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一篇最新发表在PSPB上的论文《精神病态特质与工具性道德判断的再研究》。精神病态个体通常表现为情感冷漠、缺乏同情心、对他人痛苦缺乏共鸣等特征,这些特点使他们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可能做出与常人截然不同的决策。精神病态个体倾向于更多关注行为的结果,而不是遵循道德规范,因此他们在一些道德判断中可能表现出较强的工具性倾向,即通过伤害少数人来最大化整体利益
该研究旨在探讨精神病态特质与工具性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研究者特别关注精神病态特质的不同维度如何影响个体的道德决策,尤其是在涉及他人伤害与利益最大化的问题上。同时,研究还希望通过引入新的道德判断模型,分析精神病态个体在道德困境中的决策模式,为精神病态心理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研究采用了多维度的测量工具来评估精神病态特质。具体而言,研究使用了三种不同的精神病态量表,包括Levenson自我报告精神病态量表(LSRP)、精神病态人格量表(PPI-R)和三元精神病态量表(TriPM)。这些量表分别从情感冷漠、冲动性、无畏性等多个维度对精神病态进行评估。通过这三种工具,研究能够全面了解参与者的精神病态特质。道德判断的评估则采用了传统的道德困境(如小推车困境)和更为现代的后果、规范与不行动模型(CNI模型)。CNI模型通过量化参与者对后果、道德规范以及行动倾向的敏感性,揭示其在道德判断中的心理过程。此外,研究还使用了牛津功利主义量表来衡量参与者在道德决策中对工具性伤害和公正利他主义的倾向。
研究的主要结论表明,精神病态特质较高的个体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倾向于做出更具工具性、功利主义的决策。例如,在小推车困境中,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牺牲少数人以拯救更多人。此外,通过CNI模型的分析,研究发现精神病态个体对后果更为敏感,但对道德规范的敏感性较低,且在道德决策中更倾向于采取行动而非保持不作为。研究还表明,不同维度的精神病态特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精神病态与工具性伤害倾向相关,而次要精神病态则与更多的冲动性和反社会行为相关。
PSPB,Volume 50 Issue 9,Sep 2024
Psychopathic Traits and Utilitarian Moral Judgment Revisited
Mariola Paruzel-Czachura, Zuzanna Far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