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杨夏
生活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产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亦庄  ·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2025十大发展趋势发布 ·  昨天  
北京本地宝  ·  北京将新增两座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杨夏

用户折叠

杨夏  · 简书  ·  · 2017-06-06 11:13

正文

image from David Hockney

一个新产品在立项之初,我们总会试图尽量清晰的描述目标群体,这样有助于产品设计上更有针对性。甚至,当产品与用户群体高度匹配时,这个产品本身就能成为用户群体的代言。极端如陌陌几乎成为约炮人群的标签。

在描述用户群体时,有很多目标与实际错位的情况,比如我们常说的「文艺青年」,其实并不是擅长文学或艺术的青年人。不少偏小清新气质的产品,在瞄准所谓的文青用户时,往往采取一些讨好措施,设计许多高大上,使用起来非常专业的功能,结果并不理想。

其实,文青更多是一群喜欢消费文艺作品的年轻人。

而文艺爱好者,比文艺青年更积极一步,他们除了消费,还会有一定的创作能力与热情。至于真正的文艺专业人士,并不喜欢被人称作文青…

用户群体的分层,普遍存在于发展成熟的市场中。因为需求强度或侧重点的不同,看似相同的群体,有可能存在互相冲突的场景。

把一群文学创作人士跟一群爱去大理、西藏、爱看都市小说的人放在同一个产品,那么产品模型要如何搭建,才能互不干扰又输出相同气质的东西,这非常考验产品设计者的口味把握。赵医生心里对曲妖精爱得不行,自身的清高,与小曲的江湖气,再怎么调和,始终是一副互相「看不上」的感觉。

另说一个滴滴拼车,节省1/3费用而带来陌生人气息,使得乘车体验负面感官风险大大提升,尝试过几次以后,起码我心理上对再次使用拼车十分抵触。

一个满身酒气的中年男人,跟一个带着大包小包的进城探亲团大妈组,你想选择哪一个坐在旁边?司机应该先送看起来面善且路近的A君,还是先送一看就不是善茬却路远的B哥?

明明之前大家是互不干扰的,你坐你的快车,我等我的专座,用户在自己的空间里享受可控的服务。当一个节省费用的方案被推出来,随之用户群体之间的保护隔离被打破,这时候再来说我们的产品是为什么样的人群服务,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两句价格敏感、又愿意尝鲜可以笼统归集的。

更明显的池子是社交产品,用户岂止是鱼龙混杂,简直是鱼龙混杂。

金链子大哥跟小清新妹子撞到一起,你让大伙儿怎么聊。普通社交产品,用地球人都是看脸的这一条定律就可以跑起来,甭管什么肤色,甭管图片、语音还是视频,颜值是硬通货。文艺社交产品,麻烦一些,要把礼、乐、射、御、书、数全展示个遍,最好分门别类,把不同爱好群体关在自己的角落里,滴滴滴按着摩斯码勾兑。土鳖社交产品就简单粗暴多了,越猎奇越爽、越尴尬越快乐,不分三六九等,不看一本二本,博老铁一笑,强行幽默。

我们会自发寻找同类,嗅一嗅,觉得这里气味不对,掉头便走。倘若对味,一头扎进去,紧紧抱团。

这个世界有群体、分你我,互联网在打破原有藩篱时,同样建立起了新的隔离。以前可能是按土地、财富、信仰,未来或许是计算力、空间、数据。

当一切被连接起来,一个产品宇宙恐怕都要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