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超大规模操作手册:在 GPU 集群上训练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马思纯俞飞鸿,白玫瑰何必强做红玫瑰?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9-05-24 18:19

正文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点击上方“见小曰明”,点“设为星标”或置顶,我们就不会失散了




电影《第一炉香》正式开机了。


马思纯早就被吐槽不合适葛薇龙了,彭于晏演乔琪乔是大悲剧,胡歌都还好点,更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姑妈的人选,竟然是俞飞鸿!!!


我一直觉得葛薇龙和乔琪乔都不好选,但是姑妈算相对好选的啊,比如邬君梅啊陈冲啊甚至刘嘉玲都也能凑个数啊 ,是什么脑回路才会选上俞飞鸿?



许鞍华是很喜欢张爱玲,拍了又拍,但是许鞍华跟张爱玲就特么的根本是两种人两种审美啊,大家根本无法互相理解啊。


许鞍华很朴素,工作狂似的,一辈子对小情小爱都木有兴趣,拍戏也喜欢拍大的社会题材,早期的《投奔怒海》啊,《疯劫》啊,后期的《桃姐》什么的都在探讨社会性问题,人老了该怎么办。


看她拍萧红的《黄金时代》就知道了,她是把萧红放在众人中拍的,在片中甚至设置了同时代人都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来谈萧红, 也就是说,许鞍华的风格是寻求“大”,她也只对那个东西有兴趣。


把镜头里的女人拍得精致妩媚?


许鞍华没兴趣也不懂。


这方面她远不如关锦鹏李安,甚至比很多直男还直。




而张爱玲是出了名的从“小”处着手的人,一件衣服都可以细细描绘描绘再 绘,文本内容总在写俗世男女彼此的纠缠,自私可怜。


张爱玲是绵里藏针,通过普通的男女来写人性,而不是那种直接上手宏观的大题材。


张爱玲刚好没法做到许鞍华的那种“大”,她后期的《秧歌》就可以证明这点了。


这两个人的整体品位,本质上是根本相反的。


许鞍华三拍张爱玲, 《倾城之恋》失败了,她自己也承认不行,女主角就选的一塌糊涂。


你能想象这是白流苏?


要知道这部电影在1984年,那个时代有女人味的女演员,还是很多的,比现在可选择余地大多了。


许鞍华这是选的啥啊。



1996年许鞍华拍《半生缘》,这次张爱玲和许鞍华折中了,达到了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效果。


为什么呢?


其实在张的作品中,《半生缘》不太典型,也不属于最好的。

张的作品中女性基本是两类,红玫瑰,白玫瑰,前者是热烈的情妇,后者贤惠的妻,而顾曼桢好像不太好归类,沈世均也是,张爱玲的笔下无论是乔琪乔还是范柳原还是《金锁记》里的男性,都有一种浪荡轻佻的气质,沈世均过分老实了。


《半生缘》是张爱玲后期的作品,相对她前期更生活化务实宏大一些,顾曼桢和沈世均这两个主角都有一种朴素普通,而不是张标志性那种华丽而凄迷的感觉,而许鞍华就熟悉一些这种“务实”的感觉,所以电影版《半生缘》就还过得去,不那么雷。



许鞍华第三次选《第一炉香》的时候,感觉就不太好了。


因为这部是典型的张爱玲风格的作品,对于许鞍华来说,这比《倾城之恋》还不好拍。


毕竟《倾城之恋》还有明确的战争背景啊,是了,许鞍华对打仗比男女情感有兴趣多了,电影版《倾城之恋》就光盯着打仗了。


《第一炉香》里只讲了一个内容:


一个女人心甘情愿的堕落。


战争在男人和女人的微妙心里,是人心的战争,而不在外面的大环境的战争。


从1996年到2019年,二十三年过去了,许鞍华对张爱玲的作品是否更有体会了呢?


