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len Gertz
Nihilism and Technology
智能穿戴设备是对生命的量化?
增强现实游戏蕴藏着什么危险?
网络喷子和人肉搜索因何猖獗?
搜索引擎已成为新的人类主宰?
尼采视角下,定义人与机器的边界!
塑造技术,而不仅仅被技术所塑造!
献给在现实和虚拟中徘徊的每个人!
这是一本轻松又沉重的哲学书:行文是轻的,论题是重的,因为涉及虚无主义难题。作者采纳尼采视角,结合伊德的技术哲学,对技术虚无主义诸现象做了有趣的讨论,并且试图在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之间走出一条中间道路。对于身处技术困境的当代人来说,本书的思考是有启发意义的。
这是一项极其重要、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在透过虚无主义之眼考察当代技术的过程中,格尔茨就人与技术的相互影响问题提供了许多新的洞见和思考方式。这本书可读性极强,应该成为技术哲学和伦理学课程的组成部分。
—— 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计算机伦理学教授 韦克特(John Weckert)
《虚无主义与技术》发出了一种具有争议性且令人不安的呼吁,呼吁我们把整个社交媒体生态系统——我们日益沉迷于其中——重新视为虚无主义的诱惑:它公然引诱我们不断逃避自我,逃避多重选择给我们带来的负担,逃避我们曾经错失的为生活和世界创造意义的机会。
——美国圣塔克拉拉大学教授
瓦洛尔(Shannon Vallor)
我们是生活在技术世界中的技术性存在者,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问题是,技术能否解决一切问题?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和埃鲁尔都曾提醒我们警惕技术性大众文化的兴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出现更是让我们产生怀疑:技术究竟是在为我们赋能,还是在奴役我们?技术会扭曲我们的目标、价值观和判断吗?技术进步是否等同于人类进步?
技术始终事关人类如何生活的问题,虚无主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则无处不在,因此本书关注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性。作者诺伦·格尔茨没有参与“技术让我们变得更好还是更糟”的无尽争论,而是考察了我们所想的“更好”和“更糟”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这种想法在我们创造技术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借助尼采的虚无主义哲学,本书探讨了人与技术的关系,试图揭示虚无主义与技术如何相互纠缠,从而创造一个充满技术催眠、数据驱动活动、快乐经济学、牧群网络和点击狂欢的世界。
诺伦·格尔茨,荷兰特温特大学应用哲学副教授,荷兰四大理工大学联盟伦理与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政治哲学、存在主义现象学和技术哲学的交叉地带。著有《战争与流放哲学》(2014)、《虚无主义与技术》(2018)和《虚无主义》(2019)等,曾经在《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网站、英国广播公司全球广播部采访栏目、半岛电视台、奥地利公共广播电台、爱尔兰国家独立天台和法国《哲学杂志》发表过文章和观点。
张红军,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西方哲学与美学研究,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译著有《虚无主义的平庸化——20世纪对无意义感的回应》(2016)、《现代主义与虚无主义》(2017)、《狄奥提玛的孩子们——从莱布尼茨到莱辛的德国审美理性主义》(2019)、《荒诞的幽灵——现代虚无主义的根源与批判》(2020)、《虚无主义》(2022)、《尼采之前的虚无主义》(2023)等。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尼采与放松
第二章 求¯\_(ツ)_/¯的意志
第三章 众神之锤
第四章 瞧,这个葫芦
第五章 热爱乐活
第六章 超人
第七章 扎克伯格如是说
第八章 对偶像的网喷
第九章 谷歌死了
参考文献
索引
技术催眠是我用以描述我们越来越转向技术手段进行自我催眠这一现象的名词。这种对我们的人性的逃避、对我们的脆弱的逃避、对我们的有限性的逃避,今天仍然与我们同在,并且与尼采的预言相一致,只是相较于尼采时代变得更加严重而已。今天我们也许不太感兴趣佛教的精神层面或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层面,但仍然对自我催眠非常感兴趣,并且赋予自己大量的技术手段来让自己入眠,以达到今天我们可能描述为拖沓(procrastination)或更常见的“发呆”(zoning out)状态。
利用技术来达到发呆状态的想法可能与看电视最有关。电视最初作为一种奢侈品可能旨在娱乐观众、传播信息,最重要的是向观众宣传产品,但现在已经稳步发展成一件普遍存在的家具,我们打开它并且让它在那里开着,就像一盏灯那样,我们可能使用也可能不使用。
一觉醒来,打开电视,一片除了寂静和你的思想以外一无所有的空间,立刻被声音、某些东西或任何东西所占据。关掉电视,离开。回来,重新打开电视。在这期间,你还可以在公交车、火车、飞机、商场、广告牌、电脑、手机甚至手表上看电视。
这个世界充满了屏幕。从尼采式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种令人震惊的发展。屏幕占据了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空间、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感受。也许令人震惊的是,我们虽然已经意识到了盯着屏幕看的僵尸效应,但还是会继续花几个小时一直盯着屏幕。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嘲笑电视是“笨蛋匣子”和“白痴盒子”,嘲笑电视观众是“沙发土豆”,但这并没有阻止我们到处放置屏幕,尽可能多地盯着它们看。事实上,固定播出的当地晚间新闻节目通常是关于看电视对我们有害的故事,而这种讽刺并没有让我们关掉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