的。撥開謎團之後的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會使您在瞭解歷史真相的同時,不斷修正自己的思維方法、不斷充實自己的價值譜系,從而體驗到一種從百思不得其解的學術困惑中瞬間頓悟、豁然開朗的閱讀快感。

在這部新書稿中,張耀傑圍繞著陳其美黑白兩道的傳奇人生,發掘澄清了發生在辛亥革命前後的秋瑾、胡道南、陶駿保、陶成章、周實、阮式、宋教仁、夏瑞芳、範鴻仙、陳其美、王金髮、韓恢等一系列人命大案的歷史真相,從而為廣大讀者腳踏實地、認真細緻地反思歷史、展望未來,提供了扎實可靠的文本依據。至少在這一點上,張耀傑對於民國初年的歷史研究,是別具一格、不可替代的。這也是我願意為這本書新書寫序的主要動因。至於我的這種認知是否正確,每一位細心的讀者細讀本書之後,自然會有所判斷。對於您來說,這並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卻牽涉到張耀傑和我自己做人、做學問的公德誠信!

張耀傑的這本新書是2010年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由臺北方面的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行出版的《懸案百年:宋教仁案與國民黨》,以及2012年由北京方面的團結出版社改名為《誰謀殺了宋教仁:政壇懸案背後的黨派之爭》出版發行的同一本歷史傳記作品的姊妹篇。書中的主要人物及事件,在張耀傑專門研究宋教仁命案時已經有所涉及;只是沒有能夠以個人傳記和個案敘述的方式深入發掘和充分展開;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已經前後持續了十多年時間。為了保證本書嚴謹紮實的學術品質,書中徵引了大量近年來才得以浮現的第一手的文獻資料,這種嚴謹紮實的治學精神,在日益泡沫化和碎片化的今天,尤其顯得難能可貴。

在一次敘談中,張耀傑談到他一整套的寫作出版計畫,其中包括寫作反思胡適不夠健全的“健全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念的《罪錯胡適》;揭露康有為、梁啟超師徒一知半解地偽造改寫歷史文獻的《罪錯康梁》;重新考證孫中山的革命經歷與會黨傳奇的《民初命案:孫中山的會黨傳奇》;修訂改寫十多年前寫作的一本人類宗教學著作《普世傳說:伊斯蘭與基督教的同根同源》;尤其是編排整理已經持續寫作將近20年的維權文集《一個人的維權》。據張耀傑介紹,他一直是以個人名義參與現實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及維權案例的,他的維權文集將涉及到300多位著名及非著名人士,總字數將超過100萬。這是他作為歷史研究者有意識地為下一代預留的歷史素材和歷史記錄,其中最大限度地抑制了中國傳統讀書人“私人攘臂言功”的劣根陋習,這在很大限度上是以捨棄犧牲個人的種種物質欲望和精神奢求為前提代價的。

過去一年裡,剛剛50歲便滿頭白髮的張耀傑,為了咬緊牙關寫作完成這本《陳其美民初命案》,因勞累過度而患上了糖尿病。作為他的讀者和朋友,我衷心希望他在今後的歲月裡能夠愛惜身體,從而平平安安地實現他較真糾錯、立異求同的學術願景和淑世情懷;同時也祝願他的這本新書,能夠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更多的慧眼知音。

2015年5月16日于姑蘇城外改華堂

*(聶聖哲先生系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主席,著名影劇家,教授,博導


《民初命案:陳其美的黑道傳奇》,張耀杰著,獨立作家出版社,2016年7月版。發行人,宋政坤

友情提醒:欲购此书,请点击底部  阅读原文  大陆版的书名为《喋血枭雄——改变历史的民国大案》

 

欢迎转发、转载,转载时无须征得作者授权。

留言每次只能显示50条,会不断更新,有时不够及时,敬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