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51好读  ›  专栏  ›  之乎者野记

日子765|感应

之乎者野记  · 公众号  ·  · 2025-02-15 08:14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作者对于写作的感悟与体会,如何对待读者和自身的成长。探讨了作者的写作坚持和变化、与读者的关系以及心灵的共鸣和成长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作者对于写作的坚持和变化的理解。

写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作者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特点,虽然有时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建议,但作者始终坚持自己的写作理念,注重真实性和自我表达。

关键观点2: 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以及心灵的共鸣。

作者认为写作是一种与读者沟通的方式,能够吸引那些与自己有相似经历和感受的读者,通过文字传达情感,引起共鸣。

关键观点3: 成长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精神束缚的克服。

作者强调了成长的重要性,通过不断自我提升和实践,克服自我精神束缚,才能吸引更高维度的人。而那些真正能够克服困难、坚守初心的人,最终会获得成功。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朋友送来的理解


这些年写文章,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读者。
每年不都有那个平台给的总结嘛,会告诉你,哪些人看了你所有的文章,哪些人留言最多什么的,帮助你巩固所谓的“粉丝友谊”。
其实自己也会大致了解,是什么人要来看你的东西,哪些人看散文,哪些是看时政,哪些两个都看,哪些先喜欢这个,后来却发现自己实际喜欢另一个,从留言的措辞就能大致看出来。
写作十一年,我的读者数量相对做视频来说并不多,但粘性很高。过去很多“运营大咖”朋友会给我建议,让如何如何才能涨粉,内容如何垂直细分,需要保持怎样的频率最能迎合他们。
可我就是很烦这些术,想写就写,不想就不写,于是他们断言,我永远不可能“做起来”,呵呵,我从来也不像坐起来,喜欢躺着。
到现在,他们很多都转行了,我还在这儿。
而我的读者从最开始那几十个人到现在的那么多,看不到数量在减少,而且没写的一段时间,大家也都在等,人还在不断增多。
我有时会想,和所有的商业逻辑都不同,但依然能做得挺好,为什么?
在这个时代还能耐心去看文字的,要么还是读书人,要么就是无意间也产生了某种感应,然后就沉淀下来。
特别是AI时代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AI写作,很快很高效质量也不错,读者也在建议我用AI去弄。
我会在其它方面使用AI,但是在传递真实性这方面,永远不会用它。
不用它,不是说它不优秀,deepseek思考很锐利,也很华丽,但那个不是我,我是一个有缺陷、不完美的人。
我会犯错误,情绪会波动,思考可能杂乱,更新也不定期,朋友打趣,我这两年的文风和性格变化很多,虽然素未谋面,但都能感觉到。
对,我也在不断反思和成长。
所以,这也便是我存在的意义,作为一个人类,我不需要太完美,正是那些不完美,才让我有进步的意义,而成长那么困难,也就有很多人会去看你,哦,你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设,你是普普通通的人,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犯着和大家一样的错误。
也是如此,才有了信任,继发才是更大的共鸣、共振,或者说,也有很多奇怪的感应。
其实,随着AI时代的到来,我反倒越来越确信,虽然一直都不想扩大输出范围,但是,可能能够感应到的人会越来越多。
这种感应,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类似的伤痛。
我们都是人,完全不同的人,但是,我们是人,是人,就有共通点,就有人性的软弱和黑暗在里面,在角落,不会拿出来言说,甚至对身边人、亲人都不想提及。
或许我写的某些文字,能让一部分人惊呼嘴替,而其它感受又让完全不同另一部分人灵魂震击,就算嘴上倔强,但其实内心早已心潮涌动。
因为我是在真实体验着人生和这个世界,好的坏的,对的错的,也是替你们所有人。
所有产生感应的人,多少都存在某些重合的创伤,然后才有吸引。
这种吸引的建立,因为这世界太多的伪装、诱导,最后似乎是在灵魂无处安放中的辗转腾挪。
如果仅止于此,并不会维持太久。
因为就像同学会,除了炫耀和搞关系层面外,大家聊聊过去,聊聊烦心事,是意义不大的。
要想一起走更远,则是需要彼此不断地自我成长。
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嘛?可能会把原因归咎于生活的改变、工作的不同、城市的远离让两个人形同陌路,但其实并非如此。
本质是因为曾经在某一阶段,你们的磁场是相通的,吸引的,但可能某一个人慢慢走向了更高的维度,另一个人跟不上了,你们的快乐和创伤都变得不同,简单因为熟悉的安慰或劝诫,早已无法说服你不安的心,带不来疗愈或快乐的效果,也就离散了。
理解是个很高维的词语,你只能去匹配与你相似磁场的人,或者因为亲密关系不得不向下兼容低磁场的人。
如果灵魂吸引和互补能量,不会因为地域和时空的错配而终止联系,你会想尽办法克服困难跋涉。
而不想联系的时候,即便天天见面,更多只是表面嘘寒问暖聊天气的伪装。
这才是很多现象的合理解释。
其实也告诉你,为什么要向内求,才会达到向外的结果。
当你不断提高自己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深度和广度,并且用实践而非空想去作证,就会不断走向成长。
而成长后,你才能自然而然吸引到同频或更高波长的人。
你知道为什么有一种人,是必然成功的嘛?
就是那种穷且志坚的人。
绝大多数人,会因为自己条件不好而自卑,而掩饰,而虚荣,但是那些真正能克服世俗目光,在极为痛苦情况之下,依然能正视自己不回避、发自内心坚守自己心流和梦想的人,会吸引到无数贵人前来帮扶。
不论是导演饺子,还是王兴兴,他们都在那种常人难以忍耐的世俗环境中走出来,当然会是拨云见日的景象。
因此,为什么我总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条件不好的人,受到最大束缚的,不是别人,不是背景, 而是自我精神的束缚
这里面,有亲密关系,有家庭关系等等,靠得越近的,束缚和牵引越大。
在我看来,这世间世俗意义的成功,钱权名,都是赠品而已,你只要有自己的坚守,还能一步步实践下去,成功路上真的不拥挤,或者说,根本没什么人。
而且,经过这种精神挤压后走出来的,基本拿出来都是王炸。
当然,如果要想获得精神上更加的丰裕,那比前者难得多,是一辈子的修炼,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当你克服所有自身创伤,当那些伤疤成为你成长后无尽荣耀之时,你的身边就会聚集越来越多的力量,为你所用。
那种感应,如果只是文字这么轻浮地说说,大多数人很难懂,可一旦有相似经历的人看到,就会有切肤的体验,并且,印记会烙刻在灵魂之上滋滋作响,终身难忘。
这些感应,不像是偶尔听到一首歌,看了一场直播,情绪能很快消散,灵魂的回响会一直存在于脑中。
这世界最好的追求,是不去追求;最好的争,是不争;最赚钱的逻辑,是利他;最好改变命运的方式,是改变自己的性格。

在回 复留言里,希望大家不要再说“道理都懂,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做不到,就不是真的懂。

别人是别人,你是你,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你不是别人,你就是你自己,只需要问自己这个答案就好。

做到了,哪怕只是小小的提升,你都会感应到我在说什么。

而这正是你一直留在这里的原因,有声或无声,啜泣或会心的笑,安静或轰鸣。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力求实事求是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 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三个号
大号记散文
小号写时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