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中国电源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装机容量从2000年的3.19亿千瓦增加到2023年的29.2亿千瓦。
公司承建的浙江国华宁海电厂2号机组成为中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突破5亿千瓦的标志。
公司参建的广东岭澳核电二期1号机组成为中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突破9亿千瓦的标志。
到2011年,天津电建累计装机 2000余万千瓦,装机总容量突破 2500万千瓦。
依托天津盘山热电项目,公司大力推行以项目法施工模式管理项目,逐步从经营方式由计划任务型向履约服务型再向投建营一体化国际型的转变,实现了从“找饭吃”到“造饭吃”的突破。
“世上没有救世主,成就事业只有靠我们自己”,“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天助自助者,自强会更强”,这些坚定的信仰,深深镌刻在所有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成为支撑天津电建渡过难关、走向光明的精神动力。
1997年5月,面对着电力建设市场萎缩和公司内部深层次改革的双重压力,陈茂生接过了“帅印”,担任
天津电建经理、党委副书记
。
站在企业生存哲学的高度,陈茂生开始对企业存在价值和求生手段进行全面、系统地思考和改革。他说,“了解从诚信开始,合作从精品起步,发展从共赢结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反映在有一个高度团结、目标一致、相互学习、能力互补、坚韧不拔的核心团队及其整体员工队伍。”
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哑铃型市场营销、“蓝巢”品牌推广等战略举措,在陈茂生的全力推动下,通过一系列现代且专业的运作,天津电建在竞争激烈的竞标中,先后中标华能井冈山电厂附属工程、内蒙古大唐托克托电厂1、4号机组、广东国华台山电厂2号机组、天津电力科研中心高层、天津电力公司供用电综合楼等18个项目。
在电力施工企业一度任务不足的形势下,这样的局面既令同行羡慕
,更令天津电建的职工信心倍增,“有能力、可信赖”的企业形象深入人心。
2002年,公司所属蓝巢检修公司、蓝巢吊装公司、蓝巢项目工程管理公司相继成立,进入业务实际开展阶段。
2004年,《蓝巢人哲学》正式发布,蜜蜂文化节、蓝巢文化十年巡礼、蓝巢故事会等活动连年开展,年度表彰的先进生产(工作)者更名为“蜜蜂”奖。
“让那火焰升腾汽轮飞转,蓝巢把光明奉献给人间,我们敞开世界的胸怀,我们用精品回答考验……”陈茂生作词的《蓝巢人之歌
》
依然回荡在耳边,文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维度的飞跃。
如今,在内蒙古托克托项目生活区仍然有这样一块“蓝巢人哲学”碑,
承载着几十年来蓝巢人的精神与故事。
当时,托克托运维项目经理张广良说,“这是当年基建时期留下的,它见证了我们成长、发展与壮大的历程,也见证了在此默默耕耘人的喜怒哀乐。”
天津电建与中国能建战略同向同行,在实现“再造一个新天津电建”目标的征程上,奏响“向管理要效益”的最强音。
2011年,中国能建成立。此后,面对国内外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传统水电和建筑市场重塑,中国能建率先来了“一场思想大解放”,提出《若干意见》和1466战略,践行“一创三转”理念,打造“四新”能建平台,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同年9月,天津电建成为中国能建全资子公司。天津电建紧跟集团战略目标,印发《行动纲要》和“135”战略,开展适应性组织建设,以解放思想带动机制变迁,持续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活力、汇聚强大合力,促进企业取得巨大成就。
面对市场竞争,“新”成为中国能建天津电建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关键词。新商业模式的突破也成为“2025年再造一个新天津电建”全新注脚。
蓄“新”力。
公司签约首例牵头投资建设、重庆开州百亿级大体量绿色新城镇项目,非电项目有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次“落子”海上光伏领域,依托田湾海上光伏项目开展设计优化,研究储备核心竞争优势。
内蒙古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再登央媒,“源网荷储”一体化首开新河,向世界展示中国绿色科技“样板间”。
小额参股内蒙古京能双欣2×350兆瓦低热值煤发电工程,通过投资撬动获取了该工程的EPC总承包,实现商业模式再突破。
公司首个自持的投建营一体化工程——河北尚义牧光互补项目今年仲夏稳定输出“绿电”,变成发展“造饭吃”的“聚宝盆”。
聚“新”势。
天津电建召开供应链大会,全面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生产保障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发展支撑能力,主产业链条逐渐成型,“供应链”蜕变“共赢链”。
产教融合体获天津市教委核准,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培养库相继建立,推进人才能建工程;
2024年全国智能感知与能源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大会上 许栋接受电视台采访
技能人才评价基地、博士后创新基地、技能竞赛工作组陆续推进,落地人才高地建设……
谋“新”智。
内蒙古韭菜庄风电项目运用“智慧运维一张图”,项目仅用6天时间打通81条、总长度1130.9公里的运输安装线路;
BIM+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土方辅助核算,创效近100万元;
浙江三澳核电项目利用BIM平台管理模块,实现预制管道数字验收;
山东济南市中项目技术优化,创效 36.8 万元,节省工期 18 天。
寻“新”机。
在内蒙古“风光火储氢煤”新能源打捆大基地搭载加氢站,利用风、光、火剩余电量制造绿氢,实现日常重卡加氢运输;
利用褐煤提水新技术实现机组发电“零取水”,为当地创效“绿经济”。
在甘肃庆阳,风光项目将全面打造世界首个由单一主体规划建设的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建成世界上最大风光同场项目,助力“东数西算”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在山东郓城,世界首台 630℃国家电力示范项目,建成后对于传统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引领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旧动能切换、新发展格局显现,天津电建从施工总承包模式,转型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建设总承包模式,从顶层设计入手,打通投建营整条产业链,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向新求变,蓄能未来,以高质量发展“成色”扮靓中国能源发展“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