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道笔记
创业,管理,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人物  ·  萌翻亚洲的她,能否打破“长残魔咒”? ·  22 小时前  
新北方  ·  都“八九”了,为啥还是这么冷? ·  昨天  
新北方  ·  36岁女子直播一夜后猝死,留下一儿一女 ·  2 天前  
新北方  ·  骇人!手机深夜竟自动下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道笔记

N 年合伙人开始暴雷

六道笔记  · 公众号  ·  · 2024-04-25 12:00

正文

去年下半年,知识付费圈,刮起了一股“N 年合伙人”的风,这个“N”,3-8 年不等。

不少博主都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各种权益确实非常吸引人。

最近有些人的“N 年合伙人”被曝割韭菜,交付重心放在了分销,而不是技能或者项目。

另外,最近各个知识付费社群的续费率都不太高,尤其是高客单价的社群。

或许是没钱了,或许是被伤透了,大家在知识付费方面,越来越谨慎。

这几年经济形势不好,赚钱难,很多人想寻找项目或者提升技能来改变境遇,这是正常需求。

市面上,有不少社群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其中的佼佼者,比如 生财有术、淘金之路、高研社......

有正常的内容生产,经验分享,实战打卡,每年几百到两三千不等,有一说一,运营很用心,物超所值。

道不轻传,法不贱卖,佛祖的宫殿金碧辉煌,香火不断,也都是需要花钱的。

别人多年的经验积累,我们想学,支付一定的费用,肯定是合理并且必要的。

我也有星球和小报童,心里清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过,一分钱一分货,价值规律,在知识付费行业也是如此。

你花 99 元和 9999 元,期待的回报肯定不一样。

值不值得,时间长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从博主的角度来说, 低客单价的产品/服务确实不赚钱,高客单价的产品/服务没有交付能力。

这是一个矛盾,不得不二选一,只是有的人选择了先干高客单价,在干的过程中再优化交付质量。

我认为这次事件的核心在于, 客单价、产品/服务与人群不匹配。

公司高管/老板,你收几千几万,其实不疼不痒;宝妈、大学生、职场人,你收的几千几万有可能是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工资。

高客单价有高客单价的产品/服务/人群,人群错位,后续可能有大量的麻烦。

参哥也吃过这方面的亏,刚开始收宝妈的钱被骂得几乎退网,现在收老板的钱口碑反而好了起来。

再说说分销的事,合伙人也好,社群也罢,通过分销的方式来卖,是正常的。

只是如果以分销为辅,变成分销为主,产品本身成了分销,这就有点 CX 的味道了。

比如 原来的微商,赚到大钱的往往是拉人头,而踏实卖货的,却是少数。

从结果的角度来讲,他们确实赚到钱了,可这一切,真的正常吗?

我很难用是非对错去评论,因为我自身也在局中。

我内心只是有一个最朴素的想法: 要对得起别人的信任,对得起别人给的时间,对得起别人支付的金钱。

虽然现在做的不好,我也不想立牌坊,只是想说, 出发点一定是真诚利他。

知识付费,可以做很多年,先从低客单价开始,随着交付能力的提升,来提高价格,或许才是正途。

那为什么大家都推分销呢?好好教大家技能,好好带大家做项目,不行吗?

说实话,那样普通人拿到正反馈的时间会拉长,拿到结果的概率会降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