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肥肥猫
数学,在我们传统的应试考核体系中, 在“对人的智力进行评判”这件事上,权重过高。
什么叫权重过高?举个例子:一个语文很好的人和一个语文很差的人,可能是90分和65分的差异,但一个数学很好的人和一个数学很差的人,就是99分和20分的差距。
这种差异显著放大了数学这个单一科目在对一个人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
我并不是反对学数学,作为既参加物理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人,我算是个既得利益者,但是我还是要说:我们的评价体系,对于缺乏数理天赋的人,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固然很重要,但也并不是除了数学就不能培养。更重要的是,“聪明”是个非常复杂、多维度的概念,绝不只是数理能力决定的。
但由于数学这个科目本身的可测量性特别强,所以一直以来都被过度依赖作为给学生分层、分流的因子。
我见过太多同龄人中有语言、美学、艺术细胞的人,在数学上简直是白痴一样的存在。这些人往往要在毕业后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开始大放异彩。
尤其现在互联网经济崛起,但凡有一技之长的人,只要找准受众,借助互联网的放大效应在很短的时间就能赚大钱。
一些原本在应试教育评价体系中被评判为“低智商”、“失败者”的人,凭着自己独特的禀赋,现在比许多好学生混的好得多,我衷心为他们高兴。
然而,即便现在走出低迷,在十几岁的年龄忍受应试评价体系所导致的黑暗岁月是补不回来了。
早期自信心的摧毁是非常致命且不可逆的,已经给这些人的性格打上了烙印。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