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共和党掌控的众议院终于选出了新任议长。之前,围绕党内斗争是否会再次拖延投票的猜测满天飞,各种幕后谈判也毫无结果。投票前,议员们三三两两聚在角落里讨论对策,有人甚至在电视镜头前讨价还价,一切都显得混乱不堪。
最后,
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
迈克·约翰逊
成了众议院的新议长。
约翰逊是
特朗普
钦点的人选,在艰
难的第一轮投票中,他最终成了全党的“妥协之选”。
以刚好218票的最低门槛险胜,这种险胜意味着,他未来的议长之路将步履维艰。
特朗普在投票过程中亲自干预,说服了众议院中几乎所有传统保守派议员,这些人平时自行其是。但这一次,他们暂时放下成见,选择支持约翰逊。因为哪怕有一票反对,约翰逊的竞选就会失败,众议院也会再次陷入混乱。
虽然特朗普还未正式入主白宫,但他已经在国会展示了强大的影响力。
美国学者表示:
“特朗普即使还不是总统,也给传统保守派群体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这太令人震惊了。
之前从未有总统这样做。
而现在,他必须让这些人听话——但这并不容易,因为所有事情都围绕特朗普展开。
”
虽然特朗普钦点的人选成为议长,并不代表共和党已经实现了“团结”。
共和党内部的裂痕依旧明显。当前众议院共和党仅以219-215的微弱多数优势掌控局面,派系林立,难以形成共识。
传统保守派派系过去曾经逼迫三位议长下台:
约翰·博纳
(2015年)、
保罗·瑞安
(2017年)以及
凯文·麦卡锡
(2023年)。
如今,他们
对约翰逊的立场也充满不信任,甚至推迟了选举。
虽然投票过程没像麦卡锡那样经过15轮的漫长拉锯战,但这种紧张感并未消散。
麦卡锡当了38周的议长,就被推翻了。
这次,有11位传统保守派议员发表声明称,他们对约翰逊“再度当选”持“保留意见”。
尽管约翰逊最终连任成功,但这些人手里仍然握有足够的权力,能在立法过程中搅局,甚至推动罢免议长的动议。
这场关于议长人选的较量,其实是共和党“内战”的一次“暂时休战”
。
这场斗争的焦点从来不只是“谁当议长”,而是共和党的未来——到底是全面倒向MAGA派系,还是为传统派保留一席之地?
对于那些曾视妥协为政治智慧的老派共和党人来说,他们是否还能在党内找到生存空间?
此外,如何调和特朗普一方面倡导“缩小政府规模”,另一方面却在第一任期推行大规模政府支出的矛盾政策,这也是党内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
在这些复杂矛盾的夹缝中,迈克·约翰逊既要
是党派斗士,某些时刻又要表现出跨党派合作的姿态。
去年底,他为了避免政府“关门”,一度联合民主党人和温和派共和党人共同推动了一项临时支出法案。
他注定要在一场高风险的“政治走钢丝”表演中寻找平衡。
尽管约翰逊暂时维持住了平衡,共和党在华盛顿的局势依然复杂。理论上,共和党掌控白宫、参众两院,并在最高法院拥有6比3的保守派多数,堪称“全权执政”。但这种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朗普的个人影响力。
自
里根
(1981年)以来,甚至可以追溯到
林登·约翰逊
(1963年),还没有哪位总统在华盛顿拥有如此集中的政治权力。
尽管里根
上任时最高法院有七位由共和党任命的法官,但其中部分法官后来向自由派倾斜。
而林登·约翰逊执政时,最高法院有五位民主党任命的法官,同时两院也由民主党控制。
然而,特朗普最不愿看到的局面,便是众议院议长选举陷入僵局。
如果共和党无法选出议长,众议院将陷入瘫痪,而这会直接威胁到国会对他当选第47任总统的认证程序。
虽然迈克·约翰逊已成功成为新任议长,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以后会一帆风顺——未来他依然需要面对党内派系间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