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个月末开始,国内调控加上国际局势动荡,不得不相信这次“房住不炒”要成为长期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定位。
一、国内外局势分析
7月30日,730会议,定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7月31日,央行官网提出要提高制造业贷款占比,收窄房企的融资渠道。
中美上海谈判,谈判结果不尽人意,只好约定9月重启谈判。
8月1号,美联储扛不住压力降息。
8月2日,“因城施策”重启。
8月4日,申万房地产板块本周跌幅超5%,瞬间资产蒸发上千亿元!
8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十年来首破7!国际国内双贬值。
国内外局势出其不意的,双管齐下的打击我国的房地产。
调控政策更是将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一刀切成两个市场。将市场分为具有投资价值的和不具投资价值的两个市场。(限购城市和不限购城市)
动荡的局势下,房地产市场虽然冷淡。
中国土地财政决定未来房地产依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点却不曾改变。
在一系列的调控下,房子短期变现和短期增值刺激越来越不明显,狂热的投机分子不断撤离,房子开始去金融化,恢复居住的属性。成交量反而开始下降,各地保住GDP的压力越来越大。
但在“住房不炒”
“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背景下,由无法放松调控。虽然上海自贸区放松调控,但这不仅不算是个好消息,更说明房地产现在的冷。各地为了稳房市,保GDP的需求下,
各地落户政策均有不同程度的放松,这对刚需者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机会。
对于刚需者来说,赚的起,赔不起。所以更需要看出来大势,
透过表象去看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在逐利过程中利于不败之地。
房产投资作为一项资金密集性投资,和突破阶级的利器。参透房产投资的本质无论对刚需者和投资者意义非凡,尤其是各种烟云笼罩的背景之下。只有这样,才能守住财富,收货收益。
二、市场化规律
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化经济改革的时候,同时开启了住房的市场化改革之路。导致我国出现了各种各样产权类型的房屋。几乎与各种层出不穷的调控政策一样多。
但是这并不妨碍房产市场遵循市场化发展规律。
在市场经济主导下,一个国家的资源开始向其倾力发展的主要城市倾斜。这个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聚集大量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进一步巩固城市占据的国家资源。
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引人才,吸引的人才又开始反哺这座城市,导致这座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城市化的过程,也是资本积累的过程,这点无论对城市还是个人的意义都一样。城市会越来越多的积累财富和资源。
城市在不断的发展,财富也在不断地积累,但是资源的分配却是不均匀的。占据的资源越多,社会地位越高。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财富,财富的创造需要靠资源。
占据资源越多,获取财富的速度越快。房产本身不仅是资源的一种,更是享受城市资源的工具。
三、货币贬值效应
无论是哪个国家,货币都是越来越多的。
财富增加的速度永远赶不上货币增加的速度。
所以通胀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专属,货币贬值也是如此。
在这一点上美元和人民币和日元和其他的货币都是一样的。尤其是美元废除了金本位标准之后。所以持有
任何货币,在不断通胀的背景下都是不断缩水的。
所以现在所说的财富缩水,并不单指手里的钱变少,还在于手里即使钱数在不断增加,其真实的购买力是怎么变化的。也就是说现在增加财富并不是单纯的增加手里的货币就能实现的,最重要的是手里货币增加的速度,应该大于通货膨胀的速度。
所以在所有货币不断贬值的背景下,
守住财富的最低标准就是学会抵抗通胀。
增加负债是抵御通胀的最好的手段。而买房是增加负债最好的手段。
一个不断吸引人口的 城市的房产,其价值会因为配套的不断完善而增加,价格也相应的不断上涨。
上涨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不断增加的人口,使房产稀缺性不断增强,需求竞价的情况下,价格不断上涨。
二是随着货币不断增发,货币在不断的贬值。所以房屋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货币贬值因素,体现价值的价格也会上涨。这就是货币贬值效应。
大部分人买房的时候都是通过贷款买房的。贷款买房的同时,增加了负债。在货币贬值的过程中,负债一样在贬值。负债的贬值会与财富的贬值对冲,从而保住财富甚至增加财富。
想要参透本质不容易,尤其是国际局势阴霾不断和国内调控风云变幻的当下。
调控本身并不能改变市场对房屋的需求,更不能降低房屋本身的价值。
但是货币却是在不断的贬值中。
楼市的黄金十年中,两点规律参透一点的人,在楼市中都能够大有作为,并借此突破阶级壁垒。但是受调控因素的影响,房子短期变现和短期增值刺激越来越不明显,所以大量跟风的人退出楼市,从而给了刚需者和改善者更好地机会。把握机会,才能创造未来。
朋友点赞再走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