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济宁广电
济宁广播电视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全国首个,在山东建成! ·  2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山东这条高铁进入试运行,即将开通!全线设9座车站 ·  4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会举行 ·  4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降温12~16℃+暴雨+阵风10~12级!山 ... ·  4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雄商高铁曹县西站建设加快推进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济宁广电

【新儒学名家对话录】——访北京大学王中江教授

济宁广电  · 公众号  · 山东  · 2017-07-10 11:46

正文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推进孟子思想传承,2016年,孟子研究院以《孟子》七篇解读为题,盛邀全国儒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原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存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梁涛教授、中山大学学报编审杨海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王中江教授、 北京交通大学孔德立教授等,对《孟子》七篇进行了详细解读。2017年1月七位学者齐聚邹城,举行了《孟子》七篇收官仪式。


济宁广播电视台与孟子研究院就当代儒学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7位当代儒学专家展开了一次“全国首次多位专家参与的高端对话”。


今天,济宁广电推出【新儒学名家对话录】第四期——访北京大学王中江教授传承的损与益 仁爱的循环】。



【学者介绍】

王中江,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访谈实录】


问:有些人认为儒学毕竟已经是两千五百年以前的事情了,现在时代在发展,所以儒学很多的东西就已经落后了不再适应现代社会了。对于这个问题,王教授您是怎么认为的?

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挺复杂的,复杂就是说他涉及到一个儒家的学说的发展,它的历史性、时代性和不同时期的意义。确实,儒家是发生在两千多年以前,离我们现在的时代是很遥远的,那么它这样的一个过去的思想学说,对我们现在来讲那么怎么去看待它,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一方面这个学说,我们说是由历史上一个时期发生的,在历史上发展的;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当代的需要,现代生活的需求,这之间有距离感,甚至说有一些不适应的东西,那么这也是非常自然和正常的。

确实时代变化非常大,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跟古代的生活差别也非常大,这是非常自然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说,儒家的学说和思想并不会随着时代的过去它也变成过去,就是说思想的本身它有一种超越时间、空间和某一个时期的这种特性,就是说它有一种普遍的东西在里面。

其实,儒家它在早期发展里面,它也认识到这种思想的时代性,它的历史性和它的不同时期的关系。孔子就讲到三代的时候,发展到春秋时期的时候,么不同时期的都是在继承和变化,它用的概念叫做减少和增加,就是损和益。损就是减少,增加就是说这个时代我们可能需要一些新的东西。那么我们也来增加一些新的东西,那么过去的东西可能有些不适应了,那这些东西我们就可以把它减少和去掉,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他们也很清楚这样的问题。

一方面是减少,一方面是增加,增加当然是更适合现在的需要的,但是减少那部分当然就是不适合这个需要了,可是还有一个传承,也就是说减少一部分并不是都去掉,也就是说不是把过去创造的文明都给它否定了,还有很多是需要传承和发展和继承的东西,孔子在这一部分也是强调的非常多的,他特别想复兴的礼乐文化实际上就是西周文化,这部分大概强调的是一种继承性和传承性,这一部分东西在孔子看来,当然对他那个时代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一心一意想复兴礼乐文化。那我们就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整体的儒家思想、历史发展和那个时代的需求来看的话,儒家思想里面从现代来看仍然有很多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需要我们现在去承继,不能像过去一样采取否定,甚至是全盘否定。那当然我们说有些东西,跟我们时代不适应了,我们可以把它去掉,像儒家讲的减少,比如说礼乐的东西,可能是古代社会里面非常复杂的,甚至于非常繁琐的,那这些东西当然我们现在生活,确实可能同我们现在的生活不适应了,我们应该把它去掉甚至减少。

但是儒家有很多普遍的思想、价值、观念、伦理还是跟我们现在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也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比如说我们讲的最多的儒家的仁爱的思想。仁爱的思想,我们说它会超越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人都要过上一种好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这些思想我想是没有过时的。过去可能对儒家思想的仁爱思想有些批评,就是儒家思想里面,特别仁爱思想里面好像强调这种等差性或者是不同的层次性,就认为儒家的仁爱思想好像不是那么像墨家的那样强调博爱,一视同仁,对谁都一样。那么这点对儒家有一点批评,但是有些批评可能是有道理的,也可能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儒家它确实强调一个孝的概念,孝的概念一方面就是好像首先是我们把仁爱落到对亲人对父母的爱上去,那么具体讲就是孝悌,孝的概念。但是儒家其实并没有把仁爱限制在只是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孝顺,它实际上说你最亲近的人,最接近的人,实际上是你要体现爱的价值的话,那是要从身边做起的,从对父母的关怀做起的。如果说对父母都不能孝敬、去爱的话,你怎么去设想对别人有爱心,对社会的爱啊,是不是。

它其实是一个出发点,并不是把这个爱就限制在这是孝悌上,因为我们全面去研究儒家仁爱思想的话,我们会发现,它是从孝悌出发,然后去强调爱人,也就是从孝悌对父母的爱,扩展到对别人的爱,儒家没有把爱人作为终点,因为它强调了爱物,爱人到爱物,甚至儒家发展到后来万物一体,仁者是以万物为一体的,就是对所有的人要爱,对所有的事物要爱,不是爱人就打住了,那些自然的事物我们也要爱,我们现在讲的环境、伦理,这思想在现在仍然有它的重要价值。所以它的爱是一个从一点出发,不断向外去扩展的过程。这一点其实孔子讲得也非常清楚,孟子讲得也非常清楚,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的思想就是推己及人,孔子讲:“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就是说不是你自己去发展,自己去有利就可以满足了,我们在自己见利的同时,我们也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也去帮助别人去见利,帮助别人去成就自己,那这种思想你说现在是不是非常需要的,对不对,它并没有完全过时。我想这就是说儒家思想,其实它绝不只是历史上发展的,随着历史好像都过去了,过去我们确实有那种看法比较普遍,我们采取的是一种“现在都比过去好”,好像过去的东西都没有价值了那种思维方式、意识观念,其实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但是程度不同的还有一些思想,一开口就是说过去的东西都是旧的东西,都是不适应我们现代的东西,甚至说要否定,那么这种思想在历史上它反映了一种历史上的进步观:“后来的都是好的,过去的都是不好的。”这是太简单太片面的,因为文明的发展每个时期其实都有两重性,不是完全的好也不是简单的过时的。


总策划:马汉涛

策划:邓长征 李纪伟

采访、编辑:王伟 秦璞 孙淼 

石佳 马路遥 陈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