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新派V
当别人都轻而易举地取得共识时,你不可以不思考 - 或许真相被大家都忽视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知新派V

想要暴富,唯有杠杆

知新派V  · 公众号  ·  · 2018-02-25 0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派论:

杠杆是快速致富的唯一手段;

房地产已不是遍地黄金,传统的观念需要修正;

股票市场杠杆工具威力更大,但需要投资能力与耐心


中国阶层流动的大门正在关闭。


不论是否承认,在经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野蛮生长阶段之后,下海经商、炒房挖煤,或者近几年的互联网浪潮,如果每一次风口都没能抓住,那么鲤鱼跃龙门的那张门票,将会越来越难以获取。随着经济新常态的不断发展成熟, 社会分层将趋于稳定 ,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社会现状,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处在金字塔底的人来说,最大优势却正好是他的劣势—— 因为一无所有,所以从头再来的成本很低很低 。这也是为什么在华尔街有一句谚语:“有老的交易员,也有胆大的交易员,但没有又老又胆大的交易员。”搏命的人要么被市场迅速淘汰,重头再来;要么就抢到了一张人生赢家的黄金门票。


之后,这些刚刚入场的赢家们,即使相同的机会再次来临,也很少有人拿出身家性命去再博一次。想想看,每日的波动可能是自己好多年的工资奖金总和,这种时候,任何决策都得多想想。


人性并不会随着财富积累而完善,反而有可能放大其中的弱点


不过这都是甜蜜的烦恼罢了,在入场之前,拿到这张门票最快捷的方法,只有两个字:


杠杆


最便宜的杠杆


“给我一个支点和一个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

次日,阿基米德净亏两个地球。


大部分人听到杠杆,第一反应往往是: 亏得更快 。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让我们面临损失时更为害怕,远超相同数量收益的满足感。但是近十几年,有一种 高杠杆投资渠道 却被认为最稳妥,无数人因此从温饱迈入小康,从苦苦挣扎在无产阶级斗争的泥潭,一步飞向财务自由的天空:


买房子


事业发达买房子,发了横财买房子。甚至去问入市炒股的人挣钱了买什么,还是买房子。调控紧张了抢着买,调控放松了缓点买。在买房的问题上,国人空前的一致。



对于无房族和有房族,这样的广告可能已经麻木了


之前我们在 地产股的相关分析 时提到过 房产的增值涨幅:2000年至2017年,一线城市房价增长在五到六倍之间。 如果首付按北京曾经最为普遍的两成来计算,5倍杠杆带来30倍的收益, 年化收益率20% ,可以秒杀绝大部分投资品种。同时,买房的杠杆成本又低到令人垂涎三尺, 公积金利率一直是个人融资渠道中的白菜价


如果是土豪级别全款买房, 房产抵押贷款 再投资房产或其他项目,带来的增值收益将以几何倍数增长。这种方法的杠杆成本以央行基准利率做上浮调整,不论是社会融资还是个人融资,也算一种比较便宜的杠杆了。


那如果首付都付不起呢?前几年流行的 首付贷 瞄准了这种“刚需”,杠杆成本开始从合理走向疯狂。和现金贷、校园贷类似,近几年政府也在严厉打击这种贷款方式。根据我们之前 对现金贷的测算 ,综合利率直逼法律红线。



通过房产实现资产增值,这样的辉煌岁月是否还能延续,这里先打一个问号。人人都认为买房稳妥,是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 闭眼买,买了就能挣,挣得还不少 。年化20%这个数字,对于部分城市来讲还仅仅是保守估计。


再看买房的投资门槛,只有两个: 首付和房票 。前者繁荣了小贷公司,后者忙坏了民政局。如果不像炒房客那样囤房的话,曾经政策宽松的时候,这两个门槛都不算很高,首付咬咬牙还能坚持,买房资格也不像如今限制的这么严格。


加上房产背后带来的社会地位、信用提升、教育医疗等等收益,房地产对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这种高杠杆的投资方式却最令人信赖。但我们却容易忽略有一件事:


你挣的是市场的钱,还是别人的钱?


