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观察
互联网行业趋势分析 商业模式分析 行业新知 IT行业事件分析. 观察人,应该是以最敏感的嗅觉说出自己对互联网的感觉,有的是基于对产品的认知,有的是基于对商业经济的趋势。或对或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一种角度.欢迎关注与投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众软件  ·  2025年2月国产游戏版号公布 ·  14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乔布斯时代iPhone设计全部谢幕#】北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观察

互联网运营工作种类多,到底应该怎么选?

互联网观察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2-16 18:23

正文

今天分享的主题也是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运营的工作细分种类确实还挺多的,许多人刚入行的时候,在招聘网站上看到有这么多不同的运营分类,确实是很容易不知所措,不知应该选择从哪个职位入手。

运营工作怎么分?


事实上,运营看起来的种类多,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方法,每种分类有不同的侧重点。




从运营的 核心工作 来分,运营可以分为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渠道运营等;


从运营的 对象 来分,运营可以分为APP运营、社群运营、新媒体运营、电商运营、游戏运营、课程运营、品类运营、商家运营等;


针对 运营平台 的不同,也会分为搜索引擎推广、应用商店运营、天猫运营、京东运营、亚马逊运营、速卖通运营等;


运营的职级 来分,可以分为运营专员、运营主管、运营经理、运营总监、COO等。


这里,我们以运营的 核心工作 这个分类,来简单看看这些不同的运营工作内容与核心技能上的区别。

内容运营:


  • 工作内容: 建立内容标准、栏目规划建设、自己生产内容或促进用户生产、筛选处理内容、专题内容策划等

  • 核心技能: 优质内容敏感度、内容策划能力、热点追踪能力、文案撰写能力


用户运营:


  • 工作内容: 推广拉新、促进活跃、搭建用户体系、策划用户活动

  • 核心技能: 营销推广、转化率提升、用户激励、沟通表达能力、需求理解能力


活动运营:


  • 工作内容: 制定活动策划方案、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宣传炒作活动、分析数据复盘活动

  • 核心技能: 活动策划能力、项目协调能力、执行落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应急处理能力


渠道运营:


  • 工作内容: 拓展渠道、优化渠道、策划合作方案、监控渠道数据、对接内外部、发布维护应用

  • 核心技能: 商务谈判能力、信息搜集能力、整合资源能力、方案策划能力


一个事实


虽然你选了一个运营类别,但当你进入公司,大部分情况下, 也是什么运营相关的都要做。


不同的运营之间也有大量工作内容是 重合的 ,比如某写作平台做了一次以拉新为目的征文活动,其实是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4个工作共同促成的结果,完成这样一个活动几乎每个部分都是要参与的。


而且每种初级的运营岗位都包含了一定的基础工作,也就是一定程度上的「打杂」,这是不同工作之间都共有的。


其实相比选行业看公司,具体选择哪种运营分类工作,相比起来其实 没那么重要。 (下一篇文章会分享如何选行业看公司)


而且由于判断工作的标准非常多,无法直接说哪种就更好,那这篇文章我就说说,在选择不同种类运营工作的时候,看具体不同的 职位描述 后,可以怎样做选择判断。


注意:以下选择标准仅仅是提供给希望能有更大进步的同学参考,而不是给期望「钱多事少」的同学。

如何判断选择


选择主动事务更多的


主动事务,是指需要 主动发起 处理事务才能完成目标的工作。相比于被动事务,主动事务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应对更多的挑战,相应的能力也会提升更快。




主动型的工作:


  • 策划类,如:负责产品内容专题的创意、策划及栏目内容规划;

  • 拓展类,如:负责APP用户新增推广、渠道拓展;

  • 分析类,如:用户行为数据、用户反馈意见等进行分析和挖掘;

  • 搭体系类,如:设计用户积分体系,增强用户访问粘性。


被动型的工作:


  • 审核类,如:负责日常商品信息上传的审核;

  • 跟进类,如:异常订单的跟进和处理,协议跟进;

