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文·科恩
在中国金融圈有众多拥趸的美剧《亿万》(Billions),第二季已于5月中旬完结,主角波比·艾克斯罗德(Bobby Axelrod)被检察官一路追杀,前途未卜。
而在现实世界中,该角色的人物原型——史蒂文·科恩(StevenA. Cohen),却已经接近渡过其职业生涯的低潮,最快或将于明年重返华尔街舞台。
这次,亟待卷土重来的科恩,为其未来或将挂印的对冲基金设立了个“小目标”:募资200亿美元。
一旦成行,这将是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对冲基金初始募资。
截至今天,距离科恩管理外部资金的两年禁足时限,还有最后5个月便将到期。
过去的17个月里,这位爱穿西装(不是白大褂那种)、牛仔裤和毛衣的华尔街之狼,实则并未像外界臆测的那样消沉度日,为了一朝东山再起,他已筹谋良久。
闭门
1992年,科恩创立了SAC资本顾问公司(SAC Capital Advisors),这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之一。
2010年,该对冲基金的日均股票交易一度高达1亿股,是美股日交易量的1%。
从1992年成立之后的18年中,SAC平均年度收益率超过30%,其中,在科技泡沫爆发的1999年收益率达68%,2000年更是高达73.4%。
即便在有2300家基金公司倒闭的金融危机中,科恩的SAC还是了活下来。
但是该集团的旗舰基金——主要针对美国境外投资者开放的SAC国际基金(SAC Capital International fund) 依然无法独善其身,在2008年这场危机中遭受了19%的损失,这也是该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不过转眼形势又已向好,仅在2012年的头10个月,科恩所管理的SAC国际基金,便已为他的客户赚取了7.895亿美元的收益。
在彭博社跟踪的数据中,它是当时全球盈利能力最佳的基金,没有之一。
史蒂文·科恩的一位资深客户对媒体说:“如果说索罗斯是老虎,他就是对冲基金行业的大白鲨。”
潮起终有潮落,2013年之际,这头嗜血的大白鲨搁浅了。
2013年7月,科恩前妻帕特里夏-科恩(Patricia Cohen)在2009年年底爆出科恩涉嫌内幕交易事件发酵多年之后,美国联邦检察院对其执掌的SAC提起刑事诉讼,指控该公司肆无忌惮地鼓励内幕交易。
起诉书中提到,1999年-2010年间,SAC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获得巨大非法利润。
2013年11月,美国司法部宣布,SAC已就内幕交易案同意认罪,并总计将支付罚金18亿美元。这也成为美国历史上针对内幕交易开出的最大罚单。
但是科恩本人却没有受到任何刑事指控,不过闭门危机却已不可避免。据美国司法部公告,SAC必须停止接受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并停止顾问咨询业务。
随着事件的逐步厘清,科恩被指控在SAC公司内幕交易中负有失职之责,针对其个人的限令遂于2016年1月9日作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当日宣布,科恩将被禁止管理客户的资金直到2018年。
重启
现在的科恩,已经准备好再次重返对冲基金投资舞台了。
这不仅存在于诸多外界投资者对其再次崛起的期待之中,一个时期以来,他为自己的家族企业72点资产管理公司(Point72 Asset Management)招兵买马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
科恩最近雇用了德鲁•季兰德斯(Drew Gillanders)。季兰德斯以前是Och-Ziff对冲基金公司的分析师,他将在伦敦管理医疗保健业和消费产业的投资。
据美国金融时代杂志(Financial Times)报道称,季兰德斯所曾就职的Och-Ziff公司,在去年曾经历了130亿美元的资金撤出,目前该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为337亿美元。
Och-Ziff公司的另外两位高级组合资产经理,彼得•古德文(Peter Goodwin)和乔纳森•林(Jonathan Lin),也在2016年加入了科恩的72点公司。
古德文接到科恩的招募要稍早一些,他在去年1月份就去了72点公司在纽约的办公室;乔纳森•林则是在去年8月份从香港办公室去职后,加入了72点公司。
