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何有话说
人生只有三件事,喝酒,写文,以及爱你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什么是缩表? ... ·  2 天前  
财宝宝  ·  我和菜嫂的性格差异。 ... ·  3 天前  
财宝宝  ·  开保险箱原理。听声音。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阿何有话说

穷养没有格局,富养淘汰出局

阿何有话说  · 公众号  ·  · 2017-05-17 19:00

正文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篇我近期非常喜欢的文章,作者是卢璐。她的文章常常被各大平台转载,转发率过百万。


卢璐是留法海归,有两个女儿。卢璐的文章体现了一种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之后的生活方式。很多关注她的读者,都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三毛。


她的注重个人精神,追求生活品质,精致优雅,独立尊重,不疾不徐,幸福无比。


喜欢欢迎关注卢璐说 (lulu_blog) ,陪伴全天下的焦虑女性们一起成长。


秦敏来上海出差,正好赶上小长假,多呆一天和我小聚。


我们约十点在她酒店大堂见。我快到的时候,收到她的微信说,临时有点工作,让我直接去她的房间,她给我留着门。


我进去的时候,她开着电脑在打电话。


她的N+2的领导,要求交一个报表,她在指导下属做。秦敏交代的很仔细,还从正面,反面,侧面,里外里的去讲,我估计她下属是个新手。


等她终于工作完,回过头来,很抱歉地说,“让你久等了。”


我说:“没关系,你还有点当师傅的作派,讲得又清楚又仔细。”她笑笑说:“丽丽是个小海归,三月刚入职。人聪明,见过世面,有很多想法,我看到她就像是看到了当年的我。想培养她一下。”



我们吃完饭, 秦敏收到了丽丽的PPT,她打开,眉毛就拧了起来,又给丽丽打电话,把错误指出来。我在旁边听着,有一些细节是刚才交代过的,连我都记得。


过一会儿,丽丽把改好的PPT又发过来。秦敏的脸青了,因为还有错。


秦敏其实是个暴脾气。她劈头盖脸地把丽丽骂了一通。其中有一个错误,秦敏没有交待过,丽丽觉得委屈,和秦敏争辩起来。


秦敏说:“的确,这儿我刚刚没有说。但是,当你发现了问题,你为什么不能问问我呢?如果什么都要我说,我自己做更省力,要你干吗?”


秦敏让丽丽去改,气呼呼得挂了电话。交表的时间要到了,她想了想,又打了一个电话给另一个下属,小苹。


这次通话很简洁。秦敏说:“N+2要一个表,丽丽做的差不多,但是有些地方要改,你改好给我。快点,急。”


过了一会儿,丽丽和小苹的表都交了回来。丽丽和小苹都把错得地方改好了。小苹还简单备注另外两个问题,让秦敏注意,是错了还是她就想做成这个样子?


秦敏把小苹做的表发了给领导,摇着头:“你看这差距?”


小苹和丽丽年龄差不多,同一批招进公司。丽丽是海归,学历看起来辉煌。而小苹是农村孩子,没出过国,大学就开始做兼职,工作经验多些。


开始工作,小苹上手快,很仔细,有脑子,也肯用脑子。有时候,秦敏想不到的问题,还能给她提个醒儿。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这个周,秦敏交给小苹另一个工作。她也有点吃力,但是能够按照着公司的意图,独立思考,独立推进,有问题及时反馈,真的分担了秦敏的工作量,让她轻松不少。


丽丽英语流利,穿衣服也洋气,带着去拜访客户,穿着套装给客户讲PPT,很能提升公司形象。


丽丽见过世面,有格局,常常想出有新意的点子。可是就现阶段来说,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支撑,自己凭空想出来的点子,有点异想天开,没有实际可行性。到了真正做事,丽丽眼高手低,常常出错,而且还受不得委屈。


公司不是学校。学校,要交钱,而公司是付钱。公司出钱雇人,要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开着美丽的花,但是填不了自己的坑的萝卜,这是一件让上司们非常恼人的事情。


物以类聚,秦敏当时决定录用丽丽,就是觉得丽丽很像当年刚从法国回来的自己,是一只踌躇满志的小菜鸟。


秦敏在心中一直觉得,丽丽只是缺少工作经验,她亲自带丽丽,花时间给她讲,给她纠正。希望她可以迅速成长,独挡一面。其实秦敏心中挺看好丽丽。


可今天现在看来,丽丽差得根本不是一点儿,而是太远。


从小被富养大的丽丽,早就习惯自己是被特殊照顾的那一个。她根本不觉得秦敏花时间带她,指点她,是一种培养。每次工作被秦敏挑出错误的时候,马上用自己的机灵劲儿,给自己辩解。


丽丽从生下来,都是别人帮自己安排好一切,妥妥滴。需要她自己处理的问题,那是在选择范围以内,被预留好的,让大小姐有点可以骄傲的资本。


所以在真正工作中,丽丽没有自己去思考分析的意识。就像是今天的错误,她明明已经看到了,因为秦敏没交代到,她就没有多问,就留在原地。


丽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她觉得自己是可以做大事的人,整天踌躇满志,希望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决策性的事情。她就像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没有会走之前,就想去跑去跳,被禁止之后,就说委屈,发脾气。也真的是让秦敏头疼。


在我们这个拜金而功利的时代里,富养代替了穷养,成了社会主流的育儿理念。


拥护富养的人认为,富养可以帮助孩子们抵抗物质诱惑,提升自身眼界和格局,在起跑线上就开始朝着精英的目标前进。


穷养被大家唾弃,因为穷怕了的人,就被永远钉在穷人的十字架上,缩手缩脚,小农意识,受穷一辈子。


可是今天在人人不屑穷养的情况下,却总还有一些人坚持穷养。


长江集团李泽钜曾经说,小时候,他和弟弟非常怀疑,父亲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钱?


李嘉诚自己也讲过,有一次他去看在留学的李泽钜。国外的路很窄,前面有一个骑着破自行车的年轻人,挡着汽车的路,很危险。等车超过去的时候,李嘉诚才发现那个骑自行车的人是赶着去麦当劳打工的李泽钜。


可是如此苛刻的教子方式,绝对不是唯一。


穷养和富养,其实是和父母本身拥有的财产数量和拥有的财产时间有重要的关系。越有钱,有钱越久的家族,越穷养孩子,零花钱自己赚,勤工俭学,生活刻苦。


被生活匮乏的父母穷养大的人,因为穷怕了,总想要拼命得富养自己的孩子,用孩子童年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倾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本来就是做父母的本能。所以在今天,富养变成了主流,每每谈到穷养的话题,总是被一群人唾弃。


到了今天,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去分析这个问题。因为从实际操作方式来说,无论富养和穷养,都应该分成两大类,精神的和物质的。


这样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看明白,有钱如李嘉诚的富豪们所贯彻的穷养,并不是真正的穷养。他们是在物质穷养,但是精神富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