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拾书小记
2017年,和直树桑一起看更多的书,解锁更多的Kindle使用技巧,参与更多的趣味活动,认识更多的有趣伙伴,买更多的精致好物。
51好读  ›  专栏  ›  拾书小记

爱与逃

拾书小记  · 公众号  ·  · 2017-09-17 18:22

正文

大家周末好呀,我是你们的拾书君。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法国的拥有各种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伦理家)之称的雅克·卢梭,他的《社会契约论》、《爱弥儿》都是给后事带来颇大影响力的作品。


本次书评由半月读年度计划的参与者 Yang 带来的关于《爱弥儿》的思考,相信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很久以来他们都认为我是游荡在梦幻之乡,而我则认为他们始终是停留在偏见的国度——卢梭


 

曾经有一本书,让作者不得不因它的出版而逃亡。


二百五十年前的一个夜晚,书籍终于出版了。作者充满喜悦,这是他送给世人的又一份厚礼。


可是,风云突变,法国议会认定此书是异教邪说。决定要用最严厉的方式对作者起诉,并发出逮捕令逮捕他。


他逃到自由之国瑞士,没几天就听说日内瓦也下令烧他的书,并在巴黎通缉令下达的第九天,也下令通缉他。两个通缉令传遍欧洲,还有不少的报纸、杂志和小册子都对他发起攻击,顿时咒骂声一片,说他是反教分子、无神论者、狂人、疯子、猛兽、豺狼......


他,就是 让•雅克•卢梭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所写的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爱弥儿》。



《爱弥儿》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影响深远。卢梭自己也认为这是“我的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全书到处闪耀着人性和自然的光芒。


当我读着这本书,仿佛进入了教育王国的“阿里巴巴宝藏”,那些词句、段落,如同稀世珍宝般随意地散落、堆积,光芒四射。


而当年被通缉的卢梭却不得已,再次逃亡。他翻过了一座山,来到普鲁士,终于算是安定下来。《爱弥儿》的出版是在1762年,彼时卢梭恰逢知天命之年——五十岁。


到底是怎样的一本教育书籍,会引发如此广泛强烈而且是来自上层社会的反对呢?


卢梭在书中试图描绘一个教育体系,使 “自然人”能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生活。卢梭以虚构的方式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


《爱弥儿》不是一本详细的育儿指南,不过在其中的确有一些教育子女的特别忠告。这是西方第一部完整的教育哲学、第一部教育小说。


卢梭强调教育和养育要符合人性、尊重人性、要支持人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之旅走了二百五十年,可以说就是在不断地在靠近、尝试、实践和优化卢梭的教育理想,很多今天习以为常的做法,在当年都是开创性的变革,甚至是惊世骇俗的“异端邪教”。


我不想用我的解读来误导大家,或曲解卢梭。还是看看卢梭在书中是怎么说的吧:


● 他崇尚“自然教育”——教育就是一种习惯,只有与天性相符合的习惯才称得上是“自然”。


● 他谈及教育的本质——我唯一要教会他们的技能就是:如何学会生活。我教出来的学生不会是一个文官、武人或者僧侣,而首先是一个人。


● 他论证痛苦和伤害——人生中难免会遇到伤害,这是孩子应该知道的第一件事情,也是他最应该知道的一件事情。我要在他小的时候就锻炼他的勇气,让他学会看清那些小痛苦,这样将来才能直面更大的痛苦。


● 他说起老师的责任——老师的工作只是配合自然,并且要防止自己对孩子的关心与自然相背。老师照顾孩子、观察孩子,跟随孩子,静静地等待着他散发出第一道理性的光辉。


● 他揭示教育的秘诀——教会孩子阅读“世界”这本书。身体的锻炼和思想的提升要齐头并进。

 

卢梭坚定地相信,这本书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写的,各个方面都合乎规定。


可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又是怎样的呢?


隔着窄窄的英吉利海峡,大英帝国的织布梭翻飞、卡特的蒸汽机轰隆向前——工业革命的曙光正在破晓。


而法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有一句骄横的名言:“朕即国家”。可见这种专权状况有多么严重。

 

封建贵族和教会神职人员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大权。因此学校课程以宗教神学为核心,要求神学重于智育,教学方法上强制向幼儿灌输传统偏见和死记宗教信条。


普通老百姓相信自己生来有罪,必须通过劳苦耕种来赎罪。当时的教育对幼儿束缚种种,全然不顾幼儿的本性,严酷的纪律与残酷的体罚随处可见。



50年后的文学著作《雾都孤儿》、《简爱》都有着很详细的描述: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的好友海伦也因患肺病去世。

 

面对当时的教育体制,卢梭大声呐喊,发出质问:


谁赋予了你们这样的权力去随意安排孩子们的人生?!


谁又能肯定你们的良苦用心带给孩子们的是幸福而不是伤害?!


谁又能保证你们强加给孩子们的痛苦会减少他们将来遇到的麻烦?!


卢梭的教育理论,和当年哥白尼的日心说同样,令教会痛恨。布鲁诺因日心说而被烧死,卢梭因《爱弥儿》而逃亡。


今天,如果你问任何一个7岁的孩童,宇宙的中心是地球吗?他很有可能会笑话你的无知。可是,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当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地心说,当他论证太阳是冷的时候,当时的人们无比倾佩和崇拜——提出关键的问题,并且有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这“错误”已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回看人类文明的发展,从东非大草原到山顶洞的洞穴,人类在无知的黑暗中摸黑前行,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带着鲜血和死亡。众所周知的有苏格拉底、司马迁,少有人知的还有很多很多……


● 薄加丘因书写《十日谈》揭露社会黑暗,遭到教会迫害,几乎焚烧自己的著作。    


●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塑造了今天的西班牙文化,当年却遭到教会迫害,被剥夺教籍,从此失去就业资格,1616年病逝于平民窟。


● 伽利略因捍卫科学真理,于1633年被宗教裁判所迫害,1642年不幸病逝,其时已双目失明。

 

卢梭,被全欧洲通缉。对于他,死亡随时可能到来。


躲在普鲁士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他说,现在是时候写自传了。无端的诬蔑和诽谤,使他感到要为自己的存在而辩护。他需要世人了解起初的卢梭,他把自己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他以真诚坦率的态度讲述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个方面,既不隐瞒丝毫坏事,也不添加任何好事。

 

他自信这样一个真实的自我,要比那些攻击和中伤他的大人物、“正人君子”们更高尚纯洁,诚实自然。因此,他开始创作《忏悔录》。他开宗明义地写道,

“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不论善和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完成了《忏悔录》,没过多久,在散步时流血而亡。

萧伯纳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卢梭正是这样一位手持火炬的跑者,他用他的生命点燃自然、平等、人性的微光。


面对逃亡生涯,他倾注更多的爱在《忏悔录》中,用爱的微光照亮了后人的前途。


因为他始终清醒地知道,“很久以来他们都认为我是游荡在梦幻之乡,而我则认为他们始终是停留在偏见的国度。”

 



-End-



想看更多Yang的文章 ?

👇  点击下列图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