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经社
政策前沿 财经动态 思想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如何宠婆娘? ... ·  2 天前  
财宝宝  ·  看起来,我家婆姨好温油啊-202502082 ... ·  3 天前  
财宝宝  ·  回顾一下春节-20250207221212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经社

一位教授对疫情的反思:我们不能让“底线伦理”失守

政经社  · 公众号  ·  · 2020-04-05 11:05

正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 | 爱思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杏培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灾,搅浑了人们岁月静好的美梦,使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准战争状态之中。危情与乱局,常常最能直观地呈现一个社会的底色,这种底色一方面是社会治理能力的水平,另一方面是部分官员和民众的人格素质水准。


好话此处略去不说,直接说问题。疫情爆发以来,在英雄们冲锋陷阵和民众宅居抗疫的日子里,我们一次次心寒地目睹了种种社会怪象,一桩桩匪夷所思的社会丑剧粉墨登场,混乱的浮世绘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神经,百来天的疫灾却让人们活出了一个世纪的哀愁。



简单梳理近期不断激起公愤、忤逆民意的社会事件:除了李文亮、感恩教育、廖君事件,还有武汉一社区用环卫车运送平价菜蔬;云南 人民医院150名医务人员对着镜头宣布,放弃申领总额30万元的抗疫补助 ……


这些天,太多这样的事件和现象,像一根根芒刺,不断刺激着大众的神经。何以这些事件会激起民愤,形成社会公共事件?


道理很简单,这些事件触犯到了一个社会群体的底线道德和底线正义。而作为社会基准线的道德共识和底线正义的失守,意味着一个社会在疫灾之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道德层面的“次生灾害”。


北大哲学系教授何怀宏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提出“底线伦理”的概念。所谓底线伦理是指一种普遍主义的道德义务,或者说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它意味着某些基本的不应逾越的行为界限或约束。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越来越多地逾越这些界限,这种“恶的蔓延”可能造成社会的崩溃。由于这种基本性,它的确还有一种“最后的”,“不可再退”的临界点的含义。


在何怀宏看来,底线伦理是对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群体道德和行为层面提出的一种“普遍性”的要求,同时也是“最低的”要求,它是对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原则的一次有益校正。


一直以来,我们的社会在立人和公民道德层面强调崇高道德,试图以君子之风、英雄高德立国树人,但这种道德实践实际上步步溃败,直至九十年代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君子国式的道德伦理遭到进一步的唾弃。


面对逐渐加剧的道德危机,“底线伦理”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一种新型道德诉求。这种道德原则并不复杂,用何怀宏那段被广为征用的话即可说清“底线伦理”在行为层面的具体要求:


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我意识到,机遇、自由降临同时,底线伦理亦直面挑战。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 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 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屏障!


由是观之,大疫面前,不欺诈,不说谎,不能损人利己,成为亟待重申的道德底线。而近期屡屡发生的社会事件,恰恰是因为它们触碰到了民众道德的底线。


这届民众,很理性,很温和,很懂事理,不给国家添乱,听从组织调遣,默默履行着灾难时期个体应该恪守的基本义务和道德准则。而另一方面,一些社会治理者用他们的傲慢、无知和愚蠢,不断逾越着作为社会公约的道德界限,以种种恶的行径冒犯着公众的情感和尊严。



疫情以来民意的每一次怒潮般的喷发,莫不是因为“底线伦理”被践踏被逾越。


比如,“底线伦理”提醒我们,不可以过于崇高和超拔的道德标准要求民众,“君子国”的伦理高调常常是一种虚伪的道德实践。昭通人民医院150名医务人员放弃30万元的抗疫补贴,看似是一种崇高,却透露着领导意志之下的“一刀切”和表演意味。


试问,用生命捍卫岗位,营救他人的个体,为什么不可以领这份人均两千左右的岗位补贴?既要“崇高”,为何还要对着镜头,还要宣誓?


试问,这种对私益的放弃,是否是每个医生的真实意愿,还是一种政治任务?


秦晖曾说,“私益只能通过自愿交易取得”应该是我们社会的共同底线。昭通人民医院此举看似是一种高尚之举,实际上经不起追问,是疫情之下“虚伪的崇高”,形式的光鲜掩盖了践踏个体价值的实质。


再比如,“底线伦理”要求社会治理者不要违背社会的常识性认知。青山区用环卫车运送民众菜蔬,挑战的显然是人们的情感底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