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获得授权转载
来自:电影天堂
微信号:dianyingnews
你有没有想过,
也许突然的某一天,作为女性的你就被赶出了工作的办公室。
不是因为你犯了错误被辞退,而是法律规定:你没了工作的权利。
不仅如此,
你的银行账户也被冻结,钱可以转给丈夫或直系男血亲,就是不能自己管理和支配。
在工作上,你被毫无遮掩的歧视,
在生活中,你也被指着鼻子羞辱嘲讽。
女人被迫回归“传统”,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她们被禁锢于家庭,不能自由外出,只能在家为男人做饭、洗衣,当然还有生孩子。
在男人眼中,女人没有价值,有价值的仅仅是她们身上那个能为自己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子宫。
“上帝赐予了你们生育的能力,生孩子就是你们的义务,而不是权利。”
女同的下场更为凄惨。
不能生育的就被绞死,能生育的则实施割礼。
何谓割礼?
即割除女性阴蒂、阴蒂包皮以及阴唇,再用铁丝、植物刺把血淋淋的伤口缝合起来,只在阴道外留一个细如火柴棍的小孔的仪式。
割礼后的女性依旧可以生孩子,只是会降低女性性欲,确保女性的“干净”,并防止女性出轨。
对于女性而言,这样的世界就是人间地狱。
而《使女的故事》就构建了这样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极权社会。
近未来的美国,由于工业污染愈发严重,不育症越来越普遍,婴儿死亡率奇高。
在恐慌和暴乱中,美国部分地区经历血腥革命后建立了名叫基列的男性极权社会。
在其统治下,由于女性的生育力“珍稀”,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成为国家统一管理的资源,并被送往红色中心受训。
然后这些女性被分到各个统治者家中,成为统治者的生育工具。
不服从或妄图逃跑者,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和侮辱。
“天佑顺从者”,是他们的信条之一。
女性只被当做生育机器,即使与掌权者同房,也不能与其对视。
“若我的右眼冒犯了您,挖掉它。”
她们只能在购物时外出且必须两人同行,美其名曰作伴,实则是互相监督。
她们没资格看新闻和知晓时事,彼此间只能讨论天气和背诵宗教语录。
她们无时无刻不被监视,毫无自由和隐私可言。
天眼无处不在,但又秘不可寻。
这些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被称作“使女”,而没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也按照功能被分配不同的工作,包括夫人、麽麽、仆人和荡妇,而女同则被划分为“非女人”。
使女便直接受训于嬷嬷,夫人则是统治者的正房,负责控制使女的言行举止。
女主Offred是众多“使女”之一,
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政权变动后,丈夫被击毙,女儿被掠走,她则被送到“大主教”(统治精英)家成了使女。
女主还有一个女性好友,也被迫成了使女,后来因保护女主被处死。
成为使女后,她们不再拥有自己的名字,而是被统治者统一命名。
女主原名叫June,丈夫叫Luke,好友叫Hannah,
她要周旋于统治者、夫人和嬷嬷中,想办法活下去、逃出去并找回自己被夺走的女儿。
《使女的故事》改编自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同名未来小说。
未来小说在西方批评界也被称为思辨意味颇浓的“悬测小说”,它描写的是未来之事,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幻小说。
未来小说尽管含有科幻成分,但具有强烈文化内容。它讲述已成历史的未来,从而使它具有可企及性。
即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讲述得却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
细想来,剧中提到的夫人和使女,是不是跟我国封建时期的正房和小妾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时,我国女性地位也极其低下,被任意买卖,被当成个人财产,被禁锢人身自由,不能有任何欲望,不能从事社会工作,不能读书识字,必须依从于男性,也必须生且生出儿子!
剧中的未来世界,做过堕胎手术的医生,开明的神父和同性恋都是罪大恶极之人。
他们都被绞死并挂在城墙示众。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
在巴西北部城市福塔雷萨,几名男子光天化日之下拳打脚踢一名42岁的跨性别女子,最后致其死亡。
据统计,这是今年2月在巴西发生的第五起跨性别者和变性者被杀害的案件。
或许你至今仍然不支持这群个体,认为他们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那么荣誉谋杀呢?
女性一旦被怀疑“失贞”和“不检点”,家庭男性成员就有权将其杀害,而所谓的失贞和不检点,有可能只是着装时髦或被强奸或拒绝指定的婚姻或要求离婚。
荣誉谋杀不是过去式也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每年有5000人死于荣誉谋杀且几乎全为女性。
还有前文提到的女性割礼。
这种残忍的极其不尊重女性的仪式现如今也存在。
在非洲,很多父母都支持女儿做割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女儿是处女,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女儿不会出轨,才能找到一个所谓的好归宿。
很多人都觉得这种事情只可能发生在中东和南亚以及非洲等地区和国家,却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这种悲剧也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你有没有发现,我国某些地区的女性着装开始发生了变化?
她们以前还能想穿什么穿什么,想怎么穿就怎么穿,而现在却又开始黑袍加身?
你有没有发现,十几年前我国影视剧里经常刻画和展现的“女人当自强”和“女人能顶半边天”又逐渐销声匿迹。
取而代之的是“赶紧找个好老公嫁了吧”。
当然,个人价值观不同,就有不同的选择。
有的女人认为幸福是事业有成,有的女人觉得在家当个贤妻良母便是自己的小确幸。
让人不解甚至愤怒的是有些女性对女权的诋毁和污蔑。
女权二字虽被有些人恶意扭曲,但真正的女权仍旧需要争取且不能有丝毫松懈。
这不是某些人口中的玻璃心,也不是女权主义者咸吃萝卜淡操心,更不是想要这个社会给予女性任何特权,
我们之所以选择不停奋战,只是想争取更多对等的权利,想守住这来之不易的自由和机会。
不然,不知哪天,女性现有的一切财产,工作机会和人身自由,也会在一夕之间,荡然无存。
《使女》讲述的是一个反乌托邦故事,原作曾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原著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还是加拿大呼声最高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一。
她的著作相当具有文学性、多元性、未来启示性与想象力,有人认为她的作品是《1984》、《百年孤独》和《呼啸山庄》三本书的结合,再加上女权主义以及《星际迷航》。
(上图背景人物即原著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生于1939年,经历过二战的她,曾这样讲述自己对历史的感受:
我知道建立起的秩序可能会一夜之间消失,变化可以迅疾如闪电,任何事都可能发生。
《使女》中的很多细节让人不寒而栗,而这些,也都真实发生在历史中。
而历史又总在循环往复,谁能确保故事不会再次成真!
我不属于你,我不是你万千玩物之一。
我不属于你,别说我不能与其他男孩谈情。
别规范我的行为,别限定我的话语,
当我与你同行,别拿我出来显摆。
别想改变我的一丝一毫,
就让我做自己,这就是我全部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