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诺辉
改变生命的轨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痛心消息传来!母女双双遇难 ·  昨天  
湖北经视  ·  关晓彤、鹿晗,冲上热搜!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70 岁以上老人猥亵不行拘,高龄成 ...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噩耗传来!3人牺牲,有1人原准备5月结婚 ·  3 天前  
湖北经视  ·  确认!她官宣复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诺辉

柳叶刀两次点名,中国饮食升糖第一名

诺辉  · 公众号  ·  · 2024-06-30 11:00

正文

大家好,这周我们聊聊【美食】!
要说全世界最好吃的是中餐,应该没人反对吧? 老外听了都得点头
但是如果从健康维度来评价,中餐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
毕竟,中国饮食两次被柳叶刀点名,主要“成就”包括:升糖指数全球第一,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和癌症死亡,全球第一。

01
中国饮食,升糖指数第一名
关于不同国家饮食升糖指数的研究,发表在《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 "上。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了不同国家饮食的升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与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的关联。
研究纳入了127 594名年龄在35-70岁之间的成年人,来自20个国家,包括北美、欧洲、南美、中东、南亚、中国、东南亚和非洲。
在中位随访 11·8 年期间,有7326 人 (5.7%) 发生 2 型糖尿病。
总体而言, 参与者饮食的升糖指数平均为85.9
其中, 中国饮食的升糖指数最高,为88.9。 其次是东南亚( 88.2)和 非洲( 88)
GI和GL高,就会导致糖尿病吗?
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
与GI最低的饮食相比, 高GI饮食与糖尿病风险增加15%相关
与GL最低的人相比, 高GL饮食与糖尿病风险增加21%相关
研究还分析了BMI、腰臀比高的参与者中,高GI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 结果发现,在 BMI较高、腰粗 参与者中 ,这种 相关性 更强。

02
升糖指数和血糖负荷
你可能注意到了,研究提到了两个概念:升糖指数和血糖负荷。
升糖指数(GI),用来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高GI:70-100,对血糖影响较大

中GI:56-69,对血糖影响中等

低GI:≤55,对血糖影响较小

在这项研究中,以含有50g碳水化合物的白面包作为参照标准,GI定为100。
其他常见食物的GI对应为:

非豆类淀粉类食品:93

含糖饮料:87

水果:69

果汁:68

淀粉类蔬菜:54

豆类:42

乳制品:38

而血糖负荷(GL) 反映了食物对血糖水平的实际影响。
GL=GI×该食物中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一种食物最终会不会导致血糖升高,主要看GL
我们爱吃的白米饭、面条、馒头等精致碳水,GI和GL双高

高GL:≥20,对血糖影响较大

中GL:11-19,对血糖影响中等

低GL:≤10,对血糖影响较小

03
中国饮食
造成心血管和癌症死亡 也是第一
2019年4月,《柳叶刀》发表的另一篇研究,分析了195个国家和地区的饮食结构对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2017年,1100万人死亡可归因于饮食风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是导致饮食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癌症和2型糖尿病。
在世界人口前20的大国中, 中国是饮食相关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饮食造成的心血管死亡、癌症死亡排世界第一
那么,是哪些饮食因素或习惯导致这种结果呢?
对饮食成分分析发现, 钠摄入量高、全谷物摄入量低、水果摄入量低 是主要风险因素。
研究指出,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吸烟等任何其他风险都要多。 不良 饮食习惯与一系列慢性疾病有关,可能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这就尴尬了,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
谁能想到,如今因为吃得太“好”,反而不能好好活着了?
对那些明确不健康的习惯,咱们确实要听劝,比如少油少盐少白米面,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但也没必要走向另一个极端。
很多人为了健康长寿, 断糖、断碳水,吃饭回归到维持生命体征的初心。
可是享受美食也是一种人生乐趣。
著名美食作家、英国人扶霞·邓洛普,研究中国饮食文化三十年,写了7本中国美食的书, 被称为”最懂中餐的外国人“。
在新书《君幸事》中,她这样写道:

对中国人来说,饮食既是生理需要,也是生而为人最值得探寻的乐趣之一。


如果生活泛若不系之舟,食物可以成为锚,在遭遇幻灭时成为避难所,在承受压迫时提供自由与创造的方寸之地,成为人生的慰藉。

本期有奖互动
互动话题

你的一日三餐通常怎么搭配?

对照膳食宝塔,看看哪些吃得太多或太少?

或聊聊你最爱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美食

开奖时间

7月3日, 选3位优质留言用户
(每周三,微信二条开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