  • 维护类:如:负责店铺日常维护,回复处理用户留言;

  • 执行类,如:APP日常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


在面试中,也可以主动询问面试官更具体的工作内容,比如同样是更新公众号日常的文章,写原创的文章就属于主动型工作,而收集转载其他作者文章就属于被动型文章,相比原创文章,收集转载的进步就会小很多。


当然,对于初级运营人员来说,不可能全部都是主动类的工作,但在投简历的时候,可以更认真看一下,尽量选择主动类工作更多的,未来成长进步会更快。



选择自己热爱与擅长的


我非常相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我也是兴趣驱动的受益者,在初二的时候因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新学科「物理」之后,从一个差生变成主动学习的好学生,整个人生就改变了。




在对待运营这件事也是一样,我发现做运营 有非常多的乐趣 ,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让用户使用到自家的产品,享受到产品价值后的幸福;在策划活动想到通过自己的一个idea,能够让一大群人动起来;在写文案时,想到通过几行文案能够让一群人玩转起来, 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这种热爱和兴趣,让我能够克服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取得更快的进步和成长。从职业发展的回报来看,这种喜爱也确实给了我不错的回报和收获。


昨天在发预告的时候,收到这样一个回复,倍感开心:



「我选数据运营…因为…喜欢」

——读者@faraway



理由只有2个字,却非常有力量。我在做运营控这个公众号的时候,「控」字也是为了凸显出对运营的热爱,这是持续努力的最大动力。


不过,要特别提醒的一点是,不要因为暂时没有兴趣就停滞不前,并以此 为借口 进入消极的迷茫状态。在我看来,职场中大部分的兴趣 并不是天生形成的 ,而是努力做的过程中积极反馈造成的。


因为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很马虎地过日子,只要比周围的人都多努力一点点,做的结果就会看起来好一点点,就会接受到一定的 正面反馈 ,正面反馈又会促进更多的行动,逐渐形成更明显的优势,带来更大的成就感,甚至会开始相信自己在这个领域有天赋,最后形成强烈的热爱。


说实话,我对运营的热爱就属于这种,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后,也许就是比别人多努力了一点点,逐步的正向反馈形成了今天的优势和兴趣。


所以,对所有事都提不起兴趣的人,多半是 没有认真努力投入过 一件事的人。



选择职位要求略高的


运营确实一个入门门槛相对较低的互联网职业,所以有大量的人涌入,带来的结果就是普通的人力不太值钱,所以运营的初级岗位容易出现 「钱少事杂」 的情况。


不过运营的「钱途」还是不错的,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营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因为运营是与用户活跃、变现直接相关的核心部门,能够做好的人薪酬是很好的,仅仅是因为初级人才过多,所以基础工资并不高。




在刚进入运营的时候,选择一个职位要求略高的职位,能够稍微避开直接和海量的初级人员竞争,在真正工作的时候,也能够相对减少一些繁杂的基础事务。


这类的职位要求中会有这样一些特点:


  • 有能力期望,如:擅长移动端的线上营销技巧;

  • 有背景期望,如:金融相关专业优先;

  • 有爱好期望,如:热爱足球体育运动;

  • 有技能要求,如:熟练使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


有以上特点的工作,建议你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准备,而那些只有一些「较强的责任心、自我驱动力、思维活跃、有团队精神」这类职位要求的运营,可以作为次级的备选。


还有个技巧,如果两个初级职位看起差不多,优先投那些 薪资更高的 ,不仅是因为可以多赚点钱,而是一般意味着有些 「隐形的要求」会更高 ,若能达到也就更好。


如果有人的疑问是「本来入行经验就不够,还挑要求高的不是更难了吗?」,可以查看之前发过的一篇指导文章 没经验如何入行互联网


我有个堂妹,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房地产中介行业,听起来是有点low的行业,其实也是因为门槛低涌入了大量的人,大城市里的很多年轻人都在做大街上到处都是的中介,但她刚毕业没多久收入就超过了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