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应该算是每年最重要的考试。自隋朝开启科举制度至清末光绪年间结束。历经几百年的历史沉淀后,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观念已经嵌入大部分国人骨髓。时至今日,在国人心中,高考承接了科举制度的作用,成为了普通群众改变命运的希望。
不过,这种旧思想、旧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商业、仕途两条路都已经被堵死,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对于有限资源、市场、财富的争夺日趋激烈。公平竞争已经成为奢望。很多考生可能以为高考考得好将迎来光明的未来,笔者在此不好意思的先泼一盆冷水。
高考难敌天时天命
高考结束后是全国统一考试就一定会有成王败寇。但无论是高中还是落榜,现在的高考都不可能改变命运。
江南时报曾有一篇报道称,2012年,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公布调查报告称,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调查还专门提出,高考状元职业发展与常人无异。
以前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红利期,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那批状元尚且没能借助时代趋势成为佼佼者。如今,中国经济面临转型期,高考状元还能有什么大作为吗?如果连高考状元都不能跻身上游社会,普通的考生还有希望吗?
向来被毕业生视为最佳跳板的四大会计事务所近两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裁员潮。继2016年安永爆出大规模裁员事件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也出现类似的裁员情况。虽然“四大”都否认裁员,但实际上,“四大”陆陆续续有人离开——被告知的理由多是考评不及格等。“四大”发生人事变动如此巨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造成业务萎缩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今年5月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宣布,将与人工智能企业Kira Systems合作联盟,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中,代替人类阅读合同和文件。
同样成为毕业生追捧的银行也关上了大门。2016年,五大行总计裁员约2万人左右,柜台人员整日惶恐不安。人工智能再一次成为了毕业生的拦路虎,银行已经开始启用人工智能柜台替代人工。众所周知,一般进银行的除非有背景,否则一开始都是坐柜台、拉存款。甚至有些关系的也只能做对公业务(关系不够硬),没关系的基本都做对私业务。而银行对公、对私业务的工作压力截然不同。职位安排与你的学校背景、学历、高考成绩没有无关。
此外,外企大撤退让许多胸怀抱负的莘莘学子无处施展。从2015年初开始,微软、三星、西门子、夏普等世界著名跨国企业纷纷开始缩减中国区人员规模。就连曹德旺这种民企大亨也不得不转战海外。留给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大多数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至于国企,笔者认为没必要多谈,国企用人制度大家心照不宣。
商业这条路走不通,走仕途如何呢?如果想要参加国考的,高考成绩更是没有半点用。虽然笔试公开透明,但面试环节的猫腻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而且,即使过了这一关,对于没有后台的寒门子弟而言,未来的升迁之路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在当前的社会,决定个人价值的因素中,个人才华比例所占权重并不高,真正起到决定性因素的是人脉和背景。不信的可以看看京城四少、京城四美、国民老公王思聪等一些案例。当然,层次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对这些案例并不削,因为你们知道这批人表面上看上去风光,其实并非中国的主角(谈此并非为了说明什么。笔者想提醒读者,在中国,大家都看得见的土豪其实并不豪,真正叱咤中国风云的是那些非常低调、闻所未闻、闷声发大财的人)。裙带关系在中国本身就是一种传统。从古代封建制度传承而来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成为了中国的一种习俗。
另外,大学毕业生失业率有多高可以从网上查到数据,但笔者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们,这数据绝对是低估的。清华大学人文教授李强几年前曾在公开讲话中谈到,就业率不等于签约率,很多大学都用签约率替代就业率。企业单位给你敲个章确认要用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以后要不要录用还是企业单位说了算。2013年,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家庭中比较贫穷的普通本专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就业率只有67%,而失业率高达30.5%。在另一份报告中,社科院指出,大学毕业生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9.2%。这都是几年前的数据,因为此后社科院再也没有发布不过类似数据。现今,社会上统一用登记失业率替代调查失业率。失业率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
另一方面,中国的户籍制度成为制约寒门子弟发展的另一道枷锁。北京和上海是每年大学毕业生涌入最多的两座城市。近几年,深圳有崛起之势但依然不能与北京、上海相提并论。而随着北京提出2300万人口上限、上海提出2500人口上限的目标后,户籍制度再次收紧。
