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道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会议中,赵英民副部长介绍了生态环境部近年来在蓝天保卫战中取得的成效以及未来的工作重点。他指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区,需以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方式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改善,最终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赵英民副部长介绍了近年来蓝天保卫战取得的成效以及未来的工作重点,包括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三个方面。
大气污染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如减排红利减少、气象因素的不利影响等,未来需要更多依靠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
生态环境部将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以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蓝天保卫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9月25日上午10点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主持,邀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们知道,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开展“蓝天保卫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们从几年前的晒蓝天,到现在对蓝天已经习以为常。请问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新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有哪些?谢谢。
黄润秋:
这个问题请我们赵英民副部长来回答。
赵英民(徐想 摄)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赵英民: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蓝天保卫战取得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就像刚才黄部长提到的,过去十年,我们国家细颗粒物(PM2.5)浓度显著下降,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蓝天不仅数量上去了,“品质”也更高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北京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誉为“北京奇迹”,“红墙黄瓦映蓝天”已成为市民游客相册里的“标配”。
根据《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要求,到2035年,全国PM2.5浓度要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这意味着全国339个城市全年平均浓度要达到现在北京6月到9月的水平,实现这个目标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过去,我们
大力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全面打击违法违规排污行为,取得积极成效,但是目前这些措施带来的减排红利已大幅减少,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区,未来要更多依靠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此外,近年来我国春季沙尘、夏季异常高温、秋冬季高湿静稳等不利气象因素频现,也给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了较大冲击。可以说,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任重道远。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美丽中国目标,以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为抓手,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精准治污,加大结构优化调整力度,
高质量
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推动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和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
,加快推广新能源车,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二是突出科学治污,以重点区域为主战场,
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
,以减少重污染天气为重点,
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
,协同控制臭氧污染。三是突出依法治污。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