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学人集团
经济学人集团是分析国际商业及时事的主要来源。我们通过报纸杂志,会议商讨及电子服务等各种形式为您提供全方位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E别的  ·  我跟一对情侣试着谈恋爱,结果失败了 ·  5 天前  
参考消息  ·  韩国抗议:敦促日方立即废除!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最新!特斯拉宣布在美召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学人集团

刷脸时代带来Segment of One | 每周晨读第七期

经济学人集团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9-18 17:01

正文


请输入标题     bcdef

在《经济学人·商论》学习社区的“每周晨读”栏目里,主编会结合《经济学人》最新报道,分享对商业科技领域内热点话题的犀利观察,一起开启不一样的思想实验。


【音频版 | 免费试听】 “每周晨读”栏目现正免费开放。欢迎访问“商论学习社区”(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 > 菜单栏中部 > 学习社区)免费试听第七期音频。想要获取更多增值服务?欢迎成为《经济学人·商论》年度订户,解锁学习专栏的 专属福利。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每周晨读第七期

刷脸时代带来Segment of One

一起开启不一样的思想实验

上周被人讨论最多的莫过于iPhone X所开启的“刷脸时代”。 各路专家津津乐道苹果技术的安全细节——比如说,专家担心一张别人的照片就能解锁他的“果十”,苹果却宣称自己的脸部识别技术的差错率只有百万分之一。我却觉得,这种担心没必要,刷脸时代会从根本上改变隐私的观念。就像此前我们向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让渡”了一部分的隐私,换来了无与伦比的“免费的午餐”; 刷脸时代我们可能需要让渡更多隐私,却换来“Segment of One”的可能。

九月封面文章《无处躲藏》

“Segment of One”是广告业的一个术语,形容市场细分到极致,市场细分到不能再分。什么是不能再分呢,当然就是细分到每个人头上。 还有什么比“刷脸”更能代表这种市场细分的极致?

举一个例子,Facebook早就在人脸识别上下了大功夫。它的人脸识别功能可以帮你为朋友圈的照片打上标签,也能用于商用。它如果获得汽车展厅内到访者的照片,就能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在Facebook上匹配这些人,向他们发送汽车广告。就像你搜索了某款车之后,汽车广告就会在你的浏览器里如影随形,“刷脸”带来匹配的服务会更精准,更私密,而且达到了O2O,也就是所谓的“线上到线下”的打通。

广告人嘴里的市场细分,在消费者眼里就是高度个性化的定制,这就是刷脸时代带来的大礼包。

举两项技术,来看“刷脸”的服务多贴心。

第一项技术是自拍预测寿命。 开发这项技术的是美国创业公司Lapetus,它宣称,只需要客户上传一张清晰照片,两分钟就能判断出他的预期寿命。具体说来,它会用一套算法,对高清照片脸部1000多个部位进行扫描,比对照片上的一些斑和纹。之后它会检索顾客的社交媒体信息,据此对他的生活习惯加以判断,再加上一两个常见的身体指标,比如说肥胖指数,最终就能做出预期寿命的预测。

第二项技术是视频捕捉用户的情绪。 开发这项技术的是巴黎创业公司Angus.ai。它帮助法国巴黎的一家连锁书店的门店分析监控视频,仔细观察购物者的动作,尤其是他们惊讶、不满、困惑或犹豫时的面部表情。书店根据这种分析做了一些小的改变。比如,当顾客走到过道尽头,却又皱着眉头回到书架旁,软件就会悄悄向店员发出消息,店员就会上前帮忙。销售额因此增长了十分之一。

第一个例子和苹果刷脸解锁“果十”一样,是对静态“脸纹”细微变化的研究。第二个例子则是对动态脸部表情的追踪分类。两者迸发出的巨大潜力恰恰是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也就是线上和线下)的连接,而这种连接直接触达到具体的个人。 这就是“私人定制”的开始。

一场竞赛正在开始,全球大的零售商与商场,以及快销类的公司,比如说百事可乐、宝洁公司和联合利华等等,都在研究如何更好地收集和利用客户的情绪数据。可以想象,未来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售货员改进推销话术的内容和使用时机,让更多客户感受到“心领神会”的服务。