起码从 《第一炉香》的三大主角选角来看,是完全没有。


从男主角来说,张爱玲笔下最常见的男主角,尤其是以女性视角来写的男主角(当然,也有《红玫瑰与白玫瑰》这篇就主要是以男性视角写的杰作),其实大多是同一种类型的,乔琪乔范柳原姜季泽都是同一类人,明面上是漫不经心的浪漫浪子,底子却都精于算计,他们才不要上女人的当,总之,很不靠谱又很迷人。


这跟张爱玲从小生长的环境有关系,看够了大家族的世态炎凉,但是又跟她当时创作时代相关,那毕竟还是个年轻女生,还是对浪漫和那种坏坏的男人有向往。


所以,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其实是很讨女人喜欢的,哪怕是小白脸,哪怕是死败家子。


范柳原跟白流苏说,你是医我的药。

姜季泽对着七巧一声声的“嫂嫂,七巧”。

乔琪乔对姑妈和葛薇龙的手段就更不用说了。

.....



那么女人呢,张爱玲笔下最常见的女人分两种,红玫瑰与白玫瑰。


红玫瑰呢,其实就是男人的生理本能,那种很有性吸引力的女人,危险的女人。

比如白流苏,比如娇蕊,比如葛薇龙,就是那种能向男人散发出情欲信号的女人,尽管知道她们危险,但是你还是想尝尝。


白玫瑰呢,就是男人的社会需求,门当户对,贞洁温顺的妻,安全可怜的女人。


比如孟烟鹂,比如白府上除了白流苏之外的所有女人。

尽管她们安全,但是时间久了,你觉得无聊。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处于被男性视角观察的位置,是危险却令人着迷的?还是安全却无聊的?


而张应该是更喜欢红玫瑰的,小说写出了各种红玫瑰,含苞待放的红玫瑰,已经枯萎的红玫瑰,若隐若现的红玫瑰,而白玫瑰的典型就比较少了。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男女的第一优势都是“性吸引力”,而不是别的,不是努力,不是家世,更不是正能量,而是:


这个人一坐在这里,他不需要做什么努力,天然举手投足间,就有与生俱来的汹涌的情欲魅力。



而《第一炉香》的组合刚好是“两个红玫瑰+一个风流浪子”的组合,所以,选角必须是三个本身有“情欲魅力”的人,还要有一些时代所需的古典气息。


葛薇龙在书中经历了从若隐若现的红玫瑰到了娇艳欲滴的红玫瑰的转型,她最开始也挣扎,本来也是循规蹈矩的白玫瑰呢,不是吗?


但是在物欲和情欲的冲击下,她体内的红玫瑰因子发作了,一步步的滑了下去 ,滑向深渊,在这下去的过程里,她也觉得很危险,但是,她心里有个声音低低的说,那也不是全然不快乐的呢!


红玫瑰这种“危险”气质,哪种人呢?


这种天生尤物不多的。


我找几个人举例试试,其实静照截图还真截不出来。


这种女人,一般身体语言都很软,眼睛似乎在看你,又似乎没看你,瞟你,嗔你,又似乎在笑,又似乎没笑,该像女人的时候像女人,该像女孩的时候是女孩,摇摇摆摆似乎随时会往你身上靠,但是你一摸过去吧,她又跑了。


陈冲:



邬君梅:



何赛飞:


她演《大宅门》这些戏的时候,年纪大了,但是举手投足,你还是觉得有风情,有女人味。



....


且不说马思纯有多黑,有多胖,她的气质本身就不是红玫瑰的气质,那种风情妩媚,男人一看就激动,想搞到手的危险气质。


她身上现代性过强,没有古典美,而且是典型的白玫瑰气质,老实,规矩,呆萌,被动。


马思纯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演叛逆少女没什么说服力,但是演失恋后傻乎乎哭的小女生就比较合适。


所以陈可辛就是比许鞍华看人厉害,《七月与安生》里她都是演七月的,老实规矩简单的七月,把叛逆的安生让给了周冬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