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在智能建造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包括医院智慧运维管理平台、装配式装修、造楼机和数字化供应链等多个方面的新景象和新变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医院智慧运维管理平台
基于BIM技术构建医院三维空间模型,实现医院各系统的联动,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完成隐患和风险点的发现、预警和紧急维修,提高医疗工作的稳定性。该平台还计划投用于多家新建医院。
关键观点2: 装配式装修
采用工业化工艺,预制模块化的零部件,通过标准化支撑件和装配化挂件快速安装,大幅提升了工程建设速度,解决了传统装修现场的问题,展现了“秒速”工法。
关键观点3: 造楼机
武汉市首台第四代造楼机,最快4天可造起一层楼。集成施工电梯、智能布料机、堆场等,在同一立体空间进行不同作业,提高工效,节约人工。
关键观点4: 数字化供应链
中建三局云采供应链有限公司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一站式供应链电商采购服务,优化系统以消除建筑材料和运输过程中的问题,提升效能并降低成本。
正文
为医院运维装上“数字大脑”
实时把控每个细节
把工厂搬进工地
云端“盒子”实现四天一层楼
家庭装修也可以工业化
15天装完一套房
建筑材料“点外卖式”下单
材料运到哪里全程可追溯
这些新景象、新变化
在公司在建项目现场随处可见
近日,《湖北日报》
专题报道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
积极探索智能建造
助力行业创新实践成果
一起来看
“这个聪明的大脑不仅能等比例还原病房、手术室、科室等设施,还能透过墙体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管线、新风系统布设。”近日,在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智慧运维中心,一座数字化“虚拟医院”出现在智慧运维管理平台的巨幕LED屏上,任何角落的细枝末节都一览无遗。
“虚拟医院”实则为医院智慧大脑,运维管理平台,是基于BIM技术构建的医院三维空间模型。负责医院智慧运维管理平台的工程师武超介绍,有了这一全局视角,所有隐患和风险点都尽收眼底。
“虚拟医院”可通过分析大量运行数据,结合预设规则,提前发现设备运行风险,发出故障预警,并进行紧急维修指派,为医疗工作的稳定开展提供保障。
据悉,该大脑不仅拥有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还汇集了医院机电设备运行、监控维修、异常临界值等“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其可视化功能则将抽象数据用通俗易懂的界面和图表加以呈现,让“哑巴数据”开口“说话”,更便于工作人员迅速作出科学决策。
如果说智慧运维管理平台是调度全院的“指挥所”,那么具体任务则需要由分布在医院各处的智能终端设备来完成,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张结构复杂、运行繁忙、有条不紊的安全网。
“借此,平台便可轻松联动医院门禁、安防、消防等子系统,若发生火灾、电梯故障等事件,系统将快速报警、匹配应急预案,为医院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武超说。
目前,医院智慧运维管理平台还计划在武汉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光谷人民医院、天津市环湖医院等全国多家新建医院投用。
没有扬尘,不见焊花,门套、窗套、地板等都是半成品,可直接拼接安装……在位于二七滨江的汉芯公馆样板间,看到装配式装修的“智能速度”,15天就可完成一整套房屋的装修。
与传统施工现场尘土飞扬的景象不同,这里装修现场干净整洁。
“无需开槽,无需抹灰,管线布局清晰分离,从墙面、柜体到天花板,所有模块皆可灵活拆装更换,甚至房屋格局也可挪动改变。”负责该工艺的工程师欧阳明勇介绍,装配式装修的核心——瓷砖、墙板等都是预先在工厂内完成模块加工的。工人们借助标准化支撑件、装配化挂件等部件快速安装,省去了传统装修过程中现场切割、焊接、找平等环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装修现场噪音大、粉尘多、工序烦琐、人工成本高、防水性差等问题。
欧阳明勇介绍,装修零部件之所以在数量和尺寸上能做到不失毫厘是因为其背后有一个云廷数字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完成材料、计划和采购的数字化精准管理,即便是一颗螺丝的安装定位,也不会有丝毫差池。在此基础上,厂家就会严格按照数字管理系统生产适配的瓷砖、墙板等模块,随后,这些零部件就会被运送到待装修的房子里,供工人师傅们拼装。
“与传统装修工艺相比,装配式装修大幅提升了工程建设的速度,展现了装修的‘秒速’工法。”欧阳明勇称,装配式装修模式的开拓,是对公众居住环境的一次革新,也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一种探索。
在位于武昌滨江的武汉长江中心项目现场,“空中造楼机”坐落在300米高塔楼顶部。这是武汉市首台第四代造楼机,最快4天可造起一层楼。
走进“空中造楼机”内部,就像走进一座空中建筑工厂,里面集成施工电梯、智能布料机、堆场等。工人们可以在同一立体空间的不同的作业面上进行钢柱吊装、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工作,全然没有空中作业的担惊受怕。
“传统的超高层施工需运用爬架,费时费力还不安全。”项目副总工程师程谦介绍,如今,“空中造楼机”解决了材料垂直运输及模板提升的难题,提高工效,节约人工,施工物料只需“搭顺风车”就能去新的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