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有三急。對於普通人來說,上個洗手間是正常不過的日常事務。不過,如果把環境換到萬米高空,對於在惡劣環境中進行生死較量的空軍飛行員來說,這就是另外壹個棘手的難題了。尤其在技術尚未成熟、飛行員的生理需求又按捺不住的歲月裏,世界各國空軍都為這個問題大撓其頭。現在,就讓我們壹起來看看,當年的空軍飛行員們都是怎麽上廁所的吧!
在万米高空之上要上趟洗手间的话,并不像我们平时推开厕所门那么容易
欧洲上空的冤家:喷火和BF-109,由于两种飞机航程都很短,在上面几乎不会遇到什么如厕困难
在人類空中戰爭的萌芽階段,戰機航程都非常短。通常在壹兩個小時的飛行任務,飛行員咬咬牙就熬過去了,基本沒有上廁所的必要。隨著科技的發展,進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機的航程越來越遠,任務動輒達到六七個小時,飛行員的如廁問題成為必須攻克的壹道難關。以美國為例,P-38、P-47、P-51等長程護航戰鬥機,都配備了相應的小便管設備。在長達上千公裏的漫長旅途中,飛行員可以用它上個小號。
壹般來說,小便管是安設在座椅下方的壹個漏鬥形設備,連接著壹根通往機身外部的軟管。有需要的時候,飛行員在狹小的座艙內俯身將小便管取出,再逐壹解開飛行服的拉鏈和自己的內衣,方可釋放掉體內的水分。可以想象的是,飛機座艙狹窄不便、萬米高空氣溫嚴寒,在這樣的環境下上廁所滋味必定相當不好受。
美军战斗机上的小便管,这种设备并没有加热系统,经常在使用过程中冻住
其实,对于战斗机飞行员来说,环境的恶劣只是其次的,敌国空域杀机重重,保不准在你准备解决问题的时候收到敌机的“意外惊喜”。一位P-47飞行员勒罗伊·格罗佛就是这样回忆起自己在欧洲上空的一次尴尬遭遇:
编队正在离开德国上空,而我已经憋不住了。我立刻解开了飞行服和内裤,伸手到座椅底下够那根小便管。就在这时候,有人告诉我9点钟方向有敌机正在快速接近,于是我立刻操纵飞机往左急转迎敌。我们在缠斗中转了一圈又一圈,直到燃油告罄,掉头返航。在紧张的战斗过程中,我已经将小便的事情抛之脑后。
在回到基地之后,地勤组长如常地跳上机翼,准备帮我松开装备。但是这一次,他才刚刚凑到座舱盖旁,又马上缩了回去。我低头解开降落伞扣环,这才意识到裤链子还没拉上。我花了好长时间向他解释这一切,可还是被这个该死的地勤组长笑话了很长时间。
P-47机身上的小便管出口,在长途飞行中,飞行员必须用到这种设备
在激烈的战斗中使用小便管,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不过,另外一名P-51飞行员拉里·迪赛特的故事更加惨烈:
這是1944-1945年冬天的壹次任務,歐洲上空明亮晴朗的空域,高度28000英尺。在我們下面,是雪白蓬松的雲團。我帶著我的戰鬥機中隊護送重型轟炸機執行任務,飛了三個小時直入德國領土縱深。在這個高度,野馬座艙蓋之外的溫度最起碼有零下四十華氏度。駕駛艙裏頭,身體的狀況要依靠飛行服內的最少兩層衣物、飛行手套下面的厚厚羽絨手套來保持。
在任務的最後半個小時,我的膀胱在強烈呼喚,要求釋放掉昨天晚上喝多了的英國啤酒。以我的最大忍耐程度進行了衡量之後,我檢查了周邊的空域,呼叫我的飛行小隊轉為松散編隊,調整我的飛機為自動水平飛行。
接下來,我得把安全帶解下來,耐心地從座椅底下把漏鬥狀的小便管壹點點地拉出來,再滿懷希望地安置到大腿中間。
嗷,不要啊!小便管的出口凍住了!我呆坐在那裏,尿了壹半,手裏端著壹管子熱氣騰騰的液體。。。
窘況馬上得到了解脫——僚機發來緊急呼叫:“紅色小隊長,敵機七點鐘高空,沖著妳的後面來了。左急轉!”