大部分因买房受益的人,靠的是整个房地产这个快速发展的正和市场 ,搭上了中国经济的顺风车。而挣别人的钱,是要在一个零和甚至负和博弈的市场里拼杀,难度系数直线飙升。


海南楼市泡沫留下的烂尾楼


海南楼市泡沫相关历史:


1992年邓公南巡,热钱涌向南方沿海城市,海南房地产逐渐出现泡沫,省内竟然有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


1993年地产商溃逃,银行接盘,部分银行不良率达60%以上;


1995年海南地产泡沫破灭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负责缓解省内信托、地产商的资金问题;


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出现挤兑,央行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救火队员也挡不住这场燎原之火;


1999年-2006年, 海南省的积压房地产清理工作持续了7年 ,海南房地产市场开始缓慢恢复。


以目前的政策调控水平,这样的泡沫再次出现的几率几乎为零,房地产行业也不会成为零和负和市场。 调控的弊端就是用时间换空间 ,用收入逐步增长,去弥补被房价透支的购买力。作为国家,有必要消耗这种时间,换取国泰民安;但是 作为个人,用自己的绝大部分现金,去搏一个不再是遍地黄金的房地产,真的耗不起。


所有的投资都是要对抗同一个敌人:时间。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假设条件下,时间带来通胀。而对抗时间最好的办法,还是杠杆。


“风险提示”


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门槛看起来很低,实际却很高的市场: 股票


“门槛低”,大家都理解,低至百元都可以买股票基金间接参与股市。而“门槛高”,得慢慢道来:


看过几本投资理财书籍的人都知道,从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 股票的年化收益率远远跑赢其他所有大类资产 ,远超房地产、黄金和外汇。只要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股票市场就是一个正和市场。


但从社会反响来看,A股投资者绝对是投资鄙视链中靠近末端的部分。 A股“一赚二平七亏”的现状 ,一部分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初衷是为了配合国企的各项改革和融资措施,对“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作用的优先级排得并不高;另一方面,A股从试点开始不过30余年,各项制度建立不完善,参与主体主要为散户,所以才造成“熊长牛短”的现状。 年轻人嘛,肯定要折腾一些。


百度词条“中国股市”。这句话放开头,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散户的愤怒


A股低到尘埃的投资者准入条件,是为了交易量的活跃,吸引资金入驻 。像新三板那样交投清淡的样子,即使开放了个人投资者500万的准入门槛,也很难做的有声有色。


熙熙攘攘的另一面,是红海,是竞争激烈 。刚入门的散户赤手空拳,老韭菜们拿着刀枪剑戟,在一个规则不完善的竞技场,去和高科技全副武装的机构、国家资金比拼,简直惨无人道。


网上有这么一个说法,股票投资成功方向上有这么几步: 猜对、看对、做对、重仓做对、杠杆做对。 每一步是下一步的台阶,跳开一步都有可能在未来带来巨大的损失;每一步之间,对投资的认知都要提升一个层次。


对于在房地产实现财富增值的人来说,这个过程可能是断裂的 。房地产市场不会给人前三步的机会,甚至连第五步都是咬咬牙踏出的。


但好结果并不能说明一切:当年决定买房子,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回答错误的话,这挣得就是市场的钱,而不是投资能力有多么高超。


于是想要照搬买房致富套路的人,全都在股票市场上折戟沉沙。没有前面的铺垫,任何其他行业经验都是枉然。类似的段子还有大学的金融系教授炒股亏钱最多——理论只是描述一个正常的股票市场,但大部分时间,股票市场都不正常。


如果能够排除万难,把前几步走好,那么恭喜,阶层上升通道的门票在向你招手。如果还没准备好,也不妨学习一下, 牛市来临的时候,股市杠杆的挣钱速度甩出炒房客两个曼哈顿。


股票杠杆武器库


由于A股发展时间较短,波动性大,近三年在政策上又在努力平抑波动。作为波动剧烈的杠杆工具,发展受到了抑制,可选工具不多。下面说说两个常见的A股杠杆工具:


分级基金

投资门槛:30万,开通权限后不考核证券及资金余额

杠杆成本:年化4.5%-6%

杠杆倍数:一般在1.5-3倍左右,极端条件下会非常高


很多人是通过2015年的大牛市认识了 分级基金 ,以及其中 带有杠杆的分级B 。当年的创业板B(150153)、军工B(150182)、国企改B(150210)、券商B(150201)等都在 半年的时间创造了翻倍甚至五到六倍的涨幅


但由于分级基金设计复杂, 每个交易日杠杆倍数不固定 ,通常来说初始杠杆为2倍, 上涨时倍数降低,下跌时倍数提高 ,散户又很少有快刀割肉的交易策略,导致投资分级B的散户亏损严重,常常是上半年连着涨停板涨上去,下半年连着跌停板亏到底裤不剩。


2015年7月,分级B投资者在上海证监局的维权活动


证监会在股灾期间停止了新增分级基金的审批;2017年5月开始对分级B设立投资者准入条件,连续20个交易日证券+现金资产在30万以上,并且需要本人前往券商营业部开立权限(和现场开通创业板差不多)。


