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乡土
新乡土为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主要推送华中村治研究团队的原创作品,致力于介绍最前沿的三农问题,发布独具视角的三农政策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达州发布  ·  就在下周!达州将大幅回暖...... ·  20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用户7699215969 ... ·  2 天前  
四川日报  ·  打虎!正部级蒋超良被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乡土

王德福 | 社区要做养老事业的组织者

新乡土  · 公众号  ·  · 2024-06-10 08:21

正文

王德福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居家社区养老契合“在地老化”“适地养老”理念,强调老人、家庭、社区、国家、市场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讲,更是被作为构建中国式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方向。社区养老到底做什么呢?这里做一点简要的讨论。

老年人生活半径收缩,与社区黏度最高,既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对象,也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完全可以与老有所为结合起来。面对老年人,社区可以做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为老年人重建社群生活。与中青年不同,退休后的中低龄老人有着旺盛的邻里社交需要。社区应该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需求,创造丰富的社群活动,将他们组织在形式多样的社群组织中。

二是创造社区参与机会。社区中不乏有闲暇、有精力、有能力的老人,特别是退休的公职人员,他们是宝贵的人力资源。社区治理体系应该向他们开放更多的机会,比方说成为居民委员,参与业主自治等。

三是为特殊群体提供兜底服务。对于社区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比如高龄空巢老人,还有失能、半失能老人,他们有着迫切的养老需要,是大国养老最应该关注的对象。坦率地说,从我的调研经验来看,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尽管国家已经投入了太多资源。

有媒体朋友跟我说,他们在实际采访中,发现老人的社区参与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他们在一个小区采访 ,年轻业主反映,社区自治工作已经被老年人“垄断”了。这里面也有一些利益不均的纷争,比如说社区有一些钱、资源,到底应该怎么用?

我觉得,社区资源倾向老年人群体,倒不是多么大的问题,因为从整个社会群体来看,他们是弱势群体,但是资源到底投入到老年人群体当中的哪个群体,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坦率地说,现实中,老年人当中那些比较健康、活动能力比较强,以及具备一定特长、兴趣的群体,已经获取了较多资源。原因很简单,他们更能够发出声音来,也能够配合社区完成一些自上而下的任务,双方甚至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交换关系。

我没有丝毫这些老人不应该获得资源和支持的意思。在积极老龄观下,这些有活力有能力的老人,如果能够在满足个体需求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治理,实现老有所乐与老有所为的结合,将是社区治理以及探索社区互助养老的宝贵财富。

我也希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资源集中起来,给予老年人当中的弱势群体更高质量的支持。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养老上面应该坚持以兜底为主,去瞄准那些真正有迫切需求的弱势老人,不能把宝贵的资源变成人人都想占点便宜却不承担公共责任的福利。所以,首先要精准识别,知道老年人当中的弱势群体是谁,在哪里,然后再做精准的服务。

社区基层组织在社区养老上,要发挥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者角色,一个是把政府的公共服务资金,特别是养老方面的公共服务资金,精准对接到社区里真正需要的老年人身上,第二个就是在社区层面组织一些互助养老之类的探索。现在,社区似乎被定为成了服务供给者,或者说国家养老资源与老年人之间的链接者。我觉得这个定位没有充分发挥中国式社区的组织优势,将社区简化成了工具、平台,而不是基层养老事业的主体、组织者。定位成工具、平台,就会过于强调资源、强调规范,定位成组织者,则更能发挥其能动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