以上海为例,想要落户上海就需要满足9大条件:1、居住证满7年;2、居住证积分120分+;3、买房;4、社保职称缴纳满7年,可以累积;5、符合上海人才引进条件;6、无违法生育;7、无犯罪记录;8、税单必须满7年;9、要么你有上海认可的中级职称、或者等同于这样的资格证社保缴纳基数连续3年是上海平均的2倍。
对于想要入籍上海的寒门子弟而言,上述条件是非常苛刻的。仅买房这一条就能杜绝一大批人。因为上海的房价绝对不是工薪阶层能负担得起的,更不用谈寒门子弟了。2016年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4000元左右,这种薪资水平想买上海的房,简直天方夜谭。
指望高考能改变命运的还不如试着学一些90后创业者,靠一张嘴、一套非主流服装、一张精美的PPT去寻找天使投资者。虽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4%都不到,可这个概率已经超过了依靠高考改变命运的概率。
大环境决定了高考改变不了寒门子弟的命运,如果你生在寒门,那从一开始,你就和一些人处于不同的赛道。但是,因此而颓废、放弃人生非但改变不了什么,反而连处于同一赛道的对手都跑不赢。丑小鸭之所以能变白天鹅是因为它本来就是鹅蛋里蹦出来的,如果原本就是从鸭蛋里钻出来的话,就不要指望变天鹅了,老老实实争取当个鸭老大也不错。
内修差异决定格局
中国现代教育已经失去了灵魂。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都是父母、老师灌输给他们的观念。寒门家长一心为孩子,可因为自己认知能力不足,且其本身也是畸形教育的产物,所灌输给孩子的思想观念只会更加偏离正道。就这一点上考虑,富家子弟的孩子有条件获得培养各种兴趣的机会,这为孩子多方面发展开拓了道路。
而由于学校师资力量层次不齐,富家子弟能够通过赞助打通关系帮助自己孩子进入优质资源的学校。聚集了富家子弟的豪门学校从小就让孩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脉圈。再加上其学校优秀的教育资源,只要不是学生太傻或不愿意学习的,都能与普通学校的寒门子弟拉开一段差距。相比之下,寒门子弟只能依靠运气分配进入(初)中小学,学校教育质量好坏只有天知道。
不过,无论是寒门还是豪门,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都没能跳出世俗的大染缸。急功近利的理念从小根植在孩子心理,最终反映在为分数而学习,长大后心浮气躁。如今的考生,临考前撕书、撕考卷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参加补习班或上课提问,最关心的就是“与考试相不相关”、“能不能提高分数”、“这问题出题概率多少”……高考一结束,第一时间就是结伴出游、尽情玩耍、泡吧K歌……进入大学后,无论高考好坏,至少大一上学期没什么人是在认真读书、继续求学。有相当一批人,大学四年就是享乐、堕落的四个春秋。对此,寒门子弟根本没得选,而豪门学子则有出国留学这一选项。
对比欧美大学教育的差异,差距更加明显。欧美国家把哲学定为大学必修课,他们提倡学生思考“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去哪?”从大学开始,国外的教育资源就逐渐超越国内,学历越往上,差距越大。而且,在国外开放、自由的环境下,能接触到的新事物、新理念能够更好的拓宽见识、开拓思维。
放眼国内,我们的大学把三种意识形态课程定为大学必修课。在学生三观未成形之际就对其进行思想改造,固化意识形态。有哪些学校会教导孩子尊重生命、不要影响他人、亲近自然、思考人生?有哪个老师会教学生认识自我,看清自身优劣势,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中国推崇的是拿得出考试结果的军事化教育方针。在这种教育指导下,最终的产物只能是优劣不同的解题机器。在这种教育指导下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成为“贵子”的基础吗?低俗、肤浅、势力好像都不是贵子的属性吧。
所以,往往在社会上能看到这样一种景象,寒门出身的人干活、做事都很拼,但却没有方法,只会做傻事。而豪门子弟也许非常懒散,但往往能提出颇具新意的建议和方案。两者对比,孰为将孰为兵应该一目了然。
“公平”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及长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公平”原本是个绝对概念,但在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相对概念。不知从何时起,国内有人提出“相对公平”的概念。自那以后,“公平”被完全颠覆,借助相对概念的借口,“公平”彻底湮没在学术概念海洋。
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自身内修看,寒门子弟都已经不可能与豪门子弟在同一舞台上竞争。教育看似与经济无关,但在新时代中,将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经济的根基是生产力,人永远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关系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根本。在新时代中,人多不再是优势,人智才是次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
最后,笔者有一些废话还望能在高考学子脑中留一个映像。考试结束了,高压式的学习就此一去不复返。相信很多家长此时让莘莘学子尽情的玩耍。成绩公布后,有些学子可能还会受到亲戚好友在财务方面的奖赏。今后的生活中,这些学生将获得一定的财务掌控权。记住一句话,愚者把钱花在吃喝玩乐,智者把钱投在自身成长。进入大学后,多参与一些组织活动,多找一些实习机会。即使你们发现大学老师上课很无聊,内容很2B但也不要埋怨。在中国,有相当一批教师受制于体制,他们也有家人要养活。如果碰上不按学校指定教材上课的老师请一定好好珍惜,因为这些教师正在冒着职业生涯风险向你们传授真正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学分考试考砸了请不要怪老师,也不要失去自信,因为每所学校都有指定的合格率。如果身边有人勤奋的考证,千万不要盲目跟从,找到自己真正想干的事再行动。将来在执业证书不断被取消的大环境下,证书只会越来越没用。无论想从事哪个行业,一定要培养从0到1的创新能力,因为等你们毕业后,从1到无穷大的事,人工智能都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