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位90后留学女做的一件事,轰动了整个上海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一位上海市民包先生通过市民热线向静安区有关部门反映,原本矗立于巨鹿路888号的一座洋房凭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已经搭起了金属框架的在建新楼。
据上观新闻报道,888号老洋房去年以8000万元的价格被转卖,如今产权人是一名留学海外的“90后”女生。原本带着悠久历史文化气息的洋房,如今却被业主拆了!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了解到,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888号原本是一栋红瓦坡顶、白色墙面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术语叫做“英式双毗连花园住宅”。它建于上世纪30年代,出自建筑设计师、匈牙利人拉斯洛·邬达克之手。上海市住建委此前公布的《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这座洋楼赫然在列。
记者今天(9日)在现场看到,该洋房被绿色幕布围了起来,脚手架已搭建完毕,疑似在进行拆除工作。
▲巨鹿路888号施工现场(每经记者 吴凡 摄)
这件事也引发了上海网友的强烈不满。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在上海本地媒体号“上观新闻”,上海网友纷纷留言回忆起老洋房给自己带来的童年回忆,对历史建筑被私自拆除的事情感到痛心疾首。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上海市静安区官方微博也在6月8日晚间表态,将对此事进行严厉查处,并将责成业主尽全力恢复建筑原状。
上海一优秀历史建筑“凭空消失”
6月9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来到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888号的建筑施工现场。
巨鹿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是一条集洋房咖啡馆、洋装小店、网红点心店等于一体的典型上海小资一条街。这里距离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商圈仅数百米之遥。巨鹿路洋房是这片地区、也是整个上海滩的经典地标之一。
▲每经记者 吴凡 摄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巨鹿路868号所悬挂的优秀历史建筑铭牌显示,巨鹿路从868号到892号的洋房都被列入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单,被业主私拆的888号也被包含在内。
据了解,这批洋房于1930年建造,为英式双毗连花园住宅,砖木结构,共12幢,沿路排列,南面设大花院,北面有小院,单体为假三层,红瓦坡顶。
此时,靠近路边的外侧绿色木门已经成了相关施工人员进出的主要通道。但是,这道门基本保持着紧闭状态,院墙也有近两米高,记者曾尝试敲门询问。门内的人员保持高度警觉,大声质问记者身份。记者随后接近另外一道木门,在敲门得到回应后被允许进入。
记者透过木门上方看到,整栋建筑已经完全被绿色施工网罩和脚手架包裹,不时传来较大的金属撞击声,疑似是在进行施工。随后,记者尝试用手机伸进木门下方进行拍摄,发现门后有几人正坐着聊天。由于距离较远,建筑被完全包裹,记者无法查看建筑现貌和施工情况。
有多名附近居民均对记者表示,不清楚户主的姓名身份,更没有见过其人。
官方回应:应尽力恢复原状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6月8日晚间,上海静安区政府官方微博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这份《关于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违规拆除的情况说明》明确指出,巨鹿路888号是上海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类别为“四类”(即建筑主要立面不得改变,内部允许改变)。
“上海静安”官方微博指出,该房屋系私人产权房,按规定可以正常交易过户。这座洋房是于2015年2月完成交易过户登记,程序合法。但是,静安区政府官方微博同时强调,该房屋在办理产权转移登记时,区房管局与购买人签署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承诺书》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告知书》。《承诺书》中明确规定:
受让人在使用和日常养护中要爱护优秀历史建筑,不得擅自改动建筑的外部立面、内部空间及其装饰,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的使用功能。
静安区专项工作小组在《情况说明》中承诺,将尽全力恢复原状。静安区内富有历史建筑修缮经验的单位将全面接管复原工作,调阅原始图纸,努力追寻已拆除的原始材料。并且对于这一事件,静安区有关部门表示将彻查责任人,并在未来吸取教训。
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卢永毅8日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生这样的优秀历史建筑破坏事件是很令人痛心的,从目前的照片来看,损失难以挽回,卢永毅认为应依法对破坏行为作出惩罚,对管理责任人追责。
在今年两会期间,卢永毅等4位政协委员就提交一份提案,名为《关于慎重推行市优秀历史建筑修缮项目审批权下放区级管理的建议》。
专家观点:历史文化值得大力保护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认为,很多业主在购房时对交易的具体细节并不清楚。比如上海这位90后留学女,可能就以为在产权到手后,这座建筑就能任由她随意改造。
严跃进表示:
“这个房子在出售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对这个里面的改造要符合整个街区的一个规划,实际上内部改造本身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外部改造是要符合整个街区和整个城市的规划的,所以这个事情肯定是一种违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刘刚则对记者表示,这件事情对文化遗产是一种破坏,这是一起公共悲剧,但我们应该从悲剧中理性地吸取教训,为未来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做准备。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在欧美国家,对于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工作有着详细的法律规定和成熟的运作经验,可以供我们在未来借鉴。
根据英格兰历史遗产委员会(HistoricEngland)官方网站对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定义,建筑保护不仅局限于保存建筑外貌,甚至要做到“尽力还原栩栩如生的现场细节”才算合格。
▲图片来源:HistoricEngland官网
在英国,诸如国家历史文化信托基金、英格兰/苏格兰历史遗产委员会等机构拥有超过100万名志愿者奉献自己的周末时间进行义务劳动,每年接受上亿英镑的社会公众捐款。充足的资源使得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在英国不会受困于人力和资金的短缺。
根据每日邮报等媒体的报道,即使是私人拥有的家族遗产,一旦被英国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名单,私人业主也有义务达到修缮和维护的标准。很多贵族家庭由于家道中落,承担不起家族城堡的高昂维护成本,不得不选择以1英镑的象征性低价出售祖传的房产。
每经编辑 郑直
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