未来的这种“定制”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一些科幻电影已经把它呈现在镜头里了。想象一下,你带了AR眼镜(也就是增强现实眼镜)参加一场鸡尾酒会,视线中的每个人头顶上都标注着她是谁,做什么,有什么爱好,眼镜内置的情绪识别算法不断更新对视线中不同人的判断——有的人心不在焉,有的人谈兴很浓,有的人有心事,有的人和你一样因为谁都不认识而怅然若失……甚至可以想象,算法会根据你事先设定的参数帮你推荐搭讪的时机和对象。你再不用担心去到一个陌生人比较多的场合一个人喝闷酒了。你也不用抱怨自己学不会social butterfly(社交高手)的手腕。因为人人都会有“破冰”的良方。

其实,俄罗斯的一款应用FindFace早就可以抓拍陌生人的照片,然后与俄罗斯社交网络上的照片比对,识别人的准确率达70%。

刷脸加AR就变成了匹配的神器,但是它也会排挤掉“意外”与“惊喜”, 让“偶遇”与“邂逅”成为仅存于小说里的东东。如果表情的蛛丝马迹都能被人工智能一眼看穿,未来会变得很可怕。《经济学人·商论》九月刊文章《无处躲藏》中,就提出了这种担忧,认为持续的面部记录与AI的情绪判断,可能会改变社交互动的本质。首当其冲的就是善意的谎言和言不由衷的遮掩。如果你的伴侣能发现每一个强压下去的哈欠,你的老板能觉察每一丝恼怒的表情,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会变异。AI对每个人面部信息的解读,甚至可能让“腹诽”都变得很困难。“人际关系可能变得更理性,但也变得更像交易。”

刷脸的时代,的确可以让交易能够更精准地匹配,让更多人享受到定制的快感。但是如果“定制化服务”大举介入到人际交往之间,用机器的冰冷和精准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暧昧,就不仅是变味了,而且是变异了。

本周的每周晨读就讲到这里。你担心刷脸时代对隐私的侵犯么?你期待什么样定制化的服务?欢迎前往 “商论学习社区” ,在每周晨读第七期的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商论年度订户可申请加入“主编的书桌”微信群和主编互动

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收听“每周晨读”第七期全文。也欢迎成为《经济学人·商论》年度订户,获取更多内容服务。

《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 相关文章

《无处躲藏》九月刊

加入学习社区,解锁更多服务

想获取更多增值服务吗? 欢迎你成为《经济学人·商论》年度订户,加入《经济学 人·商论》学习社区。我们将在这里为你梳理经济、商业、金融、科技等领域的趋势,共同探讨全球话题。


商论年度订户在学习社区“英语学习”专栏可以享受的优惠服务包括:

  • 英语学习专栏: 由商论官方翻译团队甄选原文写作中的技术亮点, 从背景、立论方式到语言亮点,细致评析《经济学人》精选文章。本专栏 助所有注重英语学习、尤其是商业财经金融类高级写作进阶的读者一臂之力


  • 英语学习专栏的 “每日一词” 栏目包括例句、释义、词源和解读,配以《经济学人》杂志 精选例句的朗读版 ,由BBC播音员官方原音呈现。您还可以 免费分享当日内容给10位好友, 共同学习;用新词在评论区造句,可以得到商论官方译者的指导


  • 每周六推出的 “学人习语”栏目 ,将由官方译者讲解一个常用习语或短语,辅以《经济学人》精选例句,你可以在这里学习地道生动的英文表达


  • 《经济学人·商论》读者沙龙: 订户优先享受福利。 我们在全国几个重要城市会不定期为读者组织一些关于《经济学人》最新主题的分享会,主讲嘉宾除了《经济学人》编辑团队,还包括行业大咖


如何加入学习社区?


欢迎 访问“商论学习社区”(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 > 菜单栏中部 > 学习社区)。推荐各位用户在《经济学人·商论》APP内使用邮箱注册(请不要使用微信登录)账号后进行订阅,并添加“商论小助理”微信(ID: ecogbr),以便我们后续为您发送激活指引和其他福利信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