本以为牛市过后分级也将一地鸡毛,没想到在“价值投资回归”的大旗之下,招商中证白酒基金在2017年股票型基金(包括主动型和被动指数型)收益率排名第一,达到了74%的惊人收益; 而它其中的白酒B(150270)全年涨幅接近200% !日趋交易清淡的分级基金因此吸引了不少目光。


白酒B 2017年K线图


当然高收益的反面是高风险,由于分级基金的投资标的绝大部分为大盘、行业和概念指数,所以选对了去年大热的“价值投资”白酒,收益颇丰。 如果选到了遭受冷落的中小创,那么2017年的收益为-20% (下图为创业板B(150153)2017年收益):


创业板B 2017年K线图


在个股同质化较为严重的板块指数中,更适宜分级B的发挥。 例如在近几年的供给侧改革中,煤炭、钢铁板块涨幅良好,对应的分级B涨幅能排在行业中个股涨幅前三。在不知道如何选择个股的时候,分级B算是一个便捷的方法。


相反,个股分歧较大的指数,则不太适合分级B。 例如沪深300这样衡量市场的指数,内部个股只是因为市值规模放在一起,涨跌没有联动,而分级B高杠杆+较高的融资成本,并不适合长期持有,这样的分级B就没有太大投资价值了。


另外, 分级B的成交量也是目前的一大问题 ,目前市场上130多只分级B中,成交额超过千万的仅10几只。我们在 上个月研究的影视传媒板块 ,三只相关的分级B成交额不足百万,根本无法顺利买卖。


最后,稍微提一下分级基金中的另一组成部分: 分级A,兼有债券和看空期权的特点。 在股灾期间市场一片血雨腥风,分级A的投资者反而大赚一笔。例如2015-2016年的三次股灾期间,创业板A(150152)上涨了25%,上边照片里的分级B投资损失,一部分就是被分级A的投资者拿走了。


但不论是分级A还是B,都是较为复杂的金融产品,下手之前多做研究 。避免把挣到的钱又稀里糊涂的亏回去。


融资融券

投资门槛:50万, 开通权限后不考核证券及资金余额

杠杆成本:不同券商利率不一,最低6%,一般在7-9%

杠杆倍数:1.5-3倍


简单来说, 融资就是向券商借钱买入股票 ,融券是向机构借入股票卖出,在信用账户中进行操作。正好是针对一只股票的两个相反方向的判断,前者看多,后者看空。由于融券规模极小,重点说说融资。


向券商借钱,肯定不能空手借,需要向券商提供担保物,获得券商给的信用额度。 担保物包括了现金、股票、债券、场内基金、ETF、分级A和分级B。


信用额度 = 担保物 * 折算率


股票和ETF的折算率一般为65%-70%,国债为95%,其他债券和分级A为80%。 例如100万的ETF,信用额度为70万。假设现金为10万。这70万和信用账户上的10万现金组成了净资产


(信用额度 + 信用账户上的现金) / 融资买入股票的金额 = 最低维持担保比例


这个比例低于130%的时候需要平仓(各券商规定不一)。在这个例子里, 信用额度+现金的这80万 ,融资买入股票市值如果跌破61.5万(80/130%),则需要补充担保物,券商由此避免自身的损失。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融资买入股票的例子,具体的这100万ETF可以融到多少资金,也就是杠杆倍数,是根据券商不同而变化的。 融资业务的波动较分级B而言更小一些,仓位变化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相对更安全,只是杠杆成本更高,目前常见的8.35%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整个市场的融资融券余额经常被当作行情的风向标, 目前在9000-10000亿左右的水平 ,而2015年牛市顶峰在20000亿以上,股灾过后跌到过8200亿的水平,可见市场情绪的冷热程度。


除此以外,国内还有股指期货这样可以双向做多做空股指的工具,是很多机构和大户用于对冲整体市场风险的武器。 但杠杆越是锋利,越是复杂,也越容易伤人。


在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的美国,远有次贷危机这样因为金融衍生品带来的重创,近也有本月初由VIX恐慌指数暴涨带来的自动化交易连锁反应。 这些灾难中都带有杠杆的成分,但金融市场发展至此,也不可能离开杠杆。


想要越过阶层固化的围墙,只能靠耐心的等待,和一击致胜的机会。曾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房产交易像股票这么方便,那么能捂住房子不卖的人微乎其微。但事实既定, 我们看到了风口吹过去,却忘了还会有下一次风起之时。


错过了之前的风口,股市里的这些杠杆工具,就是帮助你成功的大杀器!


如果看完有收获,欢迎转发让 更多人看到!


-END-


关注 知新派 预见未来!

长按识别二维码

轻松读懂财经 助你拥抱财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