目前,72点公司和Och-Ziff公司都没有对这些人员的流动发表任何评论。
72点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姆福德(Stamford, Connecticut),在纽约,伦敦,香港,东京和新加坡都设有办公室,资产管理规模为142亿美元。
根据该公司去年11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科恩在去年扩大了他在新加坡办公室的规模,新增9名雇员,使新加坡办公室人员总数达到27人。
而这样的规模可能还会继续扩大,因为科恩在新加坡最新办公室,可以容纳60人办公。
据彭博社更早一些的报道,科恩早在2016年前8个月,就为家族办公室增加31人,其中21人是直接和投资工作相关的,这些新人主要布置于该公司在香港、新加坡和东京的办公室。
虽然72点公司还未曾向外界宣布科恩在禁期后将会继续管理外部资金,但是很多人都在期待科恩能重燃对冲基金的热情(尽管事实上就没有熄灭过),为外部投资人管理投资。
同据彭博社报导,科恩在2016年1月写给员工的备忘录中说到,尽管他还未决定是否继续为外部投资人管理投资,但是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太吸引人了。
科恩还在2016年初设立了斯坦姆福德港口资本管理公司(Stamford Harbor Capital),这也是一家对冲基金公司,由科恩的高级代理人贝里•博尔勒(Perry Boyle)管理。
根据科恩与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的约定,科恩可以拥有这家新设立的对冲基金公司,但是不能管理或者干涉该公司活动。外界猜测,这家对冲基金公司可能会在明年对外部投资者开放。
在以前的风光岁月里,科恩执掌的SAC,向投资人收取的管理费和投资收益提成分别为3%和50%——尽管当时对冲基金业该两项费率普遍为2%和20%。
之所以能收取如此高的费用,是因为他从未让投资者失望过,科恩的旗舰基金一直到2013年,每年的复合回报率都在30%左右。
直到东窗事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SAC展开调查,SAC停止投资,而主要涉案人马特码也被判入狱9年——他在内幕交易中赚了2.75亿美元。科恩本人对外界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有任何违法行为。
从那以后,科恩的72点公司就开始表现出一幅遵守规则并努力提高形象的姿态。
2014年,危机尚未平息之时,科恩就雇用道格拉斯•海涅(Douglas Haynes)为人力资本管理主任,此人现为72点公司的总裁。
尽管72点公司在继续壮大,但是华尔街还没有看清科恩的意图——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提名科恩为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但科恩却没有接受。
根据LinkedIn网站显示,目前72点公司在纽约最少有9名职员,包括在2016年初就加入的古德文,他负责投资与市场研究。
另外还有两个新人,马克西姆•凯欣(Maxim Kesin)负责人工智能方面,还有分析师克里斯蒂娜•杨(Christina Yang)。
根据人力猎头Ridgeway Partners公司经理Michael Castine透露,科恩还在寻找有量化投资背景的人才,但是还没有合适的人选。据Castine称,对冲基金公司因为量化人才和机器操作的兴起,有些人被裁员了,但是好的量化人才很抢手。
科恩寻找量化人才的努力意味着他也认为大数据将是投资中的重要工具。科恩也对量化策略进行投资,他已经承诺为波士顿的Quantopian公司的量化交易算法提供2.5亿美元的投资,而72点公司的一般合伙人许诺为此项目提供风险资金4亿美元。
这么看来,科恩重返对冲基金业已然木已成舟。
不过,对于这么一头荣耀与污点并存的“大鲨鱼”,在已进化到AI时刻的华尔街却已有声音对其看衰——
当今的量化交易领域竞争如此激烈,过去以内幕交易崛起利润的科恩团队,能否杀出一条“血路”来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截至目前,72点公司的回报率还接近于零,这是除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科恩职业生涯中第二差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