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免费鉴定古玩热线:19902404077 咨询微信:19902404077 联系人:19902404077 服务到藏品出手为止!最快3天成交!藏品出手加微信
、
磬折刀
编辑词条
“磬折刀”(又称方折刀),一般体形较小,长约12.4-13.3厘米,宽1.5-1.7厘米,重12-18克,有的仅重1.4克,这是个别现象。刀身与刀柄连接处是方折,古钱家称这种方折为“磬折”。其字体长大,雄伟豪放,风格上近乎即墨刀的文字,背文有左?amp;#93;下、右邑、?amp;#93;八、?amp;#93;邑外炉,外有工、行、化等单字。燕昭王派遣乐毅伐齐,占领其七十二城,达六年之久。在齐国所铸造的“刀币”也有圆折的,颇厚重,通常视作燕刀中的珍品。“圆折刀”有减重现象,相差可至三厘米以上,大约是惠王时出的,在此期间一方面因为齐国的将领田单失败,齐国的领土尽失,另一方面又与赵国失和,连年战争,造成经济上的困难促成了货币减重现象。
中文名
|
磬折刀
|
重
|
12-18克
|
宽
|
1.5-1.7厘米
|
|
又 名
|
方折刀
|
长
|
约12.4-13.3厘米
|
源 于
|
燕国
|
|
中文名:磬折刀 又 名:方折刀 重:12-18克 长:约12.4-13.3厘米
宽:1.5-1.7厘米 源 于:燕国
此后,燕国可能推行了一次货币改革,废止了圆折刀,改用方折刀,款式仍旧,重量减轻。改革之后,好像安定了一个时期,又开始减重,末期的方折刀既窄又短,铸工粗糙,但数量反而不如初期多,学者们推断可能是燕王在辽地所铸,但不久就被灭亡,故而所出不多。这种外缘方折下垂特长的?amp;#93;刀,出土多在山东半岛及济南、益都、肥城、莒县、昌邑等地,背文多有地名如莒、安阳、齐等,有的记数记干支字,出土的数量不多。
燕地使用“刀币”应当在千年以上,前后共经五次改革,比其他地区可谓安定得多。只是地处偏僻,工艺落后,其刀币略显粗糙,然而却具有一种深厚的乡土风格,率直生动,齐赵两国有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