我豁出去了,壹把抓住油門和操縱桿,開始呂夫貝裏圓環防禦機動。那管子液體毫無拘束地飛灑出來,落在座艙蓋和風檔上,馬上結成了冰。我用牙齒把兩只手的手套扯了下來,用它們瘋狂地把這些影響視線的黃色冰塊擦掉。在經歷了我人生中最漫長的五分鐘之後,我的視野終於恢復了正常,周圍空域空蕩蕩的,什麽都沒有。
典型的美国战斗机舱(F7F)俯视图,漏斗状的小便管清晰可见
郁闷无比的野马飞行员独自一人驾机返航降落。他的地勤组长跳上机翼,打开座舱之后抽了抽鼻子,说了一句:“看起来您一定受了不少惊吓呢。”这个时候,拉里·迪赛特估计杀人的心都有:老子才不是吓到尿裤子!不过,与身家性命相比,这一点尴尬实在算不了什么。。。
比起战斗机,轰炸机的机舱宽大、如厕设施更加完善,机组乘员可以较为自如的处理自己的生理问题。例如,在英国,皇家空军连机组乘员上大号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为机组乘员准备了特殊设备:一种名为“爱尔生”的“化学马桶”。
臭名昭著的爱尔生化学马桶,遭到了皇家空军飞行员的一致差评
雖然名字相當高大上,實際上這就是壹個裝了化學試劑的圓柱形鐵桶,再加上個蓋子而已。該設備固然能解決機組乘員的生理問題,但卻遭到了空軍官兵的壹致詛咒,讓我們聽聽壹名皇家空軍轟炸機飛行員的訴苦:
当我们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飞行的时候,这个恶魔般的马桶经常会自己弹开,把里面的脏东西喷得一干二净,飞机的舱面、墙板上到处都是!不难想象在复杂的战斗环境下,你要忍受着恐惧、晕机,卸掉身上的飞行装备,并且使用该死的爱尔生化学马桶的壮观情景。如果这个马桶不是魔鬼的创造物,那肯定是混入我方的敌人间谍发明的!远离原本平静的生活,机舱外发动机轰鸣、风声呼啸,再一屁股坐在这个冰冷的位置上,使用者马上有了足够多的时间反思人生这段最为悲惨的时刻。漫长的旅途中,这堆污物百分之百都会溢出来,在湍流中还经常沾到使用者的屁股上。这无时无刻提醒着我,战争就是一个地狱。
爱尔生化学马桶的宣传照:一名在爱尔生化学马桶上优哉游哉地读书的空勤人员。这绝对是二战史上最为恶劣的广告诈骗
愛爾生化學馬桶的影響是如此惡劣,以至於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機飛行員已經在戰爭期間養成了壹個習俗:在起飛執行任務之前,機組人員必須集合在轟炸機的尾輪處壹起小便。除了有祈求好運的含義之外,這個儀式最大的意義不難猜測——減少飛行中使用愛爾生化學馬桶的幾率。
惠灵顿轰炸机内的一角,注意位于机组人员右下方的爱尔生化学马桶
隨著戰爭的進行,轟炸機飛行員對這個馬桶的憎恨也達到了巔峰。以至於在壹些轟炸任務中,轟炸機在德國領空投下炸彈的時候,機組乘員們幹脆也把滿登登的愛爾生化學馬桶壹起砸了下去——來嘗嘗皇家空軍的“生化武器”吧!
和英国轰炸机在欧洲大陆比翼齐飞的,还有美国陆航的B-17和B-24轰炸机群。美国人本着简单易用的原则,在机舱内部设置小便管。例如,大名鼎鼎的B-17轰炸机就把它安置在机身中部的弹舱中。从最前端的投弹手到最后方的尾部机枪手,机组乘员困了累了,可以站起来伸个懒腰,到弹舱中放松一下。
对B-17轰炸机的机枪手,在这么狭小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可不是一般的棘手
不過有壹個人例外,那就是B-17腹部球型機槍塔之中的機槍手。他的戰位相當重要,扼守轟炸機下方半球的防禦,然而爬進爬出機艙又相當的不便。所以,有不少機槍手開動腦筋研究如何在這個透明密閉的狹小球形空間中解決個人問題。壹位名叫雷斯特·斯克倫特的機槍手是這樣回憶的:
要解决问题,我找到了一根旧的氧气面罩导管,直径大概有一英寸半的样子。然后,我把它伸出机枪的抛壳窗外头。我第一次使用的时候,不是非常成功。这根管子的运作很顺畅,但我的机枪塔方向不对,气流把小便泼洒的到处都是。从那次开始,我很快学会了在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把炮塔转到合适的方向上。
哪怕在B-17的机舱当中,那副小便管的应用也是很有讲究的。B-17导航员比利·弗兰克豪斯回忆起了小便管的正确用法:
使用这个小便管之前,你必须警告下方球型机枪塔的机枪手回避。因为气流会把排出的液体直接吹到球型机枪塔的正前方。在高空中,这会马上在球型机枪塔前方蒙上一层黄色的冰块。所以,我们每次都要警告他,让他把炮塔转到另一个方向。不然的话,球型机枪塔的正面就会被黄色的冰块盖住,他根本没有视野,炮塔就完全废掉了,除非飞到低空等冰块融化掉。所以说,你如果忘记打招呼,就会被球型机枪塔的机枪手骂个半死。
B-17轰炸机上的加热以及小便管系统,由红框标注
不过,即便避开了球形机枪塔,“空中堡垒”的方便问题依然会带来一系列麻烦,为什么呢?——编队过于密集了!美军的轰炸机洪流铺天盖地,队形齐整,能够构成无处不在的机枪防御网。然而,如果从编队上面掉下什么东西的话,有极大几率“误伤”其他的队友。一名轰炸机飞行员比尔·马库恩是这样回忆的:
一次从德国的任务返航的时候,我有一个机组乘员拉肚子了。他用一个纸板盒解决了问题,然后快手快脚地把它扔了出去。那个纸板盒掉下去的时候,砸到了编队后下方一架B-17的风档上,它马上冻成了一大坨,挡住了飞行员的视线。回到英国的基地时,那个飞行员不得不把头从侧面探出窗户,才能把飞机降落在跑道上。
B-17轰炸机上的小便系统铭牌,告知了使用的注意事项:不要在低温下使用、不要打湿衣服和人员。。。。。。由此可见飞行员是何等纠结
到了战争后期,随着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的横空出世,美军飞行员得以享受到“次世代”的飞行体验。这种先进的轰炸机上配备了增压座舱,把飞行员从万米高空的冰冻地狱中解脱出来。饿了,飞机上的加热器随时可以提供一杯杯滚烫的咖啡、一份份热气腾腾的三明治;困了,后机舱内的折叠床展开,马上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
除此之外,机上的厕所也得到了巨大的升级。机头左侧,导航员座椅的不远处安设有一副导液管,通往一个蓄水箱,供机组乘员小解用。在后机身也安设有一个低矮的马桶,配备一个可封闭锁定的盖子,掀开后可在马桶上铺设塑料或者纸质的衬垫。为了减轻异味,马桶里预先加注有几英寸深的水,水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植物油。
B-29轰炸机机舱布局,注意在一侧角落内的化学马桶,见红框位置
不過,即便避開了球形機槍塔,“空中堡壘”的方便問題依然會帶來壹系列麻煩,為什麽呢?——編隊過於密集了!美軍的轟炸機洪流鋪天蓋地,隊形齊整,能夠構成無處不在的機槍防禦網。然而,如果從編隊上面掉下什麽東西的話,有極大幾率“誤傷”其他的隊友。壹名轟炸機飛行員比爾·馬庫恩是這樣回憶的:
在一次任务的返航途中,全体机组人员都受到了痢疾的困扰,不得不来来回回上厕所。最终,前面的储罐被灌满了,而雷达操作员的化学厕所情况也差不多。在舱面地板上,有一个用塞子密封的管道,用来投掷烟雾弹和信号弹的。由于我们现在高度下降的差不多,不再需要座舱增压了(也就是说这个管道可以打开)。我离开了飞行员的座椅,跪在舱面地板上,拔掉管道的塞子,用这个当作小便管。
悲剧发生了,空气沿着管道倒灌了进来,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泼在我脸上了。这时候飞机震颤个不停,我身上、周围统统湿透了。
大家伙都憋得不行了,我们只好打开炸弹舱的舱门,然后让大家轮流 ‘投弹’。在湍急气流的冲击下,我们把整个弹舱的每一寸角落都糊满了。即便是成功离开弹舱的‘炸弹’,也被气流吹到机身底部、糊成一片。最后,我们在印度的基地降落,120华氏度(49摄氏度)的高温一烤,整架飞机臭不可闻。第二天,我们不得不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清理这架轰炸机。
光陰飛逝,軍事科技得到了壹日千裏的發展。總結二戰期間的經驗教訓後,現代戰機飛行員們的如廁環境已經得到巨大的改善。在戰鬥機上,飛行員通常會使用壹個內有海綿的塑料拉鏈袋子解決小便問題,再也不用擔心小便管被凍住的問題。此外,在比較大型的轟炸機和運輸機上,通常都會擁有壹個功能比較完善的小型廁所。雖然這些都比不上我們乘坐民航班機時的良好體驗,當年飛行員的種種窘境已的確是過眼雲煙。
不過,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的空中戰爭擴展到外太空之後,飛行員這個無法抑制的生理需求是怎麽解決的呢?也許,答案已經在科學家的實驗室中孕育,隨時可以變為現實。
今天美军大型飞机上的微型厕所
现代战斗机飞行员小便用的塑料袋
宇宙时代的太空人会怎么解决这个生理问题呢?
国历君已笑晕,还是发展无人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